胡玉玲
【摘 要】 孝文化是中華民族關愛父母長輩、尊老敬老的文化傳統(tǒng)。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有效開展孝道教育呢?本文結合筆者實踐教學經(jīng)驗做出簡要分析。
【關鍵詞】 小學語文;孝道教育;策略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孝道思想,開展孝道教育,是對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孝文化的繼承和發(fā)展,是每一位語文教學工作者的重要使命。這需要語文教師在教育中深入挖掘教材內容,尋找語文知識與孝文化間的切入點,組織豐富的教學活動,有效開展語文教學中的孝道教育,從而促進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提升。
一、小學語文與孝道教育的結合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有效開展孝道教育,傳承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是當前小學語文教師關注的重點問題,筆者認為,在實踐教育中應從如下幾方面入手,實現(xiàn)小學語文與孝道教育的有機結合。首先,語文教師在實踐教學中要從思想上重視孝道教育,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繼承并發(fā)揚傳統(tǒng)孝道文化。其次,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講解孝文化內容,通過語文知識的學習,使學生理解孝的內涵和意義,深入挖掘語文教材中的孝道教育內容,通過古代和現(xiàn)代的孝行故事去感染學生,從而有效開展語文教學中的孝道教育,促進學生良好品德的養(yǎng)成。最后,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開展孝道教育的同時,教師要定期組織孝道活動,讓學生將學習到的內容應用到實踐中,同時應合理創(chuàng)設孝道情境,如利用感恩節(jié)、父親節(jié)、母親節(jié)等特殊的節(jié)日,引導學生將所學內容應用到實踐中,提高學生的敬老意識。還可以組織“一封家書”主題實踐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愛、父母對自己的養(yǎng)育之恩,從而使學生領悟父母的艱辛,并以自身的實踐行動去回報自己的父母。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孝道教育實施策略
1.挖掘教學資源,開展孝道教育
小學語文教材中蘊含著豐富的孝道教育素材,其為有效開展孝道教育創(chuàng)造了條件。例如,課文《媽媽的賬單》中,彼得為媽媽做事,并開了一份賬單向媽媽索取報酬。而當彼得看到媽媽給自己的賬單總額為零時,感受到母愛的偉大和無私。于是,彼得將從媽媽那里索取的報酬塞回媽媽的口袋。學習完課程內容后,我沒有直接引導學生談感受,而是為學生布置了家庭作業(yè)—回家后為父母做一件事情,也可以讓父母給自己講一件小時候的故事。第二天上課時,學生主動向我匯報,說昨天自己為爸爸洗腳了,還幫助媽媽做了家務,還有的孩子說媽媽給他講了他小時候半夜發(fā)燒媽媽送他去醫(yī)院的事情,他聽了特別感動。通過這樣的活動,學生感受到自己是在父母的細心呵護下長大的,感受到父母的愛,同時也明白了如何用自己的行動去回報父母,就像課文中的彼得一樣,感受到愛的無私和偉大。在這樣的教學中,沒有空洞的思想教育,也沒有脫離生活實際,而是讓學生在學習后親自去實踐,在實踐中感悟到課文中所要傳達的道理。
2.誦讀經(jīng)典作品,開展孝道教育
國學經(jīng)典中有很多關于孝道的教育典籍,選取適合小學生的內容引導學生誦讀,能使學生感受到古籍的文字和語言魅力,并受到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輔助小學語文孝道教育的有效開展。學生在誦讀國學經(jīng)典作品時,能觸動心靈,理解父母之愛,懂得孝道。語文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的零散時間,如課前、晨讀等時間段,組織學生誦讀經(jīng)典作品,可以誦讀作品有《三字經(jīng)》《弟子規(guī)》《百家姓》等。學生在誦讀中可以吸取其精華,實現(xiàn)孝文化在小學教育中的弘揚和傳承。此外,教師還可以為學生選取有關孝道文化的成語故事讀物,學生在閱讀中不但可以學習到古人的孝敬行為,而且其文言文閱讀能力也會得到鍛煉。經(jīng)典的孝道故事會使學生產(chǎn)生情感共鳴,從而將其轉化為自身的行動,強化學生孝敬父母的意識。語文教師還可以在班級定期組織演講比賽,以身邊的孝道故事為內容,使學生用激情澎湃的語言抒發(fā)自己的真實情感,進而有效提高小學語文教學中孝道教育的效果。
3.多樣化教學內容,開展孝道教育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單一化的課堂孝道教育方式往往效果不理想,只有豐富教學方式和內容才能有效開展孝道教育。在作文教學過程中,有很多與家庭相關的題目,例如“我敬佩的一個人”,題目中沒有明確指出要寫誰,而班級中大部分學生寫的都是自己的爸爸媽媽,由此可以看出,學生在潛意識中是關注父母的,只是缺少有效的途徑將其激發(fā)出來。學生為了更好地完成這篇作文,開始在生活中仔細觀察父母的外貌和言談舉止,并將其寫入自己的作文中。學生寫道:“我的媽媽雖然沒有白發(fā),但她每天非常辛苦,常常睡眠不足,手也不光滑了?!薄鞍职謰寢屵@幾天好像在工作上遇到了困難,整天愁眉不展?!薄盃敔斪≡毫?,爸爸既要上班又要照顧爺爺,非常辛苦。”通過這次作文練習,學生在生活中真切地感受到父母的不易和辛苦,達到了孝道教育的目的。小學語文教師還可以在教學中開展以“孝敬父母”為主題的活動,如與父母擁抱、對父母說感謝的話、承包家務等等,使學生通過實際行動,從生活中的小事做起,真心地去理解父母和孝敬父母,讓學生深刻地體會到父母生活的不易和艱辛,并用自己的點滴行動去回報父母。
綜上所述,孝道文化需要中華民族世世代代子孫的傳承,弘揚孝道是社會發(fā)展的必要需求。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孝道教育,深入挖掘語文教材中蘊含的孝文化,采取多樣化手段開展孝道教育,促進學生德育水平的提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繼承并發(fā)揚“孝”文化。
【參考文獻】
[1]匡菊鳳.小學語文教學中培育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的親切感[J].教育觀察,2018(02):19-20+23.
[2]張艷.百教孝為先,育出棟梁材——關于在語文課堂滲透孝道教育的嘗試和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17(2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