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代琴 韋盈盈 鄭紅梅 張慧玲 李偉
(貴州醫(yī)科大學附屬醫(yī)院心內(nèi)科 貴州 貴陽 550004)
STEMI 屬于常見心血管疾病,患者發(fā)病急,死亡率高,主要接受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手術(PCI)治療,通過縮小梗死范圍,重新疏通梗死血管,從而恢復心臟再灌注?;颊呓邮苁中g治療后,容易出現(xiàn)粥樣斑塊屑以及血栓破裂等,造成心力衰竭和心梗再次發(fā)生。因此術后多給予抗血小板藥物治療,常使用阿司匹林或替格瑞洛,有助于改善手術治療安全性,提高臨床療效。為研究替格瑞洛應用效果,本文于本院2019 年2 月—2020 年2 月的患者中,隨機選取80 例分析:
于本院2019 年2 月—2020 年2 月的患者中,按照治療方法不同各隨機抽取40 例。對照組40 例,接受阿司匹林輔助治療,性別:男/女=22/18,年齡(67.18±5.84)歲。觀察組40 例,接受替格瑞洛輔助治療,性別:男/女=21/19,年齡(68.25±5.73)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所有患者均滿足STEMI 診斷標準,患者發(fā)病時間在12h 內(nèi),年齡≥60 歲,接受PCI 手術治療。(2)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患者自愿參與本研究。(3)排除存在凝血異常、器官功能障礙等患者。(4)排除資料不全、未全程參與的患者。
所有患者均接受股動脈穿刺PCI 介入治療,給予抗感染、降壓等常規(guī)治療。
對照組患者術前給予阿司匹林治療,300mg/次。
觀察組患者術前增加替格瑞洛治療,180mg/次。術后繼續(xù)服用90mg/次,2 次/d,持續(xù)用藥四周。
治療前后分別檢測患者hs-CRP、NT-proBNP、IL-6 水平。使用心臟超聲診斷儀檢查患者心功能指標。
采用SPSS21.0 統(tǒng)計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計數(shù)資料分別用(±s)和(%)表示,分別使用t和χ2檢驗資料,P<0.05視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hs-CRP、NT-proBNP、IL-6 水平,與對照組對比,差異顯著(P<0.05),見表1。
觀察組LVEF、LVEDD、LVESD指標,與對照組對比,差異顯著(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對比(±s)
表1 兩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對比(±s)
組別 n hs-CRP(mg/mL) NT-proBNP(pg/mL) IL-6(pg/m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40 81.34±2.56 47.38±3.26 528.37±11.36 212.82±8.73 209.35±5.91 139.48±5.52對照組 40 81.49±2.67 65.93±2.17 527.24±11.65 354.19±8.64 208.74±5.78 173.82±5.83 t-0.004 6.218 0.006 8.939 0.002 4.928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表2 兩組患者心功能指標對比(±s)
表2 兩組患者心功能指標對比(±s)
組別 n LVEF(%) LVEDD(mm) LVESD(mm)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40 45.29±2.21 59.73±3.76 53.16±4.08 48.19±2.85 42.81±4.07 30.23±3.56對照組 40 45.31±2.18 52.09±3.82 53.24±4.11 50.24±3.52 42.84±4.13 35.04±3.71 t 0.000 4.062 0.003 3.684 0.001 6.374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STEMI 是由于患者血管中存在不穩(wěn)定斑塊,受到多種因素影響,造成破裂形成血栓,造成管腔出現(xiàn)血栓性狹窄,最終造成心肌細胞壞死。誘發(fā)斑塊破裂的因素主要包括脂質(zhì)大小、斑塊炎癥、纖維帽厚度等幾種。目前臨床治療STEMI 患者主要選擇PCI 手術治療,可快速增加患者冠狀動脈的血供情況,讓患者心肌損傷得到緩解。但由于PCI 手術具有一定創(chuàng)傷性,患者受到外源性損傷,容易由于血栓脫落,造成微血管阻塞,引發(fā)微血栓等情況,造成心腦血管不良事件發(fā)生[1]?;颊咝g后處于應激狀態(tài),釋放兒茶酚胺,更容易造成血小板聚集或粘附。尤其是老年患者,具有高血壓、糖尿病等多種基礎病,極容易引發(fā)心腦血管疾病,造成患者心梗復發(fā)[2]。因此患者接受PCI 手術治療后,仍然需要通過預防微栓塞治療,控制炎性因子釋放,提高臨床療效。血小板聚集、炎性因子增加均為心梗復發(fā)的重要指標,通過觀察炎性因子水平,能夠評估臨床療效。
在臨床治療中常使用阿司匹林輔助抗血小板治療,阻斷凝血,少部分患者對阿司匹林不耐受,產(chǎn)生不良反應,且阿司匹林對血小板激活作用一般。阿司匹林通過對前列腺素以及COX 起到抑制作用,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謝,選擇性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通過對COX 的抑制作用減少合成PG,從而改善血小板聚集。在臨床上作為標準治療,維護術后療效。但阿司匹林并不能改善兒茶酚胺以及凝血酶等對血小板激活作用,患者單獨使用阿司匹林治療,仍然會出現(xiàn)持續(xù)性血小板激活。因此在臨床上,多采用聯(lián)合用藥治療,聯(lián)合給予抗血小板藥物治療,達到良好的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效果。
替格瑞洛是一種新型受體拮抗劑,能夠?qū)DP 起到抑制作用,避免血小板的聚集。替格瑞洛通過直接作用于P2Y12 受體發(fā)揮作用,由于結(jié)合方式具有可逆性,不需要進行肝臟代謝,具有較高臨床安全性。有研究提出,替格瑞洛能夠影響內(nèi)源性腺苷濃度,患者服藥后血流速度加快,有助于改善冠脈血流量。通過微循環(huán)的改善,患者心肌功能也能得到有效恢復,提高其心臟功能。增加替格瑞洛輔助治療,可快速抑制血小板,通過結(jié)合二磷酸腺苷受體,達到抑制作用,由于結(jié)合反應具有可逆性,患者停藥后血小板可恢復正常[3]。同時替格瑞洛無需肝臟代謝,有助于保護并修復心肌細胞。尤其是老年患者,自身基礎病多,肝臟功能衰退,應用替格瑞洛輔助不會加重患者肝臟負擔,對患者治療有積極意義[4]。
對患者圍術期應用阿司匹林和替格瑞洛聯(lián)合治療,可充分發(fā)揮出協(xié)同藥效,提高抗血小板效果,降低血小板活性,同時抑制炎性因子,達到治療目的。同時減少阿司匹林的應用,更有助于減少患者治療不良反應,改善患者預后效果,有助于患者術后康復。經(jīng)本文研究,觀察組hs-CRP(47.38±3.26)mg/ml,NT-proBNP(212.82±8.73)pg/ml,IL-6(139.48±5.52)pg/ml。觀察組LVEF(59.73±3.76)%,LVEDD(48.19±2.85)mm,LVESD(30.23±3.56)mm。與對照組對比,差異顯著(P<0.05)??梢娪^察組使用替格瑞洛治療可達到良好療效,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明顯降低,心功能指標得到改善。在臨床應用替格瑞洛輔助治療可改善療效,加強對心肌保護,抑制炎性因子釋放,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
有研究針對替格瑞洛以及氯吡格雷治療不良反應展開分析,發(fā)現(xiàn)患者用藥后出現(xiàn)輕度呼吸困難的癥狀,但均為用藥初期癥狀,且大部分不良反應患者存在支氣管、肺部基礎病[5]。使用替格瑞洛治療的患者,隨著血藥濃度降低,不良反應得到明顯緩解,替格瑞洛引發(fā)的呼吸困難具有可逆性特點,癥狀輕微,無需特殊治療或更換藥物。但氯吡格雷治療會引發(fā)出血癥狀,且停藥后,無法保證停止出血,腦卒中病史患者禁用。因此在治療老年患者中,應當謹慎應用,建議采用替格瑞洛治療。
綜上所述,對接受PCI 手術治療的STEMI 患者給予替格瑞洛輔助治療,有助于控制炎癥介質(zhì)釋放,預防心梗復發(fā),改善患者心功能,有助于改善臨床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