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繁實
中工國際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 100080
眾所周知,在實際的建筑工程當中,混凝土以及鋼結構的結合是十分重要的承重部分,可以說混凝土與鋼結構的使用極大程度上決定了建筑工程的整體質(zhì)量?,F(xiàn)如今我國的建筑工程在規(guī)模與施工復雜程度上都處于較高的水平,這就需要更加成熟的混凝土與鋼結構使用技術。因此各個部門一定要引起對混凝土與鋼結構使用的重視,無論是鋼筋混凝土的使用特點還是使用優(yōu)勢,都要有足夠的分析探討,如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設計以及各個工程所需要的不同類別的鋼筋混凝土。只有這樣才能夠最大程度上保證混凝土與鋼結構建筑工程的質(zhì)量。
就目前而言,我國的混凝土施工主要有三種結構,分別是鋼筋混凝土、素混凝土還有預應力混凝土,這三種混凝土發(fā)展的已經(jīng)較為成熟,并且也得到了較為廣泛的應用[1]?;炷翆嶋H上是一種凝膠,并且是以水泥作為凝膠的主要構成部分。在實際的施工過程當中,混凝土的內(nèi)部與表面往往都會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裂縫,裂縫不僅會對建筑工程的安全性造成影響,更重要的是會使后期的其他建筑環(huán)節(jié)造成影響,從而對整體的建筑工程質(zhì)量造成影響,所以為了降低這種影響,控制施工技術就應運而生,控制施工技術可以對混凝土施工過程中嚴格把控,無論是混凝土溫度環(huán)境還是施工原材料的選用,都會有動態(tài)監(jiān)測,從根本上解決混凝土的客觀影響,同時也能夠對建筑物的壽命進行延期。
混凝土進行澆筑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方式是結構澆筑,但是在進行澆筑之前需要相關負責人填寫一份澆筑申請單,隨后就會將混凝土送入工廠。在混凝土的運輸過程中,一般都會采用泵送,泵送一般來說以勻速的方式進行,同時也需要運輸過程中始終處于反泵狀態(tài)[2]。除此之外,泵送管理人員一定要每五分鐘對混凝土進行活動,可以有效保證正常的混凝土運輸。同時工作人員也需要充分掌握澆筑技術,比如分層澆筑、搗鼓技術,這樣才能夠保證澆筑的順利進行以及混凝土澆筑的上下均勻混合。
所謂養(yǎng)護施工技術,實際上是對混凝土的一種保護措施。一般來說,工作人員都會在混凝土內(nèi)部進行埋管操作,這一操作可以將混凝土由內(nèi)到外的方式進行冷卻降溫,減少溫度差,從而降低裂縫生成的風險。另外施工人員也可以采取逆向思維,升高混凝土的外部溫度,減少內(nèi)外溫度差。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澆筑的過程當中,一定要注意控制溫度,一般來說澆筑過程的溫度不可以超過28 度,如果混凝土的溫度過高的話會導致裂縫的產(chǎn)生,另外混凝土的澆筑也可以采取在夜間進行,能夠有效地避免陽光的暴曬。
另一方面,如果混凝土當中的水分不足的話,會導致水分沒法從外部滲透至內(nèi)部,要知道水分的缺失會導致混凝土的水化過程無法順利完成,進而對導致混凝土無法凝膠,砂子以及其他物質(zhì)沒有辦法混合均勻。因此在實際的混凝土施工工程中一定要把握住混凝土的保濕工作。一般來說,在混凝土澆筑完成之后需要使用塑料薄膜鋪在混凝土的表面,并且需要每隔一段時間噴灑自來水,這樣可以有效地避免混凝土中的水分流失。
鋼結構施工的特點是鋼筋的種類十分多,無論是型號規(guī)格還是材料都十分豐富,比如純鋼結構、鋼筋混凝土等結構。就目前而言,應用最為廣泛、質(zhì)量最高、承重能力最好的鋼結構就是混凝土鋼結構,所以一定要加大鋼筋混凝土的使用與開發(fā)[3]。在實際的鋼筋混凝土結構施工中,螺栓裝配技術可以有效地對鋼結構進行拼裝以及固定,進一步提高鋼結構的穩(wěn)定性以及承重能力。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螺栓裝配施工技術使用時一定要提前的進行鋼筋混凝土預安裝,并且進行合理的誤差分析以及誤差評估,使螺栓裝配能夠保證在科學誤差之內(nèi),只有這樣才能夠使建筑工程達到驗收標準。
鋼筋的合理加工是保證鋼組合結構是否達標的重要標準之一,因此鋼筋的加工也需要引起重視,從鋼筋原材料的選用到鋼筋的曲折組合,都要嚴格按照標準進行加工。一般來說,在鋼筋加工之前一定要檢查鋼筋的粗細是否合格以及鋼筋是否出現(xiàn)生銹進行合理處理。鋼筋表面出現(xiàn)老銹時一定要禁止使用,因為生銹的鋼筋無論是承重性能還是可加工性都有質(zhì)的下滑,但是如果鋼筋表面只是一些水銹便可以采用一些方法將水銹或者是油漬清除,便可以繼續(xù)使用。最后就是在對鋼筋加工完成之后需要使用卷揚機進行拉直處理,使鋼筋能夠保持平直的狀態(tài)。
總而言之,我國的建筑工程施工正在迅速的發(fā)展,這對施工技術的要求也將會越來越高,想要真正的設計并建造出符合時代、能夠滿足人們需求的建筑物,就一定要最大程度上提高施工技術,保證施工質(zhì)量,在這當中混凝土與鋼結構的施工技術就顯得尤為重要。因此各個部門一定要在這兩種建筑技術上下足功夫,將建筑工程標準化、低能化,實現(xiàn)綠色建筑工程的同時也可以保證質(zhì)量,只有這樣才可以推動我國建筑工程的長久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