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龍
上海建源景觀規(guī)劃設計有限公司 上海 200000
在城市規(guī)劃建設過程中,風景園林是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當下,人們生活在鋼筋水泥所鑄就的環(huán)境里,生命軀殼雖多了一層安全防護網(wǎng),隨之而來的還有遠離自然的惆悵和失落,風景園林的打造就是給人們造就一個置身于自然的家,讓人們能夠親近自然,獲得生命軀殼和內(nèi)心精神的雙重“安居”,如今,隨著人們精神生活及審美的不斷提升,對如何打造風景園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風景園林的主題,是整體規(guī)劃設計的核心和指導,也是設計人員關注的重點。從文化繼承和創(chuàng)新的角度來看,我國風景園林的主題設計手法豐富多樣,以下結合實踐進行探討。
“意在筆先,文循意出”,風景園林主題是統(tǒng)領整個規(guī)劃設計的指導思想。當全園的主題確定后,園中園和各景點的主題設計都要受到全園主題的控制。
第一,凸顯園林特色。社會條件、文化背景、自然條件等,都會影響風景園林的主題,這個主題能凸顯園林的特色,也能反映城市的文化脈絡。因此,主題設計要具有科學性、真實性、藝術性和趣味性、地方性、獨特性,并且滿足因地制宜的理念,這樣便能很好的凸顯園林的特色,以杭州宋城為例,仿宋代風格建造,還原了宋代都市風貌,是杭州第一個反映兩宋文化內(nèi)涵的主題公園。
第二,指導景觀規(guī)劃。風景園林的主題,能指導設計人員結合人文、自然、社會等因素,對景觀規(guī)劃設計進行總體把控。基于規(guī)定的主題下,能對園林的空間序列和布局進行合理設計,避免設計風格混亂、表達方式模糊,提升園林呈現(xiàn)的效果,實現(xiàn)景觀美、意境美的統(tǒng)一[1]。
第三,深化園林意境。風景園林的主題設計,既可以直觀簡單,也可以抽象隱喻;既可以突出自然美,也可以側重人文美。因此,透過主題設計可以深化園林的意境,豐富景觀層次,陶冶人們的情操。例如:以松柏為主題,既能體現(xiàn)松柏自身的蟠郁之美,又能表達出園主人堅忍不拔的精神,為園林景觀增加了文化內(nèi)涵,意境深遠。
第一,人文。人文要素就是以人為本,要求設計者考慮到游客的需求,設計出尺度適宜的空間,供人們洽談、休息、娛樂、運動、學習等。主題設計應該和生活、民俗、文化等相結合,使用具體語言表達出來,促使文化融入到園林之中。
第二,色彩。色彩是風景園林的一個關鍵,能帶給游客第一映像,直接影響人們的感受和心情。主題設計時,應該合理搭配色彩,確保人們能接受色彩設計理念,思想上能產(chǎn)生共鳴。例如:冷暖搭配、明暗搭配、比例組合、飽和度對比等。
第三,空間。風景園林的主題設計中,空間要素能打造出層次感、序列感。各個分區(qū)內(nèi)的周圍環(huán)境、圍合形式、景觀組織等,都會影響主題景觀的整體風格。主題設計時,應該對空間精心的規(guī)劃布置,做到尺度宜人,移步異景,給人們帶來安全感、親切感、休閑感。
第四,交通。交通是園林內(nèi)部的動線,只有合理設計交通,才能方便游客參與其中。此外,游覽路線的方向及長短、駐足觀賞點的設置,決定了游客的游覽順序和節(jié)奏,會影響游客游玩的心理感受,因此交通也是主題設計一個要素。
夸張的主題設計手法,既能突出景觀的特點,又能強化景觀表達的情感和思想,烘托出氣氛。具體操作上,就是從景觀的尺度、色彩、體量上進行夸張,來渲染主題景觀創(chuàng)造的意境,表達出藝術性和傳染性,產(chǎn)生強烈的視覺沖擊。例如:巨型羽毛球、畫筆、動物雕塑造型等,瞬間吸引游客的目光。
和夸張烘托相比,抽象聯(lián)想是一種含蓄的手法,是根據(jù)場地的特點,分析景觀形態(tài)和主題的關系,游客看到景觀后,既能接受意境美,又能發(fā)揮出聯(lián)想,獲得深層次的審美[2]。以煙臺鳳凰山公園的主題雕塑為例,主題雕塑是“展翅飛翔的鳳凰”,利用抽象的雕塑造型,寓意天下的太平與當?shù)厝嗣竦男腋!?/p>
對景指的是位于風景園林景觀軸線、風景視線端點的景物,一般設置在游覽線或觀賞駐足點的前方,游客一目了然。對景的設計,應該選擇在最佳位置上,即可以作為觀賞場地,供游客交談、休息;也可以設置小的景觀,和主景觀相對應,同時,對景可以是空間上的對景,也可以是時間上的對景。以蘇州拙政園為例,空間上,其水池的四周、山上、岸邊等都建有亭子,這些亭子都根據(jù)造景的需要,形成了一組組對景。每一個亭子與另一個亭子正對,空間布局上產(chǎn)生了對峙,景觀視線上產(chǎn)生了對視。時間上,“雪香云蔚亭”旁種植梅樹,寓意春景;“荷風四面亭”四面植蓮,寓意夏景;“待霜亭”前遍植楓樹,寓意秋景;“繡綺亭后散植臘梅,寓意冬景,在四季景色上便形成了對比。
一種是直接寫實,直接表達出設計主題,例如使用文字、圖案、雕刻、石刻、形象雕塑等,來敘述歷史事件、文化習俗,方便游客了解景觀的歷史文化和風情。以云南松山戰(zhàn)役遺址為例,中國遠征軍雕塑群取材于抗日戰(zhàn)爭時期中國入緬對日作戰(zhàn)部隊當時的日常,讓人們重拾歷史記憶,緬懷抗戰(zhàn)英烈。另一種是間接寫實,利用標識、鏤刻、抽象雕塑等方法,將主題信息滲透到景觀中。以濟南泉城廣場為例,標志來源于漢字“泉”,是一種意象造型,突出了泉城文化。
仿生模擬,是一種新型的主題設計手法,直接模擬事物的外觀形態(tài),可以是同等大小,也可以是按照一定比例縮放。在風景園林中,可以通過直接模仿自然形象或者自然物的原理,讓游客結合相關線索,通過聯(lián)想,在腦海中恢復記憶中的場景,從而突出主題。例如:在兒童活動區(qū)設置一些像昆蟲的滑梯,像花朵的傳聲筒,像恐龍的搖搖樂等,能夠激發(fā)小孩子們游玩的興趣。
風景園林設計中,象征隱喻就是利用景墻、雕塑、構筑物等,將主題隱藏起來,人們只有認真欣賞景觀,并且聯(lián)系相關文化事件,才能了解其中的涵義[3]。例如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和平公園內(nèi),和平雕塑由白玉制成,雕塑高度為30m,象征著遇難的30萬人;正面有9級臺階,象征著人類走向持久和平。
風景園林中,也蘊含了歷史文化,主題設計應該從園林本身的記憶和符號出發(fā),對自然資源、人文環(huán)境進行重組。對于場地遺留下來的特殊物件,通過資源利用和重組,使用現(xiàn)代手法表達出主題思想,突出地域性文化特色,促使傳統(tǒng)藝術煥發(fā)生機。以重慶工業(yè)遺址公園為例,就是在鋼廠舊址上改建而來,既提高了資源利用率,又契合公園的主題。
借景手法,是從我國古典園林中繼承而來[4]。如明代計成的《園冶》所述:“借者:園雖別內(nèi)外,得景則無拘遠近,晴巒聳秀,紺宇凌空;極目所至,俗則屏之,嘉則收之,不分町畽,盡為煙景,斯所謂“巧而得體”者也”。簡單來說,借景就是把園林以外的風景,巧妙借到園林中來,使其成為園林景觀的一部分。相關應用如下:
相地有兩個重點:一是根據(jù)景觀需求選址,考慮到園林的功能和游客的喜好;二是趨利避害,充分借用現(xiàn)有的資源。借宜相地,也就是因地制宜,確保園基中景觀作品和自然環(huán)境相協(xié)調(diào),帶給游客渾然天成的感覺。
我國風景園林的設計,不僅有藝術價值,而且形成了一套創(chuàng)作方法。借景立意在實際應用中,借景是核心,能將無形的情感和意愿,轉化為實體情境,實現(xiàn)物境(景觀)、情境、意境三境交融,達到天人合一的高度。
一是遠借,借到遠處的景物景觀,如遠峰、瀑布、高聳寺廟等,來豐富本體空間,實現(xiàn)自然和建筑的和諧,不破壞原有的環(huán)境。二是鄰借,在本空間中欣賞相鄰的景物景觀,通常是將自然景觀引入室內(nèi),例如花木、流水、亭臺等,促使空間豐富多彩。三是仰借,在空間中仰視外面的風景,常使用天窗進行處理,既能增加室內(nèi)的光線,又能欣賞煙霞夕暉、星斗云彩等。四是俯借,在空間中較高的視點,俯瞰低視點的景物,如池中倒影、流青萬壑、覆地繁花等,對視線的引導起到很好作用。五是應時而借,根據(jù)天氣和氣候變化,使用漏窗、軒楹等進行借景,體會季相變化和晝夜更替,如“軒外花影移墻”、“亭中待月迎風”等,促使園林景觀靜中生趣[5]。
綜上所述,風景園林主題設計,必備的要素有人文、色彩、空間、交通,能凸顯園林特色,指導綠色規(guī)劃,深化園林意境。文章從夸張烘托、抽象聯(lián)想、對景呼應、寫實再現(xiàn)、仿生模擬、象征隱喻、利用重組七個方面,介紹了常用的主題設計手法,并闡述了借景手法的具體應用,希望為園林設計提供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