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傳良
(運河高等師范學校,江蘇 徐州 221300)
在傳統(tǒng)教學體系中,教與學是相互分離的,教師從事教學工作,將學生當成學習客體,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也比較疏遠。偉大的教育學家陶行知提出了“以教人者教己”的科學思想。在他看來,從事教學工作的人,在教給別人知識的同時,也應該教會自己。在他的觀念里,首個“教”是教別人,即學生,第二個“教”是教自己,學的內容即是要拿來教人的東西??梢姡招兄壬鷮膛c學的關系做了重新定位。作為教學引導者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首先應該教會自己,然后以自己學習獲得的內容來開展教學。只有這樣,才能整體提升教學成效。
依照陶行知的科學教育觀,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先學習再開展教學。若顛倒了這一順序,則勢必影響教學的質量。所謂“聞道有先后,術業(yè)有專攻”,在某些方面,教師可能還需要向學生學習。因此,若想整體提升教學成效,教師就應該抱著“先學后教”的態(tài)度,不斷夯實自己的專業(yè)能力及素養(yǎng)。
(1)教自己學——研究教材。在教學實踐中,教材是基礎,也是教師從事教學工作的基本立足點。為整體優(yōu)化教學質量,教師應該率先研究教材??茖W的教學,并不是對教材內容的灌輸,而是教師率先教自己,讓自己會學。也就是說,教師應該注重對教材的科學研究,只有把教材研究明白,才能準確把握重難點和關鍵知識點,才能在教學中做到有的放矢。第一,在教材研究過程中,教師應該具備嚴謹的學習態(tài)度和鉆研精神,應該沉下心來開展系統(tǒng)全面的研究。這樣,教師才能深入把握教材的精髓,真正學有所獲。在研究教材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全身心投入,專心致志,切忌淺嘗輒止。特別是在遇到相對復雜或難度偏大的問題時,教師更要具備迎難而上的精神,不斷提升鉆研力度,提升研究成效。第二,在教材研究過程中,教師應該掌握科學的研究方法。教師應該注重知識的全面化與廣泛化,不斷拓寬知識的學習渠道,及時調整知識的學習方向,積極利用一切條件進行知識的搜集與整合,不斷拓展研究的深度與廣度。除廣泛涉獵與教材相關的知識外,還應該具備科學的剖析能力,對圍繞教材搜集來的材料進行深入剖析。在教材研究過程中,很多知識并不是顯而易見的,教師應該掌握科學的研究方法,注重對內容的精細化剖析,以此獲得全面的理解。當教師對所教內容有了充分認知后,應該結合教學內容及教學對象,將所學知識進行充分的整合,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再開展教學工作。
(2)教學生學——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該充分結合學生的認知能力及特點等,科學全面地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引導學生真正學會學習,讓學生明確學習的真諦和要領。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引導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第一,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學會自動、自主地學習。在學習過程中,不少學生仍然將學習當成教師布置下來的任務,在學習過程中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因此,教師應該運用科學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引導學生自主投身于學習實踐。第二,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同時,還應該運用科學的方法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比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將正確答案直接告訴學生,而應該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答案的獲取方式和途徑,培養(yǎng)學生積極開展自主探究的能力。當然,教師還應該向學生傳授自身的學習經驗和方法,將自己自主學習的方法及成果分享給學生,引導學生結合自身實際投身于學習過程中,切實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
教師應該具備強烈的學習意識,為了教學工作的更好開展而不斷學習,擁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切實提升自身的學習成效。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結合陶行知的科學教育觀,積極踐行“為教而學”。所謂“為教而學”,指教師應該以學生為中心,設身處地地“學”。
(1)把握學生認知差異,做好因材施教。不同學生具有不同的認知特點及知識結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結合學生的認知差異開展針對性的教學。只有這樣,才能整體提升教學成效,提高教學針對性。因此,為了更好地因材施教,教師應該結合學生不同的學習特點展開針對性的學習。第一,教師應該積極學習心理學方面的知識,一方面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質,另一方面提升自己應用心理學知識的能力。這樣,教師就能針對不同學生的特點,分析學生的學習心態(tài)及心理活動,并對學生展開針對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疏導。第二,教師應該積極學習激發(fā)學生興趣、挖掘學生潛能的知識。要想促進學生的發(fā)展,教師就必須重視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引導學生進行深入學習。因此,教師必須具備激發(fā)學生興趣、挖掘學生潛能的能力。此外,教師還應該積極學習分層教學法、小組合作教學法等,以有效落實因材施教,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確保自己掌握科學多元的教學方法。
(2)解放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解放教師自己。為更好地服務教學和提升教學質量,教師應該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第一,教師應該掌握解放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的方法,不斷激發(fā)學生的認知興趣,用各種各樣的方法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首先,教師應該掌握解放學生思想的方法和步驟,引導學生不僅要學好教材上的理論知識,還要嘗試自己開展知識探究及驗證活動,以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其次,教師還應該掌握解放學生雙手的方法。教師應該積極開展實踐教學,增加學生動手實踐的機會,積極為學生營造實踐操作的氛圍,切實提升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第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解放自己的思想,轉變自身的角色,做學生學習的伙伴。教師應該積極與學生打成一片,經常站在學生角度來分析與認知問題。這樣,教師所設計的教學方案,便能以生為本,充分體現學生的特點和需求。
綜上所述,陶行知“以教人者教己”思想具有非常重要的實踐指導意義。教師作為教學工作的引導者,為整體提升教學質量與水平,應該積極踐行“先學后教”“為教而學”思想,不斷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及綜合素養(yǎng)。教師要立足學生,深入研究教材,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意識,還要把握學生認知差異,做好因材施教,解放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解放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