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建英 胡瑞國 陳永新(通訊作者)
(山東第一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檢驗科 山東 濟南 250014)
胚胎癌是一種來源于具有多種分化潛能細胞的高度惡性腫瘤[1]。腫瘤細胞的大小不一,惡性度高,常在早期就會浸潤局部血管或器官,經淋巴系統(tǒng)和血行轉移[2]。原發(fā)于睪丸胚胎癌較多見,原發(fā)于卵巢者極為罕見。為加深對該病的認識,筆者就本院2019 年12 月1 例卵巢胚胎癌患者資料回顧性分析并參考相關文獻進行復習,現(xiàn)匯報如下。
患者,女,18 歲,5d 前無明顯誘因出現(xiàn)腹脹,大小便無明顯變化,行消化系超聲示:腹腔內混合團塊(考慮腹腔腫瘤);腹水(腹腔內探及一巨大混合回聲團塊,大小約192mm×117mm,內回聲不均,內見散在無回聲區(qū),邊界清楚,形態(tài)不規(guī)則,周圍器官受壓移位,團塊與雙腎、子宮無明顯關系,CDFI:團塊內見血流信號。腹腔內探及液性暗區(qū),深約52mm)。全腹CT 平掃示:腹盆腔內巨大混雜密度腫塊,考慮惡性腫瘤性病變;腹膜大網膜結節(jié)樣增厚,轉移不除外;腹盆腔積液;肝右前葉上段低密度影,考慮良性含脂病變;感尾狀葉形態(tài)欠規(guī)整,考慮發(fā)育變異可能;膽囊密度欠均勻;子宮形態(tài)飽滿,雙附件顯示欠清;L4 椎體左側略變扁?;颊攥F(xiàn)仍有腹部墜脹不適,無下腹痛,無陰道流血,無發(fā)熱、頭暈、頭痛等其他不適,入院后完善相關檢查,排除手術禁忌后,在全麻下行“腹腔鏡下左側附件切除術+大網膜切除術+結腸系膜腫物切除術+盆腔粘連松解術”。術中探查見:盆腔內有淡黃色腹水約400ml,腹壁充血,大網膜可見散在結節(jié)樣病灶,肝臟、膈肌表面尚光滑盆腹腔內有一巨大實性包塊,來源于左側卵巢,占滿盆腔,腫瘤上極達肝緣下,表面灰白色。右側卵巢及雙側輸卵管外觀無明顯異常。快速病理結果回示:(左側附件)惡性腫瘤,傾向生殖細胞腫瘤。病理光鏡所見結果見圖1。免疫組化染色示:SALL4(+)、OCT-3/4(+)、CK(+)、Vimentin(+)、CD30(個別+)、CD117(個別+)、PLAP(少量+)、Inhibin-a(-)、AFP(-)。再次置鏡后探查見:子宮水平位,體積增大,約2 個月妊娠大小,降乙結腸表面系膜表面有一直徑約15cm 的包塊,表面呈紫藍色,血運豐富,與大網膜粘連。胃腸外科會診考慮腫瘤累及腸系膜,未累及腸管,可行腫瘤切除術。遂行“結腸系膜腫瘤切除術+大網膜切除術”??焖俨±斫Y果回示:惡性腫瘤。術后常規(guī)病理結果回示:①(左側卵巢)符合胚胎性癌,累及“盆腔病損”及“大網膜”組織;②(左側)慢性輸卵管炎。
圖1
胚胎癌是一種臨床上較為罕見的來源于胚胎性腺惡性度高的原始生殖細胞腫瘤,具有術后預后差,死亡率較高的特點。原發(fā)于睪丸胚胎癌較多見,原發(fā)于卵巢者極為罕見,在惡性卵巢腫瘤中僅占4%。在有關文獻中報道,卵巢胚胎癌的發(fā)病年齡比較廣泛,其好發(fā)于幼女及青年婦女,尤其是青春期及育齡期女性,其中發(fā)病率最高的年齡段為15 ~19 歲[3],但中老年女性不排除。卵巢胚胎癌常出現(xiàn)無明顯誘因出現(xiàn)腹脹,腹盆腔內巨大混雜密度腫塊,一般情況下為單側,腫塊直徑大約17cm 左右。影像學對卵巢胚胎癌雖無明顯特異性,但超聲檢查會有助于疾病的診斷。本病例中,患者術中快速病理回示:惡性腫瘤,傾向生殖細胞腫瘤。免疫組化染色示:SALL4(+)、OCT-3/4(+)、CK(+)、Vimentin(+)、CD30(個別+)、CD117(個別+)、PLAP(少量+)、Inhibin-a(-)、AFP(-)。根據卵巢胚胎癌的好發(fā)對象,應把盡量保留生育功能作為手術前提,并在術后聯(lián)合化療。手術是卵巢胚胎癌最主要的治療方式,因卵巢胚胎癌極易復發(fā)及早期轉移,幾乎半數患者在診斷時已屬晚期[4]。因此,在臨床上,我們要加強對該病相關知識的學習,防止對該病的誤診漏診,爭取早診斷,早治療。手術的徹底性以及后續(xù)治療中以鉑類為基礎的化療及放療、分子靶向治療等綜合治療,顯得尤為重要。疾病復發(fā)時仍主張積極手術,術后化療采用多藥聯(lián)合,根據其組織學類型、分期、體質狀態(tài)等因素,可采用PEB、PVB、VAC 等方案。本病惡性程度極高,一旦復發(fā),預后差。另有關文獻報道,要對患者進行定期隨訪,行血清AFP 和HCG 水平的檢測,并把其作為卵巢胚胎癌的監(jiān)測療效和預后的標志物[5]。AFP 的持續(xù)表達可能提示腫瘤復發(fā)和轉移。隨著醫(yī)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醫(yī)學檢驗技術的不斷提升,腫瘤標志物的不斷研發(fā),化療方案的不斷改進,相信在未來卵巢胚胎癌患者的手術風險會不斷降低,生活質量大大提高。所以在平時疾病診斷過程中,應提高警惕,防止誤診漏診的發(fā)生,要保證早發(fā)現(xiàn)、早診斷,使得患者得到合理有效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