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磊 山東醫(yī)學高等專科學校
隨著我們人類逐漸進入到網絡信息化時代,計算機在各行各業(yè)中的作用逐漸凸顯。但同時也對職業(yè)技術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職高專院校作為培養(yǎng)職業(yè)技術人才骨干的搖籃,需深入領會職教二十條精神,緊跟時代步伐,抓住機遇,培養(yǎng)適應信息化發(fā)展的復合型人才,更好的促進學生就業(yè),社會發(fā)展,民族振興,國家富強。
1.授課內容廣泛,但課時數(shù)少
當前,由于計算機及智能手機的普及,學生們對計算機的一些基本操作比較熟悉,并且高職高專中計算機公共課講述的內容與初高中時期學習的計算機基礎課程內容重疊,加之學生專業(yè)課學習任務重,計算機公共課的課時數(shù)逐漸減少。但實際上,計算機公共課程作為一個通識課,講述的內容從硬件到軟件,從原理到應用,內容很廣泛。并且隨著技術的進步,各種先進的技術知識都會有涉及,總體而言,計算機公共課的課程內容知識面是不斷增加的。
2.理論實踐結合,內容基礎,面向全體學生
高職高專中,計算機公共課理實一體。理論知識加深學生對計算機的整體了解;具體操作練習提高學生的操作實踐能力。在理論學習部分,由于理論知識比較艱深枯燥,加之學生自身理論素養(yǎng)有限,講授的理論內容比較基礎。實踐操作部分主要是借助常見基礎的辦公工具軟件,通過教師講授與學生操作的方式,來提高同學們的操作實踐能力。
1.教師教學觀念落后,教學方法手段單一
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沒有考慮學生的課程基礎情況和接受能力,仍與初高中老師授課方式相同,主要采用講授的方法,只是單純的講解知識,沒有結合具體實際情景情況,填鴨式的向學生灌輸書本知識。學生被動接受知識,不能積極主動的融入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很難進行有效的雙向交流,教師教學效果差強人意,很難有效的引導學生發(fā)散思維,真正讓學生做到對知識活學活用、革陳出新。學生長時間處于被動的情境,極易喪失學習的興趣和熱情。
2.課程知識碎片化,不成體系,無法全面提高學生綜合應用能力
計算機公共課知識一般以章節(jié)為單位,教師只是單純從單一章節(jié)的角度出發(fā),講解單一章節(jié)的內容和重難點,單個實驗也僅涉及一章或者一節(jié)的知識,沒有對相關聯(lián)章節(jié)的理論內容及實驗操作技能進行整合,形成體系,突出課程的重難點。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到的內容比較零散,難以把握課程的脈絡,無法提高綜合實驗操作能力。
3.學生實踐練習少,實驗呆板落后,脫離實際工作學習場景
學生在課堂中自我練習實踐操作的時間相對較少,很難完全掌握實踐操作技能。實驗課程內容與形式固定,實驗要求僵化,只涉及具體實驗參數(shù),沒有具體的實驗情景。具體實踐操作技能很難與現(xiàn)實中的學習工作情景相融合,無法活學活用相關的技能。
1.引導學生分組探索性學習,課余時間開放機房
授課前,教師對學生進行知識摸底,了解學生基本情況并分組,確?;A牢固的同學帶動基礎薄弱的同學一起進行課程學習。課堂上,教師要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學習,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與熱情。課后教師適當安排團體開放性作業(yè),鞏固學生課上所學并發(fā)散思維。課余時間開放學校機房,定期安排教師對學生課后實踐練習指導。
2.調研就業(yè)需求,修正課程教學標準;優(yōu)化教學內容,完善課程體系;實踐練習模塊化,貼近就業(yè)情景
深入學生就業(yè)單位調研、考察和回訪,及時了解用人需求變化及就業(yè)工作形勢,優(yōu)化課程內容,突出重點,完善教學體系,不斷修正課程教學標準。同時,采用職工座談交流、實地考察等方式,收集整合改進實驗素材,形成適應實際工作的模塊化項目,模擬再現(xiàn)就業(yè)情景。
3.組織教師積極交流經驗,參加培訓,參與跟崗實習
積極組織教師參加教學培訓與交流活動,學習先進教學理念和方法,改善提高教學觀念,提升授課質量與水平;積極組織教師參加高水平學術交流會議,了解專業(yè)最新動態(tài),提升自身專業(yè)理論素質。鼓勵教師參與跟崗實習,親身在實際工作中探索實踐,提升自身實踐操作水平。
綜上所述,計算機公共課有其特點。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也存在一定問題。當前形勢下,高職高專計算機公共課教師需認真學習領會職教二十條精神,提升自身理論實踐層次,結合實際,修訂課程標準,優(yōu)化教學設計過程,提高教學實踐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