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雯 江蘇省昆山高新區(qū)翰林幼兒園
在傳統(tǒng)的美術教育教學以教師講解為主,剝奪了幼兒的主體性,使幼兒的積極性、主體性都喪失了。長期下去,幼兒很有可能會對美術活動失去興趣。要引起幼兒的興趣,需要從多種方面進行改變,而多媒體教學就是其中的一種改變方式。多媒體的應用,對幼兒美術活動會產生哪些影響呢?
傳統(tǒng)的美術教學活動,教學過程基本上就是導入、出示范畫、教師示范、幼兒模仿,所以教學過程的課堂氛圍不夠活躍。但是,多媒體教學可以通過視覺、聽覺等多種感官的協調運用,可以讓幼兒在愉悅歡快的環(huán)境中獲得知識經驗。
如在一次美術活動《蝸?!分校疫\用多媒體技術,在教學活動中將蝸牛的爬行過程用動態(tài)的形式展現在幼兒的面前,此外,還運用局部放大等技術,使幼兒近距離仔細觀察蝸牛。在視覺、聽覺等器官的協調運用中,細致觀察蝸牛的頭部。在這一過程中,利用多媒體技術,讓幼兒直觀、形象、細致的觀察蝸牛,不是實物觀察卻勝于實物觀察。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除了運用多媒體教學,讓幼兒在多感官的協調運用中讓幼兒在愉快的氛圍中學習知識,還充分運用多媒體課件把聲音、圖片、動畫等媒體有機組合在一起,使幼兒更靠近、更直觀的感知到,從而使得幼兒有求知欲,有興趣。如在大班美術《哈哈小人》中,通過多媒體教學的形式,幼兒先是仔細觀察小人的身體各部分的主要特征,知道小人是有哪幾部分組成的。
傳統(tǒng)的美術教學模式易抑制幼兒的想象創(chuàng)造力,枯燥、乏味的固定4 大環(huán)節(jié),讓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逐漸喪失。但是,多媒體技術講究動靜結合、聲色并茂,通過多感官、多方式的形式使得教學內容得以直接的展示在幼兒的面前。因此,幼兒可以在多媒體的幫助下,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和興趣去表現自己所想表達的情感,這是傳統(tǒng)教學所無法表現出來的內容。如在小班美術《和線條一起跳舞》活動中, “靈動的線條朋友在轉個圈跳舞” 通過多媒體藝術的應用,調動幼兒的積極參與性,在活動中,全班孩子在多媒體課件動靜結合的強大技術下,在盡情的游戲中,體驗線條變化的動態(tài)。
多媒體技術的運用能為幼兒提供更直觀的感受,并能激起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促使幼兒轉向主動學習。在這一過程中,由于幼兒的視野進一步擴大,幼兒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也得到進一步的發(fā)展。如,在大班美術《漏窗之美》活動中,我先是播放多媒體課件,讓幼兒欣賞美麗的漏窗,借此引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之后,通過動態(tài)的方式,借助于多媒體的高技術,讓幼兒觀看和了解美麗的漏窗的制作過程。
多媒體的應用能營造出一個輕松、愉悅、生動、形象、直觀的活動氛圍,這這種氛圍中學習,還怕幼兒喪失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嗎?我們來對比傳統(tǒng)美術教學。傳統(tǒng)的美術教學活動形式單一,教師一般采用灌輸式的教育方式,這導致幼兒喪失參與美術欣賞活動的欲望,對欣賞活動缺乏興趣。
通過運用多媒體技術和情境教學,不僅能激發(fā)幼兒的想象創(chuàng)造力,還能通過活動讓幼兒感知到生活中的美與藝術所帶來的的快樂。如在中班《喜歡城市的“小黃”》活動中,將創(chuàng)設的故事情境通過多媒體技術的形式展示在幼兒面前。如在開始時小黃要去城市旅行,我以聚光燈的效果出示小黃,在整個過程都是通過線條、畫面的不斷變化展示在幼兒的面前,幼兒的學習興趣立即被吸引。運用多媒體以及創(chuàng)設情境的方式,使得使得原本枯燥的線描活動變得生動且有趣。
此外,合理的運用多媒體技術,借助于動畫、聲音等形式,使得幼兒在教學過程中得到關于愛和美的教育。如在大班美術《我爸爸》活動中,通過和幼兒一起觀看關于爸爸的本領以及爸爸和“我”的一些生活片段,之后通過觀看、討論,得到爸爸的本領,并對自己爸爸萌生更深的愛。并且在幼兒操作繪畫時,我事先沒有提供示范講解,而是讓幼兒自由發(fā)揮,給予孩子自己發(fā)揮的空間,不限制他們的想象發(fā)揮,讓幼兒能按照自己的意愿表示“我”心目中的爸爸。
多媒體教學是一種十分有效的教育方法,通過多媒體教學可以使幼兒的注意力、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觀察力都能得到極大的發(fā)展。所以,在美術教育活動中,適當地運用多媒體教學方式,能更加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和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