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力
(陜西省西安高新第一中學初中校區(qū) 陜西 西安 710075)
地理實踐力屬于此學科四大核心素養(yǎng)之一,也是我們目前探究的新內容,要將其逐步滲透到日常授課中,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但實際教學中,學生參與度不高,我們講述時也感到吃力,授課效率停滯不前。面對這種情況,我們及時反思并找到教學不足,根據學生實際情況有方向地去改進,力求落實地理實踐力,提升授課質量。學生在全新的環(huán)境下,打開思維空間吃透所學內容去解決生活中的地理問題,愿意跟著我們的講述節(jié)奏去探究更多知識,逐步提升地理實踐力,成長為社會需要的有用之才。
地理實踐力是學生以全新的地理角度去看待周圍事物,利用所學知識去解決生活現象的行動能力及品質。初中地理知識有著獨特的實踐性,是通過實地考證得出的結果,我們在授課時要引導學生形成較強的思維能力去分析問題并尋找到解決辦法。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利用多媒體等設備播放出相關內容,給其思考時間去發(fā)現地理與生活之間的聯系,思維快速動轉通過分析找到答案。初中生正處在情緒波動的階段,我們不能再采用以往略帶強制性的授課方式,而是要構建出和諧的課堂氣氛,在自由而又不失嚴肅的環(huán)境下放松心情,更好地參與進來,提升教學效率。例如,在講述文化特色和旅游這一部分時,我通過多媒體展現出我國不同景區(qū)的圖片或視頻,將學生分成4-6組去討論環(huán)境對文化的影響。組員們認真觀察圖片中的建筑、服飾、飲食等內容,分享自身看法使思維得到碰撞迸發(fā)出創(chuàng)新意識,轉換角度將新舊知識結合很容易發(fā)現其中聯系,得到正確答案。這個過程中課堂氣氛活躍,學生都愉悅地參與進來去表達心中所想,而不再是和老師簡單地互動,逐漸燃起熱情用地理角度去看待問題,有利于形成地理實踐力。
初中地理內容涵蓋人文、社會等眾多方面,學生在理解時感到吃力,授課效率不佳。為了改變這種情況,我開始重視動手實踐,鼓勵學生繪制地圖或制作簡單的用具等,把抽象內容真實展現出來,強化其空間能力。學生在外出旅游時看到沿途風景中的山川、河流等便能與地理內容結合去解釋這些現象,產生一定的成就感,促使其形成新的求知欲望,愿意去探究更多知識,提升地理實踐力。地理教學中,我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多利用地圖,使之將平面形狀轉換為立體方式,甚至在腦海中將其旋轉與拆分,掌握彼此間的聯系及形成這種地勢的原因,有利于提升地理實踐力。我從身邊最熟悉的校園、城市等地圖,由淺入深地引導學生去強化空間能力,通過多條路徑找到指定的地點。為了能讓學生更好地體會空間感,我鼓勵其繪制家庭平面圖,在動手的過程中形成新的能力。例如,在講述《氣溫和降水》的內容時,我邀請學生繪制簡單的等溫線,以顏色來區(qū)分溫度,那么便能準確地判斷出氣溫變化的規(guī)律及分布特點,空間能力得以強化,加深了記憶,有利于提升地理實踐力。
為了能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地理實踐力,我將課堂與生活結合做到延伸,恰當滲透人文品質,形成正確觀念,規(guī)范自身行為去解決實際問題。引入近年來我國發(fā)生的地理事件,找到相關的新聞,讓學生接觸與經濟發(fā)展有關的內容,從地理角度去看待彼此間的關系,找到相應的解決辦法,提升實踐力。信息時代下,教師轉變理念根據學生需求來創(chuàng)新授課方式,構建出全新的環(huán)境來激發(fā)其熱情并釋放出潛能。例如,我在講述旅游與地方特色時,可以讓學生根據本地區(qū)的公園及景點,運用手機導航來設計一個參觀路線并給出提示“哪條種能節(jié)省時間”、“如何參觀才較為全面”等,讓其打開思維空間去嘗試多種方式,既能鍛煉看圖能力,又鞏固了測算距離的知識,更好地解決問題。還可以恰當地組織學生參與課外實踐,例如,社會調查,了解當地工業(yè)布局及可能對環(huán)境產生的污染與河流、氣候等內容結合,探究解決辦法,通過圖表、文字等方式寫出報告。這個過程中學生真實的參與,收集到較為準確的數據,完整地完成課外調查,提升其地理實踐力。
初中地理教學中,我們看清未來發(fā)展趨勢,從轉變自身理念開始,以學生需求為主線,優(yōu)化授課方式,旨在提升其地理實踐力。我們在授課時恰當地融入人文、環(huán)境等多層面的知識,學生增長見識體會到地理在生活中展現出的魅力,轉換對社會及自然的觀察角度,利用所學內容去解決相應的問題,提升地理實踐力。我們時刻謹記立德樹人理念,運用多樣化的方式去引導學生正視自身優(yōu)缺點,通過努力去彌補,形成正確的觀念,規(guī)范行為去探究更深的地理內涵,綜合能力得到鍛煉。新時期下,我們投入大量的精力和心血去尋找更多的辦法,給學生創(chuàng)建出陽光向上的教學環(huán)境,體會到人文品質及思政內容,感悟地理情懷,提升實踐力,做到全方位的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