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勁松
(安徽省六安市萬佛湖鎮(zhèn)九井小學 安徽 六安 231360)
小學生的思維比較單一,理解能力較弱;但也有著想象力豐富,好奇心強的特點,對現實生活的依賴感,觀察力強。在學習理論知識的時候往往會聯系現實世界中的實物來輔導,方能理解。尤其在數學這門邏輯性較強的課程學習中,要求教師更加的要注重實踐與理論相結合的教學方法的使用,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讓學生建立起獨立的數學模型思維方式。本文將從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數學模型思維建構的必要性與可行性進行討論研究。
首先,教師應該從自身的教學經驗出發(fā),引導學生在數學學習中樹立數學模型思想,不斷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數學教材中講到了“圖形的變換”的相關知識,這時教師可以不再拘泥于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自己準備一些圖形玩具和可以攜帶的物品帶到小學數學教學課堂中。教師進行小學數學知識的講授時要充分利用這些圖形玩具,讓學生從中認識到隱藏在玩具中的“變換規(guī)則”,逐步在頭腦中形成對圖形的變換的數學模型概念的認知,這樣可以使學生更直觀地了解該章節(jié)知識,學習相關內容,不斷促進學生的發(fā)展進步。另外,教師還應該在課堂上積極組織小組活動,在分組活動中制定關于“圖形的變換”的學習目標。通過學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使他們互相指出對方存在的認知錯誤,教師再引導學生積極地改進。在小組活動結束后,每個小組還要統一意見,推選出一位代表,來陳述自己的小組在此次學習活動中的學習成果,接受其他小組同學與教師的檢驗。
在教學過程中,對于教學工具的合理運用,可以提高教學效率,更好地建立起學生的模型思維。在建立模型思維的過程中對于輔助工具的選擇主要有列表、圖形、圖像、具體實物。列表、圖形與圖像主要運用于綜合應用題型,主要利用列表和圖解進行解題;尤其是在意象較多,數據較為復雜的情況下,使用列表與圖像的方法會使學生事半功倍。在新課標下PPT的使用更是圖像法的一大載體,通過PPT的圖像轉換能使學生們更加的直觀的感受到數學概念抽象出來的實物圖像,幫助他們建立模型思維。圖形法主要使用的范圍是在解析幾何問題時在小學的數學教學中對于幾何學的學習主要是平面幾何,因此會有著很多的抽象概念;但是教師如果在教學活動中把這些概念通過圖形轉換出來,變成實實在在的直觀的圖形,將它轉化為幾何圖形,使學生自主想到掌握的幾何知識。
對于數學中的很多真理,最開始都是數學家猜想出來的,然后再經過驗證,確定猜想正確與否。因此在具體的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具體問題進行大膽假設以及思考,使學生思維活躍,能夠進行靈活的思考。比如,在學習“生活中的負數”時,教師也可以先舉一些例子,如低于海平面的深度怎么表示等等,來激發(fā)同學們的求知欲。
教師應為學生多制造一些運用建模思想解決問題的情境,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并應用到綜合實踐中去。在學生感受建立數學模型對解決數學問題的方便性后,激發(fā)學生自主建模的思想,提升建立數學模型在學生心中的重要程度,讓學生在解決問題時靈活運用。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教師的合理指導和學生的大量練習,加深理解,感受數學知識學習的樂趣,使學生更樂于學習數學。
比如,在引入計算線與角的課程時,教師可讓學生課前攜帶若干根小棒或繩子,測量每根小棒的長度,將之圍成不同的角,如三角形、矩形、五邊形等,進行比較分析得出多邊形周長規(guī)律。再準備一些“線”來進行平移等的教學,教給學生關于平移的相關性質。學生在游戲活動中通過親身參與,還能調動身體各個感官,手腦并用,實現思維與能力全面發(fā)展,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如果在擺的過程中學生遇到了問題教師則可以給予指導,一步步引導學生形成自主建模的意識。
總而言之,數學教學除了要教授概念、公式、運算方法和結論以外,還應引導學生學習其中的數學思維模式,悟出數學的邏輯,并學會在生活中合理利用。根據分析可知,數學模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合理引入,有利于學生對數學的理解與掌握。通過數學模型進行知識的傳授相較于直接的知識灌輸更能使學生接受,也更能促進學生的思考,而小學數學老師應把握好尺度,靈活在教學中引入數學模型,并引導學生形成數學模型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從而提升學生數學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