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洪艷
(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區(qū)四十九公里小學 四川 攀枝花 617061)
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的提出,是讓教師能夠以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并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新課標的要求,組織相應的教學內容,并利用一定的教學方法完成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使學生能夠有效掌握小學階段的數學知識。本文對小學數學教學中實現以生為本的重要性進行了探析,并就小學數學的自主學習策略提出了一定的看法,如組織學生對生活中的問題提出解決方案,并培養(yǎng)學生擁有一定的質疑精神,從而保障學生的學習能夠科學的進行,在探究中加深對數學的理解,從而更好地完成對數學知識的掌握。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教師是課堂的主宰,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只是跟著教師的節(jié)奏走,不知道自己怎么學習,所以學習的效果很差。由此可見,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社會的發(fā)展要求,因此必須要改革。我們常說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但是并沒有付諸行動,現在我們就要徹底改變這樣的弊端,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學生只有成為學習的主人,學習興趣才會提高,學習的主動性才能提升,這樣獲得的學習效果才是我們愿意看到的,才能滿足社會發(fā)展的需求,為國家、社會培養(yǎng)出更多的高素質創(chuàng)新型人才。
數學這門學科本身就是一門實踐性的學科,在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的影子。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可以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些有趣的教學情境,可讓學生們通過基本的學習可以有情境的理解,教師可以讓學生們在情境中將課本中的內容進行相結合。在小學階段的學習中,主要是從常見的生活情境入手,可以讓學生們在具體中進行實踐;我會讓學生們扮演具體的角色,可以將水果市場中的角色進行扮演,可以通過讓學生們扮演果農和買家,大家可以通過買賣各種水果激發(fā)對學生們的興趣,學生們可以在練習中能有自己的理解。學生們通過基本的學習可以有提高,大家在買賣中就會運用簡單的四則運算,這樣學生們就可以在學習中能有練習,在練習中就會加強練習。
對于心智尚未成熟的小學生而言,想要讓他們具備自主學習能力,養(yǎng)成自主學習習慣,教師必須要發(fā)揮出指導作用,通過科學、有效的教學指導來幫助學生獲得學習能力的進步,并逐步養(yǎng)成自主學習習慣。從小學教育的師生關系來看,學生對教師有著一定的依賴性,這可以幫助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更好地完成指導。但考慮到小學生的心智發(fā)育水平,教師在進行教學指導時,一定要采取循循善誘、循序漸進的策略,以確保學生能夠真正接受教師的教學指導,提高他們的課堂學習配合度。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為了幫助學生養(yǎng)成自主學習習慣,我會將課后復習和課前預習以作業(yè)的形式布置下去,讓學生能夠真正在課后完成知識復習與新課預習,與此同時,我會減少作業(yè)量,以避免學生出現過大的課業(yè)壓力,影響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小學數學是一門較為抽象的學科,需要較強的邏輯思維去進行學習,然而小學生階段的心智還未發(fā)展完全,對于數學的學習可能會比較吃力。但是如果可以將數學課本上的知識形象化,讓學生不光在數學課堂上枯燥地體驗,也可以在在實際的生活中去進行對數學的實踐的話,那么數學的教學質量肯定會得到大大的提升,并且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主能力也會得到一定的加強。針對這種情況,數學教師在教學方面可以進行大膽的嘗試,帶領學生走出課堂,開展實踐性的數學教學活動。這樣的活動方式,讓學生不再困惑于乏味枯燥的課堂教學,更在鍛煉學生思維探索能力的同時,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并有效地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數學的能力。
總之,小學數學教師需要明確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轉變自身的教學觀念,加強學生素質教育,滿足課程改革實際需要的重要性。小學數學教師要利用問題情境和競賽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尊重學生在課堂教學實踐中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自我探索過程中學習和掌握教學內容,增強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掌握,為學生日后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