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霞
(山東省東營市河口區(qū)實驗幼兒園 山東 東營 257000)
眾所周知幼兒非常喜歡玩,幼兒不論做什么事情都靠興趣支持。幼兒在面對自己喜歡的事情時候會非常主動、非常努力的學習、做和思考??紤]到這樣的情況,幼兒語言教育需要創(chuàng)設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讓幼兒能夠變被動為主動,主動學習,享受學習。作為民族文化中最重要的部分,語言是人發(fā)展的關鍵。教師需要結合幼兒的心理特點和年齡特征,做好幼兒語言學習興趣的開發(fā),讓幼兒能夠形成語言學習能力。
大多數(shù)幼兒在面對新鮮事物的時候都能夠保持很短暫的興趣,但隔一會就會失去熱情。為了讓幼兒長時間集中注意力,認真學習知識。新課的引入需要有合適的情景,做好幼兒注意力引導,讓幼兒能夠以飽滿的熱情和積極的態(tài)度進入學習狀態(tài)。比如《會打噴嚏的帽子》,教學中,教師可以問:小朋友們大家都有帽子對吧,那么大家的帽子會不會打噴嚏呀。很多幼兒聽到以后哈哈大笑:怎么可能,帽子又不是人,不會打噴嚏的。老師說:那你們就太小看帽子了,今天老師就給大家講一個會打噴嚏的帽子故事。此時每一名幼兒都被教師的對話所吸引,產(chǎn)生了強烈的閱讀欲望、學習熱情。每個幼兒都能夠靜下心等待教師講故事,幼兒帶著這股好奇心,等待教師講故事。在講完故事以后就能發(fā)現(xiàn),每個幼兒都有全神貫注,能夠準確回答問題。甚至有幼兒說:我也會講故事,我能給大家講會飛的小書包。此時教師表揚這名幼兒。從實踐結果可以看到,創(chuàng)設情境能夠讓幼兒非常認真的聽課,打開幼兒的思維閘門,讓幼兒充分發(fā)展自己的能力。
因為幼兒的思維更偏重于形象思維,幼兒一般都是靠直觀接觸認知世界的。所以教師在教學中需要合理使用直觀教學手段,讓幼兒能夠摸得著、看的見知識,形成濃厚興趣以后,知識學習效果會非常好[1]。比如在學習《詠鵝》這首古詩之前,教師需要充分準備。首先,組織幼兒觀看養(yǎng)鵝的視頻和畫面。幼兒通過這個過程了解了鵝的生活習慣和形態(tài)。其次準備好教具,比如制作綠水藍天的背景圖,隨后準備一只能夠活動的鵝模型。課堂上教師一邊為幼兒展示和操作這支鵝,一邊提問幼兒,營造活躍的課堂氣氛。幼兒在這樣的氛圍下積極思考、認真回答,每一個幼兒都在認真聯(lián)想。此時教師可以提問,大家想一下,我們之前看到的圖片和視頻跟老師手里這只鵝有什么區(qū)別。幼兒會說一個是真的,一個是假的。此時有一名幼兒會說:為什么世界上有這么多鵝,鵝吃什么呀。此時教師要表揚這名幼兒,夸贊其想象力,富有探究精神。讓幼兒形成自信心、自豪感,對于幼兒今后的表達欲望塑造具有很好的效果[2]。
語言教育同樣也需要動手實踐。因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教師需要根據(jù)幼兒的成長規(guī)律,思維特征,用直觀化的畫面和手段降低幼兒的知識理解難度。課堂上教師可以用一些實踐活動,比如讓幼兒玩游戲、玩玩具,在思考中說明這些游戲的規(guī)則和玩具的拼裝思路。幼兒在這個過程中會形成強烈的探究欲望、求知欲望,有效開發(fā)了幼兒的探索欲望、探索精神。幼兒在實踐中形成了技能、經(jīng)驗與知識[3]。另外教師也可以組織幼兒看圖書,看完圖書以后用自己的語言簡單概括故事內(nèi)容。比如看完繪本圖書《小蚯蚓蓋房子》以后,教師就可以組織幼兒自己說這本故事講了什么。這本圖書大部分都是圖,所以幼兒的理解往往會有不同。有的幼兒說:冬天到了小蚯蚓為了能夠溫暖的生活蓋了一個大大的房子。也有的幼兒說:小蚯蚓喜歡住大房子,所以不要之前的房子重新蓋了一個更大的房子。每個幼兒都在積極闡述和發(fā)表自己對故事的看法,這個過程活躍了幼兒的思維邏輯能力,讓幼兒養(yǎng)成了非常好的習慣。
游戲都是有規(guī)則的,利用游戲活動組織幼兒,讓幼兒鍛煉表達自己的語言是非常好的方法。很多幼兒平時都會玩游戲,教師可以用一些幼兒喜歡的游戲。比如利用你畫我猜、你表演我猜這類游戲,幼兒在觀察的過程中就會思考對方的想法,并各種各樣的描述,這個過程很好的鍛煉了幼兒表達能力、表達素質。
教學中教師需要在合適的契機下使用音樂活動,讓幼兒形成飽滿的精神狀態(tài),讓幼兒以旺盛精力參與學習活動。幼兒很喜歡各種歌曲,教師可以配合一些幼兒喜歡的動畫片主題曲,讓幼兒跟著唱、跟著想象,在這樣的過程中鍛煉幼兒思維,最后讓幼兒描述歌曲中的內(nèi)容。
在幼兒語言教育中,需要有興趣的支持。有了興趣支持以后,幼兒會表現(xiàn)出課堂活力,形成強烈的語言表達欲望。教師需要不斷總結、探索和實踐,找到合適的教育方式,讓幼兒能夠形成屬于自己的語言習慣、態(tài)度,增強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