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敏 陳 白
(1.福州英才中學,福建福州 350000;2.福州第二十五中學,福建福州 350000)
在學校發(fā)展的諸多因素中,教師是最核心和最活躍的,也是學校和學生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動力支撐。隨著國家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行和學校辦學規(guī)模的逐步擴大,如何讓廣大教師適應新形勢下的教育教學改革,成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以此不斷壯大骨干教師隊伍,促進學校良性發(fā)展,是各所學校迫切需要思考的問題。
在信息技術飛速發(fā)展的當代,網絡學習平臺無疑為教師的專業(yè)化成長提供了最大的便利。教育部推出的“十二五”重點項目“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以下簡稱“人人通”)工程,完全顛覆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尤其是優(yōu)化后的“人人通”平臺,教材資源、課前導學、同步備課、互動課堂、在線檢測、課后作業(yè)等更多教學應用在模塊上的設置展示,充分滿足了廣大教師個性化的教學需求?,F將筆者對“人人通”網絡空間的初體驗感受分享如下,歡迎同行批評指正。
傳統(tǒng)的音樂教學模式對于初中音樂教學來說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編入教材的音樂作品數量十分有限,課堂上教師與學生的“一對多”關系使學生被動地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學習。這本身就難以激發(fā)處于青春期的初中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也難以擴展初中音樂教學空間。一周就一節(jié)45 分鐘的音樂課堂教學,很難使所有學生都能熟練掌握知識,尤其對沒有任何音樂基礎的學生來說,更像走過場[1]。為此,音樂教師必須打破教材、時間和空間的局限性,借助“人人通”網絡平臺,創(chuàng)建獨具特色的個人空間,上傳、分享與課堂有關的課程微課、課件及音像資料等,讓學生在課后能夠反復學習,慢慢消化。
音樂教師還可以通過分享音樂家鮮為人知的成長趣事、基礎樂理知識與演唱演奏技巧,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愛好;分享中外世界名曲珍藏版,讓學生在家中也能得到高雅藝術的熏陶;分享中國傳統(tǒng)民族民間音樂,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使學生學會傳承;分享經典流行音樂,讓學生了解流行音樂發(fā)展史等,盡量滿足不同音樂鑒賞能力學生的需求,讓他們選擇感興趣的內容,養(yǎng)成自主學習習慣,最后回歸到課堂上參與音樂實踐探究活動,實現初中音樂課堂的線上線下有效互補。
當然,在空間分享的所有內容都必須是音樂教師根據學情,利用課余時間經過不斷探尋而精心篩選過的。對學生來說,其種類豐富又有營養(yǎng),在開拓他們音樂視野的同時又可達到藝術育人的德育目標。教師本人在探尋過程中也能很好地學習和成長。
就拿電影音樂賞析這一課來說,教師可以采用線下教唱與線上參與觀影配樂的教學手段,互動學習,促進教學相長。師生互相推薦經典影片,積極展開影評,從演員、影片的創(chuàng)作背景以及影片經典音樂等方面展開評論,暢所欲言。并且,在作業(yè)區(qū)域展示幾段無聲的影片片段,讓學生在線上嘗試選擇合適的歌曲完成配樂,這樣的線上線下互動,可增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音樂實踐參與度。
新時代的飛速發(fā)展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的專業(yè)化發(fā)展變得尤為重要。教師借助網絡平臺,實現自我成長,是最有效的途徑。在使用“人人通”平臺的過程中,筆者深刻地感受到網絡空間使教師一改教研組統(tǒng)一集備的教研模式,可幫助教師獲取和分享更多的教學資源,達到跨學科、跨學校的交流互動。筆者常常會進入優(yōu)師名師工作室空間,認真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借鑒他們的空間創(chuàng)建模式,觀摩優(yōu)秀課堂教學視頻,汲取好的教學經驗,充實自己,努力提升教學水平。優(yōu)化后的“人人通”網絡空間,值得教師學習和提升的信息技術越來越多。例如,動畫電影等制作技術的掌握,對教師制作優(yōu)質微課、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有一定的幫助。
學生對古曲音樂特別排斥,而古曲恰恰是中國歷史發(fā)展的部分縮影。為了激發(fā)學生對中國古曲音樂以及戲曲的學習興趣,拓展音樂課堂的深度和廣度,音樂教師在備課時,可以進入優(yōu)秀歷史名師的空間,瀏覽搜索有價值的史料為音樂課堂所用,讓學生既品了音樂,又懂了國史[2]。
課外音樂活動是學校音樂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新課改的大力推動下,根據新課標的要求,音樂教學已不再僅僅停留在教材內容上,第二課堂對學生的成長更為高效。
音樂教師通過學校舉辦的豐富多彩的音樂藝術活動,發(fā)現和培養(yǎng)具有藝術潛質的人才,激發(fā)廣大學生對音樂的喜愛之情,提高他們的藝術審美能力。在“人人通”網絡空間里創(chuàng)立學生風采欄目,展示學生在日常音樂課上的才藝表演,展示學?!鞍喟嘤懈杪暋备柙伇荣愐曨l以及大型元旦文藝會演等活動視頻資料,以此增強參演學生的自信心,鼓勵更多學生勇于表現自己,并邀請家長訪問教師的空間,參與互動評論,延伸師生交流和家校聯(lián)系的空間,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當然,喜歡旅游的教師還可在空間里展示假期旅游采風時拍攝到的當地民俗活動以及原生態(tài)民歌的錄像,讓學生感受不同的音樂形態(tài),領略多姿多彩的民族民間音樂,并配以說明,激發(fā)學生對民族民間音樂文化的探索興趣,鼓勵學生在生活中積極探索、發(fā)現藝術之美,捕捉生活中的藝術氣息。
除了音樂教學,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還需要了解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特點,因材施教。好的教育方式可以讓教學事半功倍。因此,教師要始終保持一顆學習的心,注重提升內在修為??梢宰哌M一些優(yōu)秀學生家長的空間,閱讀具有先進教育理念的文章,借鑒與學生良好溝通的好方法,更好地為教育教學服務。
在信息化時代,信息技術已經深刻影響著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必將深刻影響學科教學。課改的大力推進對教師的綜合能力提出了更大的挑戰(zhàn),教師任重道遠。“人人通”網絡學習空間的創(chuàng)建,為師生的共同成長提供了便利。它實現了“以知識傳授為主”“以課堂學習為主”的“一師一課堂”的封閉式傳統(tǒng)教學方式,逐漸向“以學為中心”“以能力培養(yǎng)為主”“以多種學習方式”的轉變,實現“人人為我?guī)煛毕颉拔覟槿巳藥煛钡霓D變,有效地促進了教師個人專業(yè)素養(yǎng)的提升,優(yōu)化了學生對初中音樂的學習興趣,極大地拓寬了學生的音樂視野,提升了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同時,也形成了教師、學生、家長“三位一體”的互動模式,促進了教學相長、家校共建。因此,新時代的教師應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保持終身學習的習慣,及時地更新教育教學觀念,不斷提升信息技術應用水平,加快自身專業(yè)化成長步伐,努力成為新時代充滿教育教學智慧的研究型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