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鹽城市濱海縣實驗小學 朱雷雨
“讓學引思”是新時代課改通過對課堂教學的不斷探索和實驗引出的全新教學理念,是針對當前教育的實際情況,對教學的基本理念做出的深度解讀。而語文閱讀一直以來是教學任務的攻堅點,“讓學引思”理念的引入,將給這一領域帶來全新的突破。
所謂“讓學”,是將課堂教育教學中的主體地位由老師轉移到學生,讓學生自覺學習、自主學習的教學方式,而“引思”則是“讓學”之后的升華和補充。“讓學”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引思”,而“引思”的最佳方式就是“讓學”。其基本理念就是要確立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判斷,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精準度,最終達到提高學習效率和保證教學質量的目的。
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如果既不主動參與,也不進行思考,只是老師說什么就是什么,老師講過之后也就過去了,那么如何能真正學習到有價值的東西?死記硬背、生搬硬套的做法是不可行的?!白寣W引思”就是要把學生變?yōu)閷W習的主導者,改變只能被動接受的局面,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也能夠幫助老師更清晰地了解到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以便于找到自己的教學側重點,從而促進教學質量的穩(wěn)步提升。
閱讀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是語文知識傳遞與吸收的有效方法,在語文教學中著重培養(yǎng)閱讀能力是學習語文知識和理解其他學科的重要保障。因此語文閱讀教學要提高學生基本的理解水平,提升學生的整體學習素質,形成準確判斷和正確的邏輯思考。閱讀和思考是不可分割的,語文閱讀教學就是學生自主學習和思考導向的需要與“讓學引思”理念的契合。
在普通的課堂教學中,老師作為主導者掌握著整體的教學節(jié)奏,學生更多的是以一個課堂參與者的身份配合老師的教學,一旦“主導者”過于“獨裁”,或者“參與者”存在某些“敷衍”,就會出現(xiàn)某一方面的斷層,導致老師滔滔不絕,學生昏昏欲睡,單方面的知識輸出難以保證接收與否。學生甚至于會對老師的講授產生厭煩,原本可能想到的問題,得不到及時思考就已經被淡忘,原本產生的興趣也會逐漸覺得索然無味了。
在語文閱讀的教學過程中一定要讓學生自主地把握節(jié)奏,感受語文閱讀所帶來的快樂。要引導學生自覺地投入到閱讀中去,比如在閱讀之前進行辯論或者提出某個問題,利用好奇和競爭的雙重心理激發(fā)對閱讀和學習的興趣。因為深入的閱讀一定會產生思考,要讓學生勇于表達自己的思考、勇敢地闡述自己的閱讀觀點。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和解決閱讀時的問題,就會主動探索新知。在不知不覺之中學生已經形成了閱讀到思考、思考再到閱讀的良性循環(huán),通過這樣的不斷積累,使學生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意識和閱讀習慣。
要善于把握學生的學習心理,為學生創(chuàng)造多種多樣的學習機會和氛圍。例如,組織閱讀、朗誦比賽、辯論賽、讀后感寫作等,讓學生學習和閱讀形成自己的習慣。每個人對于同一篇文章的理解肯定是不一樣的,因此在閱讀過后各抒己見的過程中就會引發(fā)討論,而討論是思維碰撞的火花,在討論中學生又因為這次閱讀得到了多角度的不同理解方式,細細品味必定自覺受益匪淺。能擁有如此好的閱讀體驗,又怎么會不產生閱讀興致和學習欲望呢?
當學生提出自己在閱讀中的問題和獨到的閱讀見解時,老師一定要保持耐心。知識的傳遞更重要的是思維方式和學習能力的傳遞,而不是單純的老師教一句,學生就記一句,老師說什么就是什么或者書上說什么就是什么。很多時候可能因為本身已經知道了一個正確的答案,就會不再考慮其他的可能性。老師在閱讀教學中也是這樣,不能狹隘地用自己的知識權威打壓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考。能夠樂于思考問題和敢于表達想法是極其珍貴的學習態(tài)度,在閱讀中所產生的問題是學生由學到思的產物。即使錯得很離譜也要引導學生來反復閱讀尋找正確的答案,而不是扼殺和否定學生的閱讀和思考能力,鼓勵所帶來的正面影響是必然的,而被否定是非常打擊積極性的。很可能直接影響學生對閱讀的原有感覺,對閱讀和思考產生恐懼。主動思考、敢于創(chuàng)新是“讓學引思”理念想要達到的最佳效果。
語文閱讀的教學本身需要學生真正融入進去,身臨其境地、感同身受地來體會和思考,與“讓學引思”的理念不謀而合,只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主動進入故事情境,領悟文章主旨內涵,認真思考和解決閱讀問題,才能從根本上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和水平,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yǎng),推動語文閱讀教學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