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華昌
(福建省南平市勝利小學,福建南平 353000)
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包含眾多內容,培養(yǎng)學生語言建構和運用、思維發(fā)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文化傳承和理解等方面的能力,是語文學科教學追求的核心目標。而深度閱讀,是相對淺層閱讀而言的,將學生帶入自主式、批判式閱讀情境之中,讓學生在不斷思考和驗證實踐中形成閱讀認知基礎,提升學生的學習綜合能力,凸顯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應是新課程改革的發(fā)展方向,符合學生學習成長訴求。
深度閱讀是一種學法運用,更是一種學習觀念的更新。教師在學科教學中為學生創(chuàng)設深度閱讀機會,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設計懸疑問題、布設閱讀任務、設計閱讀互動活動、展開經典閱讀鑒賞、實施讀寫行動,都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設深度閱讀學習的情境。特別是課本劇創(chuàng)編、懸疑問題投放、經典片段鑒賞等設計,其激發(fā)動力更為典型,給學生帶來的閱讀認知更為豐富。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小學五年級上冊《桂花雨》時,教師利用多媒體播放配樂誦讀音頻材料,并要求學生跟隨仿讀。為了讓學生盡快進入文本核心,教師推出誦讀競賽活動: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誦讀展示,選拔出小組代表,參與班級展示活動。在學生訓練時,教師給出提示:誦讀要掌握文本基調,注意語氣、語調、語速的把握,還要注意停頓和節(jié)奏的控制,以及朗讀重音和聲音變化,這些對表情達意都有一定的影響。學生根據教師指導展開誦讀訓練,課堂學習氣氛被點燃,學習向縱深發(fā)展。教師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調度,將學生帶入特定情境之中,讓學生展開誦讀比賽,給學生提出嶄新的學習要求。學生只有深潛文本情感內涵,才能有更精彩的表現。誦讀是重要的學習形式,也是深度學習的切入點,教師針對學生的學習實際做出設計,其適合度更高,調動效果更值得期待。教師運用多種教輔方式展開閱讀調動,激發(fā)效果顯著,給學生帶來的思維沖擊更為強烈,閱讀認知得以順利內化。
教師引導學生展開深度閱讀,需要為學生提供豐富的閱讀資源,讓學生在不斷閱讀實踐中形成學力基礎。教材是學生閱讀的重要載體,教師在具體整合時,不妨拓寬教學視野,對教輔材料進行調查,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課外閱讀推介,讓學生利用網絡等信息渠道,展開全新的閱讀學習行動,成功激活學生的學習思維,形成嶄新的閱讀能力。學生都有主動閱讀的愿望,但缺少閱讀甄別能力,教師針對學生學力基礎和閱讀興趣取向展開教學推介活動,勢必能夠成功調動學生的學習思維。
在教學《釣魚的啟示》這篇課文時,教師先引導學生自主閱讀文本內容,給學生提出閱讀要求:課文題目是《釣魚的啟示》,這“啟示”有哪些含義?選擇文本中的一句話進行創(chuàng)編,將其改成屬于自己的格言警句。學生開始閱讀文本內容,并展開深度研究,找出最為典型的語句展開鑒賞。教師深入學生中間,對學生學習進行對位指導。經過一番梳理性閱讀,學生都能夠給出比較正確的答案。例如,有學生找到這樣一句:“一個人要是人們從小受到像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中這樣嚴格教育的話,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修改后:“每一個人成長都需要一個過程,而且要注重細節(jié)的塑造,這樣才能獲得更豐富的成長力量?!苯處煂W生改寫情境進行點評,引導學生展開深度思考,給學生提供深度閱讀機會。而學生只有深入文本內涵之中,才能形成嶄新的學習認知。格言警句本身超出了文本學習范疇,教師以此展開閱讀調動,給學生提供豐富的感知機會,成功調動了學生的學習思維[1]。
深度閱讀啟動后,教師要跟進展開具體指導,確保學生的閱讀學習呈現高效性。教師引導學生對文本內容進行情節(jié)梳理、內容概括、典詞佳句鑒賞、文本結構構建、主題情感發(fā)掘、表達方法歸納等,都屬于深度閱讀范疇。教師要展開多種形式的學法指導,引導學生自行研究歸納學法,對全面提升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有積極幫助。特別是鑒賞方法的傳授,可以給學生帶來更多的心靈觸動。
教師在閱讀指導操作環(huán)節(jié)要有創(chuàng)新意識,給學生更多學法指導,自然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品質。例如,教學《珍珠鳥》,教師讓學生閱讀文本內容,找出經典的描寫內容進行鑒賞閱讀,并給出方法指導:這些經典的描寫內容,在遣詞造句方面有個性呈現,在情感賦予和寫法方面也有創(chuàng)意設計,語言鑒賞時,要先建立鑒賞路線,這樣才能順利進入鑒賞情境。語言鑒賞一般遵循如下規(guī)律:第一步,找出方法運用或關鍵詞;第二步,接軌具體語境分析方法運用特點,體會其表達效果;第三步,聯系課文主旨和情感進行深度分析,對閱讀認知展開升華處理。學生根據教師布設展開鑒賞活動,順利進入語言鑒賞環(huán)節(jié),對經典描寫展開深度閱讀,課堂教學漸入佳境。教師給出方法指導,給學生指明操作方向,對學生深度閱讀學習提供更多便利條件。
閱讀訓練設計時,教師要有創(chuàng)新意識,對閱讀訓練內容和訓練形式展開創(chuàng)新設計,以提升學生的訓練品質。常規(guī)訓練設計大多注重書面作業(yè)式訓練布設,學生閱讀思維受到很多約束。教師要對閱讀訓練進行大膽改進,讓學生展開深度發(fā)掘,以提升學生閱讀學習品質。創(chuàng)編課本劇、制作電子閱讀作業(yè)、展開拓寬性閱讀學習、展示多種讀寫操作,都可能帶來豐富的閱讀促進動力。
閱讀訓練是對閱讀認知的實踐和鞏固,其內化效果如何,決定深度學習的成效高低。例如,教學《狼牙山五壯士》,教師為學生布設了讀寫訓練任務:據說狼牙山五壯士中有兩位并沒有犧牲,他們后來怎么樣了呢?發(fā)揮你的想象,對這兩位戰(zhàn)士進行描寫,給這篇課文加上一個續(xù)寫內容。學生聽說還有兩個戰(zhàn)士沒有犧牲,頓時有了精神,對后面的情節(jié)展開無數想象,課堂學習氣氛濃厚起來。有學生說,這兩位戰(zhàn)士被山腰上的樹枝擋住了,等他們蘇醒過來后,肯定被人們救下來了……也有學生說,這兩位幸存的戰(zhàn)士,后來獲得了很多軍功和嘉獎,在對日寇的戰(zhàn)斗中更加勇敢,贏得人們的稱贊……教師也參與課堂討論,對學生的聯想給出積極評價。很顯然,教師為學生布設了具有創(chuàng)意的訓練任務,將學生帶入深度閱讀情境之中。一個續(xù)寫練習,成功激活學生習作思維,學生學習體驗更為深刻,教學自然進入良性軌道之中。讓學生展開讀寫訓練,這是深度閱讀的內化操作,具有更高的價值,值得我們做深入探究。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深潛教材之中,對文本展開深度閱讀,能夠從閱讀體驗中獲得豐富的學習信息,在不斷閱讀實踐中形成體悟力量。教師在學生深度閱讀學習中要發(fā)揮關鍵作用,為學生提供思考情境、做好學法傳授、展開針對引導、創(chuàng)新訓練設計,為學生順利構建語文學科核心能力創(chuàng)造良好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