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思萍
(廣東省江門市蓬江區(qū)丹灶小學 廣東 江門 529000)
語文新課標中強調(diào)“教師應努力為學生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課堂[1]”。在推動語文教學與時不斷俱進的進程中,教師不僅應不斷優(yōu)化教學思想理念、創(chuàng)新施教的方式,為學生構建生動和諧的有效課堂,還應促進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并關注他們的個性化的發(fā)展,提高教學效率,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等,從而為其高階段的學習與發(fā)展奠基。但在當前教學實際過程中,仍存在一定的問題……
1.1 教師的教學模式較單一。新課標中指出“語文是一門具有較強實踐性的學科[2]”。為此,教師在施教過程中不應一味地進行傳統(tǒng)呆板的灌輸式教學,將學生置于較為被動的學習地位。語文學科作為母語性語言學科,語文既有奠基作用,也具有綜合性、思想性等方面的特點。雖然學生日常生活中應用語文的機會無處不在,但也應提高系統(tǒng)性語文教學的實踐性、開放性與靈活性,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溫故知新,避免定式講授使學生產(chǎn)生語文學習枯燥、無聊之感。
1.2 缺乏對學生的興趣培養(yǎng)。語文核心素養(yǎng)既包括對學生語言及文字方面的應用能力,也包括學生的文學審美能力、思維能力以及文化能力的培養(yǎng)。這些核心素養(yǎng)的要求達成,必須要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也離不開對學生興趣的激發(fā),使其發(fā)揮學生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小學生受年紀所限,因生活閱歷、認知水平不高,特別是中低段的學生,其仍以具象思維為主,對教師講授的大道理、方法技巧多為一知半解,甚至很多都不理解。忽略興趣培養(yǎng)及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不僅教學效果欠佳,還造成“難教”問題。
2.1 創(chuàng)新性。新課標提出教師應引導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合作探究和深入思考。為此,在高效課堂的構建中,教師應秉持創(chuàng)新性原則。一方面,教師應給予學生新鮮的學習感受,使其發(fā)散思維、主動參與學習;另一方面,應重視對學生的興趣培養(yǎng),使其具有對語文學習的好感。
2.2 適宜性。一如前述,小學生具有明顯的學習特點,特別是對于不同學段的學生而言。故此,高效課堂的構建應注意適宜性原則,教師應對課堂教學內(nèi)容進行適當?shù)臄U展、延伸,開闊學生的認知視野,但又不宜超出學生的理解范疇;語文教學模式應豐富有趣,但也需能恰到好處的促進學生學習理解,避免學生在課堂中“看熱鬧”。
2.3 多樣性。語文教學應當是根植于現(xiàn)實生活,又面向未來的。為此,教師不僅應促進學生掌握良好的學習技巧與方法,使其具有聽說讀寫能力,更需依照人教版不同板塊/單元教學特點,選擇合適的授課方式,以多元教學提升課堂效率。
3.1 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為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3],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師應為學生營造愉快、和諧的課堂氛圍。只有教師走進學生,才能掌握真實的學情,進行教學反思、調(diào)整施教策略。例如:筆者在人教版三上《一個小村莊的故事》教學中運用情境構建的方式進行激趣,有效設問不僅調(diào)動了學生高昂的探究熱情,在小組合作中學生的發(fā)言更是別有新意,增強了學生愛護樹木、維護生態(tài)平衡的意識。教師便可在類似題材的教學內(nèi)容中運用情境教學法,使學生與文本產(chǎn)生情感共鳴。
3.2 運用創(chuàng)新的教學模式。為了提升教學效率,在高效課堂的構建中教師還應積極運用創(chuàng)新施教模式。例如:為豐富學生的語文學習感受,使其與文本人物“對話”,在人教五年級下《晏子使楚》的教學中,組織學生展開劇情表演,使學生感受晏子的人格魅力;在《少年閏土》的教學中,讓學生運用思維導圖進行結構梳理,走進魯迅先生的童年、伙伴。以創(chuàng)新教學,做好中小教學銜接。
3.3 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意識將使學生受益一生。為此,在高效課堂的構建中,教師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例如:在人教六年級《北京的春節(jié)》教學前,教師可制作微課,依據(jù)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差異,設計不同的學習任務,實施因材施教,讓學生在課下預習、感受傳統(tǒng)年文化、品讀老舍先生的語言風格以及觀察其寫作方法等。在課上以師生、生生互動的方式解答預習問題,提升課堂的效率,促進學生共享自學經(jīng)驗。
綜上所述,積極響應新課改號召,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構建高效課堂,并非一蹴而就的。作為小學語文教師,不僅應具有先進的教學理念,具備多元施教能力,更需具有“以生為本”的意識,提高教學的全面性。為此,一方面教師應不斷自我完善、提高施教能力;另一方面需將語文教學與不同學段小學生的興趣愛好、學習特點等相融合。從而調(diào)動學生的語文學習積極性,使其具有學習積累的意識,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促進其綜合能力的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