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永春縣桃溪實驗小學 劉麗美
學生在小學中高年級階段具備一定的自主學習意識與能力,具有很強的主觀能動性。教師在作文課堂教學中首先應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從源頭上讓學生樂于寫作,以此為基礎設計科學的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逐步提升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給學生更多自主學習、交流合作的空間,讓學生用筆寫下自己眼中的世界,引導學生將自己的想法與情感生動形象、妙趣橫生地表達出來,實現(xiàn)寫作教學目標。
部分學生缺乏寫作技巧,在記敘一件事情時往往用“白話”進行描寫,作文過于平鋪直敘,沒有波瀾起伏,很難吸引讀者的閱讀興趣。對此,教師在寫作教學中應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寫作佳句的仿寫訓練,讓學生在不斷練習中積累寫作技巧。
例如,在指導學生人物動作描寫中,教師先給學生講一個故事作為教學導入:有一個啞女在集市上賣刀,因她不能說話,無法招攬顧客,于是這個啞女直接在集市中用自己的刀劈斷一根鐵絲。集市中來來往往的人看到后都驚訝于她的刀鋒利,所以即便她不能說話,同樣能吸引很多顧客。教師通過這個小故事告訴學生,寫作正如啞女賣刀,只有寫出了文章的“賣點”,才能打動讀者,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作文中的賣點就是生動形象的寫作技巧和手法,以寫人為例,要將一個人物形象描寫得淋漓盡致,使其躍然于紙上,離不開人物的外貌描寫、神態(tài)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學生在寫作中存在的問題就是在描寫人物時將他的動作一帶而過,為讓學生寫好動作描寫,教師帶領學生進行仿寫練習,運用慢鏡頭的方法,抓住人物最有特色的動作進行拆分,透過人物的動作傳遞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如以“小明開始跑步”為中心句刻畫人物動作,可以寫成小明開始跑步,操場上的他如同一陣風般掠過,不一會兒就消失在賽道的盡頭。學生在教師的動作描寫練習中,掌握描寫人物動作的技巧。
學生寫作能力得不到提升的原因之一是缺少具有真實性、能打動人的作文主題。有的學生一提起寫作就頭疼,缺乏寫作素材,教師在教學中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并積累寫作素材的習慣,激發(fā)學生的寫作靈感。
例如,在以“童年趣事”為主題的記敘文教學中,教師先帶領學生共同賞析一篇優(yōu)秀范文。作者記敘的是五年前自己因為心急想直接將冰箱中的凍柿子用熱水澆化,但當真正這樣做之后發(fā)現(xiàn)凍柿子由于冷熱相差太大變黑了。這件事不僅使作者受到“媽媽”的嘲笑,同時讓他認識到做任何事情時都不能心急。作文的主題來自于日常生活中非常小的一個事件,在我們?nèi)粘I钪型瑯訒l(fā)生許多意想不到的事情,每當一個意外發(fā)生后,都能給我們留下啟示,而寫好一篇優(yōu)秀的記敘文需要注意三點:選材真實新穎,敘事準確清晰,在文章布局時要詳略得當,波瀾起伏。教師以欣賞的這篇范文為例,讓學生回憶自己是否在生活中同樣做過有趣的事情,給自己留下了哪些啟示,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引下挖掘來源于生活中的真實素材進行寫作,從而寫出富有真情實感、打動人心的優(yōu)秀作文。
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教師可以給學生更多自由表達、大膽暢想的機會。學生在小學階段往往具有天馬行空的想象,教師在教學中應充分發(fā)揚學生在寫作中的個性,給學生搭建自我發(fā)現(xiàn)、自我表達的平臺,讓學生在交流中感受寫作的魅力。
例如,學習說明文的習作例文《鯨》《風向袋的制作》,學生在學習中表現(xiàn)出對說明文的探究興趣,教師可以以此鼓勵學生大膽創(chuàng)作。由于學生對說明文寫作較為陌生,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共同討論說明文寫作的特點,以本單元所學的兩篇說明文為例,學生在交流中發(fā)現(xiàn)說明文在寫作時經(jīng)常會運用到列數(shù)字、舉例子、作比較等說明方法,嚴謹、具體、鮮明地突出事物的特點,表達非常清晰具體,能讓讀者直觀地了解到事物各自的特點,之后教師給學生提供一個表格,在這個表格中有跟動物有關的主題,包括袋鼠的自述、動物的尾巴;有和植物有關的主題,菊花、熱帶植物大觀園、種子的旅行;有和物品有關的主題,燈、掃地機器人、溜溜球的玩法。在教師所提供的表格中學生可以通過觀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話題,在小組中討論如何用說明文的方法描述這一事物。學生在小組中展開激烈的討論,不斷完善個人的寫作思路和寫作角度。
總之,教師在小學中高年級語文寫作教學中要科學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利用對話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啟發(fā)學生寫作思路,發(fā)揮學生寫作中的主體地位,給學生自主思考、合作學習的機會。同時鼓勵學生自由表達,將自己的寫作想法與他人分享,完善寫作評價標準,采取激勵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樹立寫作的信心,使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發(fā)現(xiàn)寫作的樂趣,培養(yǎng)學生樂于寫作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