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宿遷市泗洪縣孫園中心小學 王 銳
傳統(tǒng)的講課方式往往是平鋪直敘,教師在知識點上花的時間過于均勻,導致沒有明確突出文章重點,學生難以判斷,也是五花八門一齊接受,所以教學質量往往不好。一篇課文自有其要點,有其教學目標,教師應該分明突出教學重難點,加深學生的印象。采取“跳躍式分析法”將不同于傳統(tǒng)講授方法,更能達到好的教學效果,提高教學水平。本文以《圓明園的毀滅》一文具體地講述“跳躍式分析法”的做法。
學習《圓明園的毀滅》一文,教師應首先讓學生從題目看,本課主要寫什么?學生從題目得知是寫關于圓明園的事件。進一步探究,這是寫圓明園的什么事件?便能推出是寫關于“毀滅”,也就是戰(zhàn)爭的事件。課文是怎么具體來講述圓明園毀滅的事件的呢?這不僅做好了引入,也教會學生從標題中能夠得到什么信息。
教學時,應該組織學生通讀全文,找出文章的中心句(圓明園的毀滅是祖國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再給出時間讓學生理解這一中心句,詢問學生這句話在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總結全文,深化主題)?學生思考之后,提煉關鍵詞(圓明園的毀滅),再回到課文,帶領學生學習圓明園毀滅事件發(fā)生的起因、經過、結果,讓學生仔細閱讀理解。
《圓明園的毀滅》中第四段第一句(圓明園不但建筑宏偉,還收藏著最珍貴的歷史文物)是文章的過渡句。教師在教學時,應該先讓學生分析這句話的作用,從內容上和結構上兩方面分析。這句話在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承上啟下)?哪些內容是“承上”的?哪些內容是“啟下”的?從而讓學生細致地分析了過渡段的作用。過渡段是文章中重要的部分,很利于學生清晰文章的結構脈絡,也是一大考點,從這入手,也為答題做好了充分的鋪墊。
當學生初讀課文,教師請學生理清每段的大意,然后讓學生找出哪段是文章的重點段。在學生找出后,便直接進入到講解重點段落環(huán)節(jié)?!秷A明園的毀滅》第三段是氣勢恢宏的圓明園具有的美景,是本文的重要段落。從這一段中,讀者可以感受到圓明園昔日的輝煌和讓人流連忘返的美麗景色。接著再來到四段,這里描寫了圓明園珍藏的數(shù)不勝數(shù)的歷史文物。從重點段落就可以提煉出本文的核心思想感情,這也是教學的核心內容。
在學生了解文章內容之后,可以直接從課后的問題入手,通過回答問題讓學生更深層準確理解課文。“查找相關資料,說說為什么‘圓明園的毀滅是中國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看到問題后便請學生在課文中找到這句話的位置,再閱讀這句話的前后內容,掌握不可估量的意思,借此拓展詞語感情色彩的知識點。
首先,理清本文的結構,《圓明園的毀滅》總體上是順敘,同時又采取插敘的寫法??梢宰寣W生根據(jù)圓明園毀滅發(fā)生的時間線索進行剖析,明確為事件劃分起因、過程、結尾。學習完這一課,學生理解作者這樣布局是為了突出圓明園的毀滅給中華民族帶來的損失,激發(fā)讀者對帝國主義列強的痛恨之情,激勵同學們?yōu)橹腥A之崛起而讀書的強烈感情。
插圖也是學習課文的重要內容,許多教師和學生往往容易忽略這一部分。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去引導學生理解插圖的內容,利用圖文結合進一步加深印象和理解?!秷A明園的毀滅》中有一幅圓明園被毀滅后的圖片,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去觀察課文插圖,理解圖中的時間、地點、毀滅后的形態(tài)等。這一幕是圓明園結束昔日輝煌被毀滅后的一幕,通過插圖,仿佛都能想象當日的場景。通過圖片,更能夠理解文章對應的相關內容,也更易加深學生的印象。
小學語文是小學階段課程,為了提高教學的質量,教師也要學會去打造生動有趣的課堂,打造更高效率的課堂,為學生建立語文思維,提高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教師采用“跳躍式分析法”更利于促進學生對課文重難點部分的理解能力,并且這種學習方法更利于引導學生跟著老師的腳步去思考,去逐步去探尋文章的意義,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