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揚州市邗江區(qū)實驗學校 李 婧
創(chuàng)設情境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小學生感受到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而且要讓學生發(fā)揮主動學習的意識,讓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到課堂的活動中來,所以教師在進行情境創(chuàng)設的實踐過程中,也要科學地進行探索,結合課本知識以及學生的年齡特點,從而更好地達到教學目標。
對于小學生來說,語文的教學最重要的就是幫助學生打好基礎,因此在進行情境創(chuàng)設的過程中,需要結合學生的認識能力,并結合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這樣學生才可以真正理解情境創(chuàng)設的作用,并且融入到教師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
在小學階段,最主要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也就是讓學生能夠主動學習相關的語文知識,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意識到語文的學習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情,從而主動制定學習的目標,所以教師在創(chuàng)設情境的過程中,一定要結合學生的興趣,并且豐富教學的內(nèi)容以及形式,例如,使用多媒體教學法創(chuàng)設情境,從而更好達到教學的目的。
興趣永遠都是學習的第一位老師,在實際的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中,教師還要結合學生的興趣,以學生的興趣為基礎進行教學,吸引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讓學生在興趣中提高語文學習的積極性,還可以進行課外知識的延伸,結合不同的課文內(nèi)容,轉變情境創(chuàng)設的主題,讓學生意識到語文知識學習并不是一個枯燥乏味的過程,而是要更注重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
對于語文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實際上最主要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以及對知識的探索欲望,因此如果可以很好地將多媒體運用到教學中,對于教學效率的提高可以起到促進作用。
以《蘇州園林》這篇課文為例,其實學生對于說明文是不感興趣的,尤其對于沒有去過蘇州園林的學生來說,對其中的景象沒有具體的感悟。因此在語文課堂中對情境的創(chuàng)設就非常重要,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對于語文的學習可以起到促進作用,教師可以先以諺語的形式進行導入:“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因此可見蘇州的美是多么深入人心,另外還有一句諺語叫“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從這句話也可以看出蘇州園林的美。接下來教師可以將課前準備好的課件進行播放,通過圖片和視頻的形式對蘇州園林的景象進行呈現(xiàn),用豐富多彩的畫面配上教師的現(xiàn)場解說,將學生引入蘇州園林的情境中,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進而對學生進行提問,引導學生積極地回答問題,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情境教學這種方式實際上就是讓學生能夠更加真實地感受到課文中的情境,從而對學生的認知能力起到促進作用,提高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使其產(chǎn)生語文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從而真正提高課堂的效率。
對于情境的創(chuàng)設,還需要和實際的生活相聯(lián)系,因為學生首先要理解生活,并將語文知識和生活進行聯(lián)系,才能感受到語文在生活中的作用。教師結合課本的內(nèi)容,讓學生將課文內(nèi)容進行聯(lián)想,更好地理解課文,便于學生進行思考。
例如,在講解“她是我的朋友”這一課文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思考自己的朋友是誰,并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如果自己的朋友遇到了困難,你會不會選擇幫助她呢?還可以讓學生講一講自己的好朋友,說出自己好朋友的優(yōu)點,結合實際生活,讓學生能感受到課文中的真情實感,體會人和人之間溝通交流的重要性,只有建立語文和生活的聯(lián)系,才能讓學生對語文的學習產(chǎn)生興趣,提高課堂的注意力,充分感受語文學習的魅力。
在對語文進行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在思維上是從形象思維逐漸轉向抽象思維的,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需要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的形式進行教學,運用多樣化的形式幫助學生更好提高思維能力,更好地對問題進行思考,因為語文也需要掌握一定的邏輯思維,才能對課文的文字進行把握,掌握文章的情感變化,也就是要將對文字的感受轉變?yōu)槔硇缘乃伎?,這樣在進行閱讀理解時才可以真正學會課文內(nèi)容。
例如教師在講解《變色龍》這篇文章時,教學的重點就需要放在對細節(jié)的處理與對話的理解上,可以將文章中的細節(jié)利用圖片的形式進行展現(xiàn),將主人公奧楚蔑洛夫脫、穿大衣等動作進行呈現(xiàn),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觀察,提高思維能力,幫助學生由形象的感知變?yōu)槌橄蟮睦硇运伎?。另外,這對提高學生的興趣以及學習的積極性也可以起到促進作用,讓學生可以主動對文章的細節(jié)進行觀察和思考,從而更好地進行語文教學。
語文教學中的文學作品內(nèi)容,很多也是對生活情境的真實反映,因此語文教學的過程就是要讓學生對作品產(chǎn)生最真實的感受,教師對情境的創(chuàng)設需要和文章中的情境相一致,還需要適當對學生進行提問。例如教師在對《荷塘月色》這篇文章進行講解時,由于文中所表達的感情是一種淡淡的哀愁以及淡淡的喜悅,所以教師可以對文章的情感進行提問,讓學生描繪作者的心理感受,還可以在課堂中播放鋼琴曲《平湖秋月》,同時對圖片進行展示,幫助學生通過視覺和聽覺加深感受,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
總而言之,在新的教育背景下,教師需要對教學的方式進行改進,對情境創(chuàng)設法的實踐進行思考,并將其更好地運用到實際的教學中,從而提高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性,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情境教學法實際上是幫助學生更好地感受課文,為學生營造愉快的課堂氛圍,引導學生在情境中更好掌握知識,從而真正達到教學的目的,提高課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