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胡輝
(貴州省余慶縣二龍小學 貴州 余慶 564400)
1.1 傳統(tǒng)教學思想影響。雖然當前教育教學提倡素質(zhì)教學,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但是受傳統(tǒng)教學思想影響,在實際的教學中還是存在忽視學生主體性,進行“灌輸式”教學的現(xiàn)象。尤其在小學教育中,教師認為學生沒有足夠的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需要教師掌控課堂教學才能實現(xiàn)良好的教學效果。學生缺乏參與課堂的主體性,也就導致教學課堂又成為了教師唱獨角戲的場所。
1.2 沒有正確認識小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特殊性。小學生雖然有了一定的思維,但是他們所具備的思維能力還不足夠滿足良好學習的要求;雖然有了較為豐富的心理情緒,但是不具備足夠的自控能力,需要教師在教學中與他們進行積極、友好的溝通,引導他們進行語文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往往忽視了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在教學中也沒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時為了趕教學進度,更是忽略了與學生進行溝通,采取的教學方法,安排的課堂互動都不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1.3 教師與學生進行互動交流的時候忽視情感交流。小學生的心靈非常脆弱敏感,教師應(yīng)該特別注意與其進行情感交流。但是,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往往不能很好地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在與學生進行溝通的時候還是習慣把自己的角色定位為“領(lǐng)導”,而不是“學習合作者”和“朋友”。針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犯的錯誤,用強硬的語氣直接批評,甚至會采用一定的懲罰手段,導致學生害怕教師,與教師不能進行友好的交流溝通。
2.1 在語文提問中進行話語溝通。課堂提問是一種實現(xiàn)師生互動的有效教學方式,不僅有助于增加師生之間的話語交流,還能夠使教師通過學生對問題的反映,把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做出教學調(diào)整,提高教學效率。例如,在學習《釣魚的啟示》的時候,學生對課文沒有多大興趣,為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思考,教師就可以設(shè)置這樣一些問題:“同學們,你們知道怎么釣魚嗎?釣魚能給我們帶來什么啟示呢?你們覺得文章借助釣魚這件事想向我們傳達什么思想情感呢?”通過設(shè)置問題,促使學生去思考,然后交流溝通,形成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并且,為了增加學生的積極性和成就感,教師還可以給積極回答問題的學生一定的獎勵。
2.2 教師組織課堂討論活動實現(xiàn)有效的話語溝通。在課堂中,為了突出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結(jié)合教材找到適合學生合作討論的話題,通過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不僅能夠?qū)崿F(xiàn)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也能夠?qū)崿F(xiàn)生生之間的良好互動。在課堂討論的過程中,為了幫助學生找準方向,在學生產(chǎn)生疑問的時候,教師就需要以親切自然的語言和學生進行交流,融入學生討論中進行指導。等到學生討論完畢,呈現(xiàn)出討論的結(jié)果之后,教師需要針對他們討論錯誤的地方,說出自己的理解,讓學生進行對比,發(fā)現(xiàn)問題,領(lǐng)悟思想。通過組織學生合作討論,教師走下講臺,成為學生的合作學習伙伴,增加了教師的親切感,使學生對教師形成良好的印象。學生感受到輕松的學習氛圍,與教師還有小組成員熱烈討論,師生在話語交流和情感交流中,形成良好的師生關(guān)系。
2.3 運用生活化語言,注意情感表達。考慮到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教師在教學中應(yīng)盡量用生活化的語言,創(chuàng)造出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tài),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教師所說話語的意思。在教學中,教師如果運用的語言過于書面化,摻雜太多的語言文化,很難讓學生理解,學生針對教師的提問也不知該如何表達,形成話語隔閡。教師要結(jié)合小學生發(fā)展的特殊性,運用生活化、趣味性語言,深化學生對教師話語的理解,對教師的提問做出積極回應(yīng)。另外,教師應(yīng)盡量站在學生角度思考問題,關(guān)注學生情緒,在教學中多與學生進行情感交流,注重情感表達,使學生感受到足夠的關(guān)懷和尊重,從而對教師產(chǎn)生信任感,在教學過程中愿意配合教師,與教師進行溝通,愿意聽取教師的學習建議,師生互動得以強化,教學效率也會得到提高。
小學語文是小學階段的重要科目,師生互動的成功與否直接關(guān)系到小學語文教學的成功與否,教師應(yīng)該充分重視師生互動交流。在教學過程中善于發(fā)現(xiàn)互動話語隔閡問題,采取合理的措施及時解決師生交流問題,消除話語隔閡,實現(xiàn)有效的師生互動,以提高語文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