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啟周
(廣西河池市巴馬瑤族自治縣鳳凰鄉(xiāng)中心小學 廣西 巴馬 547511)
課堂作為學生展現(xiàn)自我,發(fā)現(xiàn)自我的平臺。教師更應當利用課堂這一平臺實施素質教育的主要思想,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創(chuàng)新學生的思維,鼓勵學生自主學習,激發(fā)學生的內在學習興趣,將課堂中心的位置交還給學生。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必須要嚴格按照學生的身心健康以及語文學習的特點,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能夠自由的飛翔,這樣才能將他們的自主性由內到外的發(fā)揮出來。
以新課程改革為基礎,基于現(xiàn)有教育系統(tǒng)構建全新的教學要求,在當前小學語文教育環(huán)境中有效地構建學生自主學習體系,提高總體教育效率和教育質量,同時基于自身素質提高為有效指標來構建思維學習系統(tǒng),并為此提供相應的知識擴展平臺。以能夠使學生構建價值觀的文章為主體,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供全面的知識獲取途徑,并真正提高學生的自身素質,有效提升教學的質量。其中,教師應根據(jù)學生個人特點和課堂教學的需求傾向提供學習平臺,將學生課外時間與課堂時間相結合,有效提高整體教學水平。與此同時,教師可以基于課堂環(huán)境,真正提高學生的素質能力,為構建有效的學習方法提供參考基礎,為以后的閱讀提高和其他教學積累優(yōu)勢,從實際情況出發(fā),改善學生掌握知識的積極性,最終構建出理想的知識擴展平臺。
2.1 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推動學生完成自主學習的源動力。在學生自主探索知識的過程中,興趣更是占據(jù)著根本性的主導地位。另外,小學生的興趣性對其自身的想法傾向和行動模式的影響更大。因此,教師應該牢牢把握住學生的這種“特性”,激發(fā)學生對學習的興趣,使學生能夠在強烈的語文學習興趣推動下更加積極地自主地學習。關于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應當結合學生好奇的心理特征,不斷設置一些問題和懸念,激發(fā)學生探索的興趣,也能夠促進學生以自身為主體的進行自我學習探索,從而一舉兩得。教師還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等教學資源,將一些圖片、聲音、視頻、PPT等集成到課件中,或創(chuàng)建豐富的學習場景,使乏味的課堂教學變得栩栩如生、豐富形象,進一步吸引學生參與到課堂學習當中[1]。總之,要明確興趣是調動學生完成自主學習的關鍵,教師要充分的應用這把“鑰匙”,引導學生通過自身來打開自主學習的大門,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能夠得到進一步的發(fā)展。
2.2 構建和諧的學習環(huán)境。教師的主要任務不僅要豐富教學內容,還要構建和諧的學習環(huán)境,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場所,只有身處在和諧、舒適的氛圍中,學生才能時刻保持積極向上的學習態(tài)度和情緒,才能放下負面的情緒全身心的投入到自主學習中。但在以往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將自己作為課堂的主體,使得課堂氛圍壓抑嚴肅,讓小學生們增加了許多不必要的心理壓力。試問小學生長期在這樣的教學環(huán)境下,學生如何能夠積極主動地進行自主學習呢?又如何提升自主學習的能力呢?所以教師需要為學生構建一個舒適、和諧的學習氛圍?;诖耍谌粘5男W語文教學中,教師要肯定學生的發(fā)言,鼓勵學生大膽表現(xiàn)自我,勇于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做到真正的“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例如:《北京》這課,文章通過對北京的描述,感受到北京的美麗富饒以及發(fā)生的巨大改變,可以激發(fā)學生對首都的熱情以及對祖國的熱愛,同時在文中也有許多對北京描述的語句。此時,教師便可讓學生對這些句子進行自主的分析與思考,從這些句子中感受到作者的所思所想,進而使整堂課的氛圍在學生自主學習中走向和諧。
2.3 培養(yǎng)學生提問的能力。想要有效的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提問便是第一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需要正視學生提出來的任何問題,不能為了節(jié)省時間便直接給出答案,而應該指導學生確定解決問題的方向,讓學生能夠自主思維,否則長期以往,學生便會養(yǎng)成不勞而獲的習慣,在遇到問題時,不會想著自己去解決,而是等著教師給出答案,這對學生提出問題的積極性毫無作用。因此,在學習新的教學內容時,教師應當拋出問題并讓學生根據(jù)問題提出疑問,讓學生帶著這些疑問進行學習并找出答案,加深對學習內容的印象和理解。
例如:《父親與鳥》這課中,教師便可提出問題:“同學們,你們喜歡小鳥嗎?”之后讓學生自讀課文并提出問題,此時有些學生會問“如果父親是獵人的話會打死小鳥嗎?”等等,當學生提出問題時,教師需要給予表揚,并且?guī)ьI學生從課文中找到正確的問題。最后,在課后教學再次提出問題:“同學們,通過對這篇課文的學習,你們有什么感想嗎?”以課后練習的形式布置給學生,讓學生進行自主的思考,讓學生能夠在日常生活中愛護小動物,保護自然環(huán)境。
2.4 傳授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達爾文說“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于方法的知識”,想要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必須激發(fā)學生的內在學習興趣,并通過營造外在的學習氛圍,從而引導學生逐漸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從被動的接受知識轉變?yōu)閷嶋H上的學習主人翁。以語文當中的分析文章學習點為例,如何指導學生在自主學習的情況下掌握相關的技巧就是其中的關鍵。再比如,閱讀說明文并進行分析時,首先要完整的通讀全文,找出不清楚的字詞,再通過各種工具熟悉并理解其含義;第二步,是要弄明白文章描述說明的對象,通過文章中的描述弄清楚對象具備的特征;第三步是了解文章中使用的描述手法和行文順序;第四則是分析文章使用的詞匯和語句,當然,不止是分析文章這一重點知識點[2]。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需要掌握的學習方法需要教師根據(jù)學生自身的特點進行指導,這需要教師的積極且耐心的教導,最后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步構建自主學習能力。
2.5 積極開展實踐活動。實踐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不能僅僅只是紙上談兵。常言道:“實踐出真知”。特別是對小學生來說,身心發(fā)展還不夠健全,對于事物的認知能力僅僅只停留于表面,且感性的認知遠遠高于理性,這極其不利于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因此,在日常的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適當?shù)拈_展一些適合小學生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從實踐中提升對理性的認知,潛移默化的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3]。
例如:《找春天》這課時,教師可以帶著學生到校園中尋找春天的印跡,讓學生說出自己對春天的看法,從中感受到春天的魅力。并且在課后教師還可以讓學生閱讀關于春天的書籍,探索春天的獨特奧秘,從而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習慣。
總之,小學階段語文教學是學生今后文化底蘊的基礎,教師應當認真對待,并在此階段幫助學生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習慣,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用更完美的狀態(tài)迎接今后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