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見亨
(貴州省綏陽縣枧壩鎮(zhèn)枧壩小學 貴州 綏陽 563308)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加深,教育要求小學階段注重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語文是一門非常重要的應用學科,通過語文學習,能培養(yǎng)學生的交流能力與理解能力,使學生能更好的學習其他學科知識。小學語文教學與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有著巨大影響,因此,理解小學階段語文教學的價值,通過課堂教學促進學生把課堂學習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那么就應該倡導核心素養(yǎng),進而實現(xiàn)小學語文教學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有許多針對不同教學內容設計出來的新的教學方法,逐漸被越來越多的教師應用到教學活動中。核心素養(yǎng)作為新課程改革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理念,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核心素養(yǎng)是在2014年我國教育部門提出的一個教學概念,核心素養(yǎng)就是指學生應該具備適應社會發(fā)展和自身發(fā)展的能力與品格[1]。注重強調個人修養(yǎng)、社會關愛、國家情懷、更加注重相互合作、創(chuàng)新實踐、自主發(fā)展?;诤诵乃仞B(yǎng)的小學語文教學實踐是將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集中在學生綜合素質培養(yǎng)方面,相對于以往教學模式而言,這種重視小學生素養(yǎng)的教學方式或手段改變了傳統(tǒng)教育模式中單純注重學習成績的方式。所以,這種教學模式更具有實踐價值。
教育的目的在于把受教學者培養(yǎng)成為適應社會發(fā)展的人。它反映出來社會對于教育者的要求,時教育工作的出發(fā)點?;诤诵乃仞B(yǎng)的小學語文教學實踐就剛好符合這一目的,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在課堂上通過各種教學方式積極引導學生,使學生把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2]。語文是一門應用學科,語文教學的目的也應該是讓學生在學習過后能夠有效的運用,這樣才能不斷的提高學生的交流能力和寫作能力。我國是有著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核心素養(yǎng)在語文教學過程中的有效應用使得學生能夠更好的學習語文知識,對于傳統(tǒng)文化也會有較深的理解,更有助于把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內涵發(fā)揚光大,提升自己的鑒賞能力。
3.1 通過語言構建來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在小學語文學習過程中,學生通過課余查詢一些課外資料,從而對所學知識有了更深的理解。在小學階段,學生已經對語言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會用簡單的句子和語法與他人交流。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細心觀察學生對于知識運用過程中還有哪些不足和缺陷,整理出一套屬于自己的教學方式,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內容運用不同的教學手段,有針對性的對學生教學。例如,在學習《司馬光砸缸》這篇課文時,在對課文學習過程中的生字和語法等知識點進行學習過程中,首先應該由教師帶領學生去了解司馬光這個人物的背景,并且在學習課文過程中應該鍛煉學生語言組織能力,讓學生回答在學習完文章后對于文章中小司馬光的行為有什么想說的,從中學習到了什么。通過這種鍛煉,可以讓學生學到關于識字組詞的語法知識,還可以讓學生在寫日記或者寫作文的時候能用不同的敘述方式來寫出觀點,在學生理解文章中心思想下還能鍛煉學生總結歸納的能力。
3.2 通過鍛煉把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與傳統(tǒng)語文教學相比較,快樂教育理念貫徹下的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學習的好壞評價標準不在于學生們學會了多少理論知識,而是在于掌握了怎樣把課本中的理論知識與生活實踐相結合,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知道怎樣應用所學習過的知識,在快樂的氛圍中感受語文的獨特魅力。由于小學生年齡偏低,學習過程中無法長時間集中注意力、不善于思考、缺乏觀察力等性格特征,傳統(tǒng)教學模式使學生學習效率低下?;诤诵乃仞B(yǎng)的小學語文教學實踐的應用就很好的解決這一問題。例如,在講解《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篇課文時,學生通過對文章的學習,能夠將文章中的精化部分運用到生活實踐中去,該文講到周恩來總理在少年時代在東關模范學校讀書,在回答校長提出的問題時所語出驚人的一幕。這篇課文反應出少年時期的周總理就有著振興中華,不受帝國主義列強壓迫的雄心與抱負。在學完文章后學生可以在課堂上以小組的形式討論,討論少年周總理的身上有哪些品質是值得當代學生學習的。結合實際生活中,我們要鍛煉自己勇往直前和不屈不撓的反抗精神。在生活中與到困難與險阻也不能懼怕,要與困難作斗爭。
3.3 通過鍛煉學生寫作能力培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在語言的學習過程中,寫作是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一種非常好的方式。在寫作過程中,學生會運用所學過的詞組與句子進行組合,鍛煉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還能讓學生善于觀察身邊的事物,不至于在寫作過程中因為缺少素材而生編硬套,使得文章寫出來脫離實際。在小學階段,學生學習語文知識停留在一個比較淺表的階段,隨著知識的不斷積累,遺忘的也會越來越多,為讓學生鞏固以前所學過的知識,提高學生語言運用的能力。教師可以在寫作時為學生設計一個話題,或者給學生看一幅圖畫,讓學生根據(jù)提供的這些材料與生活相聯(lián)系。這種方式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們的語言組織能力,還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能力。
綜上所述,當今社會,核心素養(yǎng)這一教學理念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認可,但是仍然需要教師們在教學實踐中去應用,去創(chuàng)新。打破傳統(tǒng)教育模式的壁壘,以全新的眼光看待語文教學,促使學生自主的參加到語文教學中來,全面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