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玩鳳
外語教學向來是重視知識技能,輕視心智培養(yǎng),導致身體長期處于“缺席”的地位?!绑w驗缺席”導致學生口頭和書面表達中的“思辨缺席”,空洞而缺乏內涵。語言認知區(qū)別于技能認知、無身認知和機械認知,強調的是身心積極參與的具身認知體驗。外語教學應該注重身心融合,使學生全身心投入學習,發(fā)揮外語教學中的積極具身效應?;诰呱碚J知視角,外語教學既是開啟學生認知的鑰匙,又是學生主體具身體驗的過程。在具身認知語言觀的引導下,外語教學被賦予新的意義,實現(xiàn)了從離身到具身、從客體到主體、從靜觀到交互的轉變。
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具身認知研究逐漸在西方興起。Lakoff和Johnson曾把傳統(tǒng)認知科學稱為第一代認知科學,其特點是非緣身心靈的認知科學(the cognitive science of the disembodied mind),即認知是脫離身體的;而把新的即具身心靈的認知科學稱為第二代認知科學,即認知是不能脫離身體的,是具身的(embodied)。具身認知強調身體、心智、情境在認知過程中的交互性和重要性,換言之,人類通過與周圍環(huán)境互動來認識世界。具身認知一方面強調身體經驗的重要性,認為它是建構知識的源泉;另一方面,認知的形成依托于真實而生動的生理體驗以及現(xiàn)實和身體經驗的聯(lián)系,語言的產生來源于人類對世界的感知和理解。身體是人類與世界連接的媒介,各種“活”的身體感受和生活體驗,是學習知識的通道,社體是人類認知發(fā)展的起源。在批判傳統(tǒng)認知理論身心、主客、心物分離的一系列“離身”特征的二元論基礎上,具身認知強調身體的“曖昧”回歸,并試圖重建具身性、情境性和生成性等維度。
從體驗哲學和具身認知的角度看,語言與認知的關系是一元的連續(xù)體,不是二元分割的。大學英語課程的一個重要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通過語言形式清楚表明自己觀點的意識和能力,這是一種“有智慧的交流”,是建立在分析、反思的基礎上的交流,這種交流來源于心靈的感悟,感悟是一切思考的源泉,感悟又來自體驗。語言的認知需要依靠“具身”的過程,外語學習也不例外。外語教學中要善于讓學生參與到新的體驗中,讓學習成為有身體智慧參與的活動,是生成知識的“活”的過程,而不是傳授知識的機械動作?;谏眢w經驗的教學,就是通過教學設計使教學活動成為“更具生命性、發(fā)展性與有效性的一種活動”。
根據《新編大學英語》第三版的內容,進行基于具身體驗的互動教學實踐,設計能夠讓學生參與體驗的活動,在活動中調動學生的感知覺,啟發(fā)學生從身體的感覺去領悟和思考與主題相關的問題,從而促進英語語言表達能力的發(fā)展。下面列舉三個案例進行說明。
1.When you believe:學生用動詞詞組寫下自己最近要做的十件事,在動詞詞組前面添加兩個詞“You should”,構成句子,同桌互相交換讀出句子。完成第一步之后,把“You should”改為“I wish I could”,構成句子,然后自己讀出。體會兩次表達的感受,說出自己的體會。此活動目的是學生通過“You should do something”和“I wish I could do something”的對比,在用兩個不同句型進行表達時,體會“被要求做事”跟“自己主動做事”的內心感受,學習“為自己的人生負責”的信念。學生參與體驗后分組討論感受,在發(fā)言中討論體驗過程中的感悟。在討論自己的體會時,有男生說當用“I wish I could do something”的句型進行表達時,感覺更加有力量,更加自信,覺得自己要為自己的事情負責等。學生發(fā)言后,教師列舉一些名人名言,強化“為自己的人生負責”的理念。
2.Communication Problems:模擬一個日常與朋友或家人交流時出現(xiàn)矛盾的情景,進行對話表演,啟發(fā)學生思考溝通中需要注意的問題,提高溝通能力。有一組同學展示了高考后填報志愿跟父母商量的情景,父母如何說服孩子要讀醫(yī),孩子本來想讀其他專業(yè),但由于父母各種意見,孩子終于妥協(xié)。學生的真實表演,把整個班級帶回到類似的經歷回憶。展示過后,教師引導表演的同學表達自己在交流過程中的感受,引發(fā)出關于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和孩子如何更好地做自己的討論。
3.Language:回憶自己童年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交流這句話帶給自己的感受和啟發(fā)。了解語言暴力對心理的危害,體會語言對人的行為的影響。思考自己有沒有說過傷害人的話?如何提高自己說話的藝術?教師先播放一段關于語言暴力的視頻,引發(fā)學生思考語言的力量,之后提出討論問題,讓學生回憶童年是否受過語言暴力的傷害。學生討論熱烈,踴躍發(fā)言。有學生提及,小時候經常被隔壁叔叔說她很胖,至今仍討厭那個叔叔。有學生提到,高中時期,一回到家父母就問考試成績,感覺家人都不關心自己,只關注成績。也有同學談到,父母經常說她又矮又小,不如妹妹,所以她要努力學習發(fā)奮圖強,現(xiàn)在考上大學,證明給父母看:她其實也不差。最后,教師引用關于“說話”的金句,作為這個環(huán)節(jié)的總結。
基于具身的教學活動,能夠調動學生的感官體驗,教學過程的情境因素得到激發(fā)。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可以放松自在地學習和表達,身心的自由帶來大腦的自由,帶來認知的靈活性與創(chuàng)造性的迸發(fā),學生感受到從身體的體驗出發(fā)進行學習的樂趣。通過互動,學生之間加深了彼此的了解與信任,互相欣賞,互相鼓勵,集體氛圍也得到進一步升華,在集體學習中潛移默化地得到心智的成長,其中包括認知的發(fā)展和語言能力的鍛煉。下面是來自部分學生的反饋:
1.When you believe,三個詞看似很簡單,但也可以很豐富。課堂活動中,學生引用這三個詞展開了各種各樣讓人意想不到的話題,應證了一句話“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總之這節(jié)課收獲了滿滿的驚喜和意外。在這樣的課堂氛圍中,不僅能夠學習英語,而且每一個學生都可以展現(xiàn)自己的個性。
2.進行基于體驗的大學英語互動教學時,教師要求學生每次教學活動結束后都寫出書面的心得感悟,從學生的反饋來看,多數學生能夠得到口頭和書面語言表達的鍛煉,過程中也訓練了思辨能力。從如下學生的心得感悟明顯可以看出,學生對大學英語具身體驗的認可及其對學生學習能力產生的提升意義。
“In class,when we had the activity of‘when we believe’,I learn a lot of useful knowlege.I think it's a wonderful practice,since we had a variety of activities,including music,debate,and doing activities,etc.Thanks to our dear English teacher's guidance,we can do better after more pratice like this.While the time is running out,but I will miss you in the future.I want to say that we all love you.”
不過,也有部分學生沒能很好地參與到教學互動過程中,不能產生深刻的體驗,因此無法做到“有感而發(fā)”。這也揭示了學生在長期離身教育的影響下,體驗能力沒有得到很好的開發(fā),體驗的缺乏導致認知和思維能力沒有得到很好的開發(fā)。
傳統(tǒng)的教學過程是把理性知識傳授給學生的“脖子以上的學習”,學生的大腦被視為簡單的接收器和儲存器,具身體驗的缺席使學習成為簡單的信息輸入、儲存和輸出過程。傳統(tǒng)教學忽視具身體驗,學生的學習喪失了創(chuàng)造的樂趣?,F(xiàn)代教學融入具身體驗,增加并強調體驗環(huán)節(jié),并且借助于學習者的多種學習方式,包括對外界的感受、知覺和“做中學”等,增強各種感官的身體反應,從而將“脖子以上的學習”發(fā)展遷移為全身心融合的學習?;诰呱眢w驗的互動教學過程中,學生之間以及師生之間“用心感受,真實交流”,教師與學生以及學生與學生之間,打破了語言的障礙和溝通的壁壘,通過“身體感受”這個共有的通道,互相喚醒潛藏在身體里面的共有的智慧,一起進入一個無比廣闊奇妙的心靈世界,體驗學習英語的美好。
中國先秦哲學思想的身體哲學觀念提倡貴身論,而后世過分強調“舍身論”,現(xiàn)代教育也基本沿襲“重視知識傳輸、忽視身體感受”的路徑。自古希臘開始,身體在教育與教學過程中就受到貶抑或忽略。教育與教學效果體現(xiàn)在“脖頸”以上,與“脖頸”以下的身體無關。在這種教育方式下,身體被認為是獲取真理的阻礙,或者是心智與課堂的連接的媒介,因而學習被視為一種可以“離身”的精神訓練。具身認知始終認為:認知、思維、記憶、學習、情感和態(tài)度等是身體對環(huán)境作用的產物。就實際而言,心智屬于身體經驗的一種,而心智活動受到身體物理體驗的影響,對其性質和特征的體現(xiàn)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心智基于身體,源于身體。具身認知把身體和心智視為一個整體,把心智作為一種與身體緊密聯(lián)系的整體性活動。具身認知認為,語言與人類認知是相互融合不可分割的,語言是在體驗和認知的基礎上形成的。外語教學,可以通過調動學習者的內心體驗,從學生的主體感受出發(fā),促進認知,從而達到語言學習的目的。外語教學活動應當能夠激發(fā)學生真實的身體經驗,喚醒學生的身體感受,促進認知和語言的發(fā)展。
長期以來,國內的英語教學重知識傳授、輕情感激發(fā),重概念記憶、輕經驗操作,壓抑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削弱了英語教學的效能。語言認知科學表明,個體的內在演練對其實現(xiàn)語言理解、語言構思和語言表達發(fā)揮著異常重要的同化作用。具身認知原理有助于改善英語教學效能,提升學生的語言文化素質?;诰呱眢w驗的互動教學,通過體驗促進學生的語言與認知的發(fā)展,以具身體驗引導學生自主積極地參與課堂、探索語言,提升個人情感的課堂參與,真正達到育人的目標?;诰呱眢w驗的大學英語互動教學,有助于促進師生之間的人際交往與情感交流,給予學生思想、情感、人格、審美等方面的熏陶和感染,啟發(fā)學生進行積極主動的思考,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從而促進全人發(fā)展的教育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