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莉
(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qū)三合鎮(zhèn)三合小學 貴州 遵義 563103)
寫作,是通過書面語言進行交流和表達的方式。寫作能力,與學生知識的儲備、語言的組織和表達能力息息相關。小學階段的學生,因知識儲備不足,生活經(jīng)驗缺失,導致在寫作的過程中,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詞窮”的現(xiàn)象,進而產生“作文難、難作文”的寫作心理。筆者在農村小學語文的教學中發(fā)現(xiàn):很多小學生缺乏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缺乏日常練筆和觀察的習慣,導致學生的知識積累不足,寫作素材欠缺,從而使得寫作成為了很多小學生的“內傷”。針對農村小學生在寫作方面存在的問題,教師在教學中,要采取針對性的手段,強化對學生的寫作訓練,提高學生的語文寫作能力,促使其語文綜合素養(yǎng)提升。本文以農村小學語文教學為例,探索影響學生寫作能力提升的因素以及寫作教學的對策。
1.1 學生課外閱讀不足。閱讀與寫作,歷來都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有機整體。閱讀可以為寫作積累大量的素材,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為全面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奠定基礎。而在當前農村小學語文的教學中,很多學生課外閱讀不足是普遍現(xiàn)象。一方面,農村孩子缺乏課外閱讀書籍,導致學生難以開展有效的課外閱讀。在農村地區(qū),家長缺乏為孩子購買課外書籍的意識和經(jīng)濟實力,而一些農村地區(qū)的小學也沒有圖書館,導致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缺乏優(yōu)質的課外書籍,導致學生的課外閱讀積累不足;另一方面,農村地區(qū),受到文化水平的影響,家庭教育基本處于缺位的狀態(tài)。關于學生的課外閱讀,一些家長會認為孩子“看閑書”,這樣的教育心理,對學生而言有一定的誤導作用,不利于學生良好課外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
1.2 學生缺乏觀察、練筆的習慣。寫作能力作為學生成長過程中的一個重要技能,需要通過長期的訓練,方能達到提高能力的效果。而日常的觀察、積累和練筆,則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必經(jīng)之路。農村小學生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缺乏觀察、積累和練筆的習慣是普遍問題,正是因為學生良好習慣的缺失,制約了其能力的發(fā)展。首先,學生缺乏觀察的習慣,導致在面對生活中的人和事,敘述缺乏敏感性、洞察能力也比較差,不懂得從生活中感悟,也不注意觀察身邊的事物,從而導致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因缺乏日常的觀察積累而只能胡編濫造,寫大話、空話的現(xiàn)象普遍存在;其次,學生缺乏日常練筆的習慣。強化日常練筆,是全面提高學生作文寫作水平的必經(jīng)之路。而在農村地區(qū),很多小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缺乏練筆的習慣。除了老師安排的大作文,學生很少進行寫作。正所謂“三天不練手生”,長期的不練筆,導致學生在面對真正的作文時,難免會產生無從下筆、無話可說的現(xiàn)象,直接影響其寫作能力的提升。
2.1 強化課內外閱讀,積累寫作素材。有效的閱讀積累,是全面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有效途徑。針對當前農村學生缺乏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的現(xiàn)象,教師在作文指導的過程中,應當懂得抓根本,強化學生的課內外閱讀,以閱讀為基礎,指導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積累寫作素材,夯實學生的寫作基礎。首先,以課內閱讀為依托,讀寫結合,以讀促寫。構建“讀寫結合”的語文教學模式,不僅能夠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同時也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農村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課內閱讀時,可以巧妙地通過“讀寫結合”教學模式的構建,以閱讀為基礎指導學生進行寫作,如擴寫、改寫、仿寫等,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意識和能力,提高其寫作水平;其次,強化對學生的課外閱讀指導。針對小學生貪玩的特點,農村小學語文教師在指導學生課外閱讀時,可以采取很多激勵性的手段:如要求學生每周閱讀三篇文章,并寫一篇讀后感。在閱讀的過程中積累優(yōu)美的語句、詞匯等。能夠按時完成的學生,評選為“閱讀小明星”,連續(xù)三周被評選為“閱讀小明星”的學生,將會得到獎品如文具等。此外,教師還應當加強和家長的溝通交流,改變家長將孩子閱讀當做“看閑書”的心理,為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奠定基礎。
2.2 構建生活化的寫作模式,強化學生的日常積累。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經(jīng)說過,從生活中激發(fā)寫作的靈感是寫作的根源。生活是學生寫作靈感產生的源泉。因此,農村小學語文教師在寫作訓練的過程中,務必要培養(yǎng)學生觀察生活的習慣,從生活中領悟、體驗之后進行寫作,勢必能夠取得好的寫作效果。例如,在寫有關動物的作文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每天放學回去之后觀察家里的小動物,如小豬、小牛、小狗、小貓等,觀察它們的生活習慣、特點等,并指導學生能夠用獨特的視角進行描寫;又如,春天來了,地里都種上了莊稼,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選擇一株植物,如玉米作為觀察對象,記錄其成長的點點滴滴,久而久之,學生養(yǎng)成了觀察生活、領悟生活的習慣,并在觀察的過程中進行積累,這樣的寫作積累,是全面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有效手段。
2.3 強化日常練筆,豐富寫作活動。俗話說: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在作文寫作的過程中,日常的練筆就是“跬步”,是“小流”,如果日常練筆缺失,學生又如何寫好大作文呢?因此,農村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作文訓練時,可以通過豐富多彩的作文寫作活動的開展,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日常練筆,提高其寫作能力。例如,農村小學語文教師開展寫日記大賽活動,要求學生養(yǎng)成每日寫日記的習慣,活動時間持續(xù)60天,連續(xù)60天能堅持每日記錄、并做到字跡工整,內容完整,堅持完成的,將會得到教師神秘的獎品。這種富有激勵性的手段,能夠激發(fā)學生練筆的興趣,為全面提高學生的作文寫作水平奠定基礎。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農村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緊密結合學生在寫作中存在的問題,深入解讀影響學生寫作能力提升的因素,積極改革創(chuàng)新,提高農村小學生的作文寫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