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水蓮
(廣東省河源市龍川縣老隆中學 廣東 龍川 517300)
信息技術本身集聲音、視頻等多種功能于一身,在語文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時,要善于發(fā)揮其優(yōu)勢,處理信息技術與教學間的關系,將原本晦澀難懂的詩句、詞語利用多媒體教學,給學生以直觀的展示,讓其自主參與到語文學習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努力構建高效的語文課堂。
備課環(huán)節(jié)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占據(jù)基礎地位。如果忽視備課環(huán)節(jié),那么教學活動的開展就變得無序。為此,教師應重視備課。備課中,教師應借助信息技術,制作PPT課件。但是,PPT課件的制作,要充分考慮到小學語文教材繁瑣、涉及面寬廣、信息量大的特點,還要考慮到學生的認知水平,設計難易程度合適,并且極具趣味性的課件。
當然,教學重難點也是教學活動中所遇到的一個障礙。要想快速突破障礙,讓學生消化重難點知識,教師制作PPT課件時,也要圍繞著教學重難點知識,將多媒體的視頻、動畫等優(yōu)勢與文本相結合,將靜態(tài)的文字動態(tài)化,將抽象的知識形象化、直觀化,這樣的語文課堂是豐富的,學生能積極參與進來。
以《烏鴉喝水》這篇課文的講解為例子,一年級學生的學習任務就是識字、寫字,初步感知文章的含義。其中,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難點是識字、寫字,如烏鴉、喝、渴、漸漸、叼起、瓶子、終于等生字生詞,還要求學生體會課文中蘊藏的道理。當明確教學重難點之后,教師事設計教學活動,并以此為基礎制作PPT課件。制作PPT課件時,教師將烏鴉的圖片呈現(xiàn)在學生的面前,讓學生觀圖識別動物。接著,教師利用多媒體將“烏”這個字呈現(xiàn)出來,讓學生認真觀察,這個字與哪個字有點像呢?學生回答:與“鳥”字很像。隨后,教師以此方式,呈現(xiàn)本節(jié)課的生字生詞。這樣做便于學生快速記憶本節(jié)課的生字生詞。完成生字生詞教學之后,教師播放《烏鴉喝水》的朗讀視頻,學生在腦海中想象出烏鴉喝水的全過程,并且通過分析烏鴉喝水的過程,總結出其所蘊藏的道理。由此可見,信息技術的運用,將難點知識簡單化,語文課堂效率得到了明顯的提高。
低年級小學生的知識積累、生活經(jīng)驗有限,再加上他們的接受能力較差,所以,教師應運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又或者創(chuàng)設問題化的教學情境等。通過創(chuàng)設各種各樣的情境,使學生耳聞其聲,目睹其形,便于更好地理解本節(jié)課所學的內(nèi)容,同時,情境教學還吸引了學生的眼球,強化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低年級小學生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心的特性,當然,他們也善于發(fā)現(xiàn)一些新事物,并且一直不斷地追尋“為什么”“這是什么”等問題。
以《愛發(fā)脾氣的孩子》這篇課文的講解為例子,教師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小明在家里面嬌生慣養(yǎng),他常常發(fā)脾氣。有一次在上學回來的路上,他看到有賣玩具的,他非要進去看看,媽媽不同意,小明就生氣了,并且哭著威脅媽媽。同學們,你們覺得小明這樣做對嗎?此時,學生都搖頭,他們說:小明這樣做不對。在生活情境的驅使下,教師引出本節(jié)課要學的課文《愛發(fā)脾氣的孩子》,并讓學生思考:文中的主人公是因為什么發(fā)脾氣了?他最終改掉這個壞毛病了嗎?如此一來,學生的注意力被吸引過來,并主動參與到學習中。
信息技術的運用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作用,即:營造寬松、活潑的教學氛圍。傳統(tǒng)語文課堂模式以教師為主體,不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身優(yōu)勢,在這樣的氛圍下,學生并不能主動參與到教學,他們最終淪為被動接受知識的“工具”。只有在良好、寬松的教學氛圍下,教學活動才得以順利開展。
以《可愛的西沙群島》這篇課文的講解為例子,教師借助信息技術,從網(wǎng)絡上查找與西沙群島的圖片,通過觀看圖片,讓學生初步感知西沙群島的美麗、富饒。另外,還可以觀看西沙群島的小視頻,此時,學生對西沙群島的認識不再停留在書本的文字上,而是能結合這些圖片和視頻,真正感受到西沙群島的可愛之處。整個教學中,教師將圖片、視頻、文字相整合,營造了寬松的教學氛圍,學生樂于參與進來,課堂氣氛空前活,實現(xiàn)語文課堂教學最優(yōu)化。
總之,信息技術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的運用,強化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寬了學生的視野,增長了學生的知識,語文課堂氛圍不再是死氣沉沉,而是充滿活力、充滿朝氣。這樣的教學活動才符合了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也對于打造高效的課堂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