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指要
文學類文本閱讀題中,“理解文中重要詞語的含義和重要句子的含意”是高考的基本設題形式??忌诮獯鸬臅r候可采用“以文解題”的方式,即用文中前后的闡釋文字對詞語和句子進行理解、說明。
一、理解文中重要詞語的含義
1.內外審視結合
考生要先對詞語本身進行審視,即看其詞性、自身意義、有無修辭方法以及詞語的內部結構;再從詞語外部進行審視,看其外部的搭配以及在句中、段中的位置和作用。例如,沈從文先生《云南看云》中:“看過盧錫麟先生的攝影后,必有許多人方儼然重新覺醒,明白自己是生在云南,或住在云南。”要理解這句話中的“儼然”一詞,第一步,先看詞性和意義,“儼然”意思是“莊重的樣子”,在文中形容“許多人”看“云”后覺悟到對國家、民族的責任以及人生價值后莊重肅然的樣子;第二步,要結合“儼然”一詞在句中以及句子在文中的作用進行分析,明白該句在全文起總括并領起下文的作用。
2.注重語境意義
從詞語本身出發(fā),理解其在語境中的臨時意義??忌灰⒁庠~語在運用修辭手法之后所產(chǎn)生的新的意義:運用了比喻,就要找到本體和喻體;運用了雙關,就要分辨是諧音雙關還是語義雙關;運用了反語,就要進行褒貶互換。二要注意詞語在新的語境中引申出的新的意義,在文中找到關鍵的解說詞句。
二、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1.依據(jù)位置,分析結構句
不少重要句子,依據(jù)其在文中的位置,可以判斷出是總起句、總結句、過渡句還是照應句——知其結構作用,便可以確定其含意。例如,要理解葉文玲《汴京的星河》中“感到如此新奇和慶幸”一句的深層意蘊,就要弄清這句話在文中的結構位置。這句話對下文起著總起的作用,表達出了“我”內心的感受。
2.表里結合,理解含蓄句
有些重要的句子,句意比較含蓄,對這類句子,要從“句表意”“句內意”“句外意”三方面進行理解。例如石紅許的《虹關何處落徽墨》一文,賞析“磨墨時,細潤無聲,我卻聽到了墨與硯臺的喁喁細語;觸摸著徽墨的韻律,我看到了徽墨沿著紙的紋理在翩翩起舞……真想只做一個書者……過上一段墨落紙上蕩云煙的幽靜生活”一句,其“句表意”是寫磨墨的場景,“句內意”是運用擬人、想象的手法,形象地寫出了使用徽墨書寫時鮮活靈動的狀態(tài),“句外意”表達了作者的欣喜和對幽靜生活的向往之情。
3.還原本意,破解修辭句
有些重要的句子,運用了比喻、夸張、擬人等修辭方法,考生理解其含意時,就要依據(jù)其修辭的特征,還原其本意。例如艾平的《薩麗娃姐姐的春天》,賞析文中“一年只有不足一百天的無霜期,春、夏、秋三個季節(jié)便擠在這一百天里奔跑,每一種植物都是百米沖刺的運動員,奔跑著發(fā)芽,奔跑著開花,奔跑著打籽,奔跑著完成生命基因的使命”一句,考生要找到句中的擬人、比喻、排比、夸張等修辭方法,這些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描繪出植物競相生長的情景,贊美了大草原旺盛、頑強的生命力。
4.立足全文,體會主旨句
有些重要的句子是文章的主旨句,理解主旨句的含意,要求考生立足全文,結合主旨,分析作者蘊含在句中的觀點、態(tài)度和情感。
考場文本
少 男
◎劉慶邦
春節(jié)剛剛過去,地上還到處能看到破碎的炮屑。人們見面互相說的是“年又跑遠了”之類的話,散布的是失落的空氣。
河生兩只手往兩只襖袖筒里互相一插,靠在院墻外的一顆苦楝樹下。從遠處很難分辨出他的實際年齡,只有走近了才會看清,他不過是個十二三歲的男孩子。他鼻子飽飽的,臉蛋兒鼓鼓的,一切還沒真正長開,只是他的眼神有些憂郁。
他剛剛聽說了姐姐定親的事,姐姐定親,就意味著姐姐將變成別人家的人,這是河生不大容易接受的。河生是家里的長子,父親去世后,在母親的鄭重提議下,戶主換上了他的名字,從此他開始長心了,有事無事蹙著眉頭。在弟弟妹妹眼中,他儼然一副小父親的樣子。
河生從剛會走路時,就由姐姐領著他玩。姐姐教他上樹摘果,下河摸魚。若是誰敢欺負他,姐姐躍起來就跟人家廝打。他到了上學年齡,母親就不許姐姐再上學,姐姐很快就理解了。姐姐退學后,天天到地里薅草,并用賣干草的錢補貼家用,或留著給河生交學費。姐姐定親的事讓他情緒低落,沉悶,還有一些傷感。姐姐不定親就不行嗎?干嗎非要定親呢?
后來,河生偶爾聽人說姐姐對象是河對岸那個村的,他還記住了他的名字。河生覺得那人的名字生硬蹩腳的很,他在心里發(fā)誓,只承認姐姐,絕不承認姐夫。
夏天的一個午后,河生跟同村的一幫人去河里摸魚。到了河邊,河生猶猶豫豫,沒有下水。不知為什么,他總是有些擔心,擔心那個人會突然從逮魚的隊伍里冒出來。真是怕鬼有鬼,他聽到了有人喊那個人的名字。那個人果然出現(xiàn)了!不僅出現(xiàn)了,還捕到了一條很大的黑魚。河生趕緊躲到了一叢蓖麻下面的陰影里去了,他害怕有人看到他,對他說:“河生,你看,那個捉到黑魚的人就是你姐夫。”那樣他會無地自容的。嘈雜的人群漸漸遠去,河生還呆呆地站在蓖麻下不動。他熱得滿臉通紅,胸口出了不少汗。說實在話,那個人個頭不低,身體結實,可是他就是接受不了。他沒想過姐姐應該和什么樣的人定親,也許配得上姐姐的人還不存在,反正不是像捉黑魚的人這樣的。
回到家,姐姐問了一句:逮魚的有沒有外村的人。河生一聲不吭,裝作沒有聽見姐姐的話,裝作被太陽曬得有些頭蒙,躺在床上閉著眼,連嗯一聲也沒嗯。過了一會,河生悄悄起來,從窗戶里側往外一看,姐姐正獨自坐在樹蔭下面的小凳子上出神,姐姐摘下一片石榴葉,手捏著含在嘴邊,一副不辨榴葉是何葉的樣子。河生想,他對姐姐做得是不是過分了。他有些后悔,有心跟姐姐說一句話,又想不起說什么好,只好蔫蔫地回到床上,真的睡去了。
…………
到了秋后,原來跟姐姐定親的那個小伙子,到外地參加工作了一段時間后,讓家里人替他退親。起初,河生并不知道退親的事,只是發(fā)現(xiàn)姐姐做好了飯,卻不吃,在母親的再三勸說下,才端起飯碗,卻在剛端起碗的時候,眼淚就涌出來。在聽準了退親的事之后,他就像被當頭砸了一磚頭,頭發(fā)空,腿發(fā)軟,小臉頓時變得蒼白。河生覺得,這件事不僅對姐姐是一個侮辱,對母親、對他、對他們全家都是一個嚴重的耍弄和侮辱。姐姐是天下最好的姐姐,他不明白竟有人這樣無理地對待姐姐,實在讓人憤恨。河生真想為姐姐出這口氣,出氣找不到對象,他就轉向了委屈。他無端地想,父親去世后,一切責任都是他這個長子擔著,他這個長子當?shù)氖鞘裁矗?/p>
這回輪到河生不吃飯了。母親問他心里到底有什么事,他只說不餓,不想吃。母親氣得要打他,沒打成,自己先哭了。母親哭的時候提到了父親,對父親有所埋怨,說他們父親要是還活著,她哪至于遭這么大的罪。
河生的委屈是一個大包,母親的話把他的委屈捅破了,他雖然咬著牙對自己說,我是長子,我不哭,可他到底沒能咬住,嗷的一聲就哭倒在地。
他哭了一會就不哭了,他心里突然升起一個莊嚴的念頭:從今以后,我要好好讀書……
(選自《山花》1997年第1期,有刪改)
圈點評注
文章以青少年的成長作為敘述重心,對這個年齡層次獨特的心靈世界進行了描摹。主人公河生不過是十二三歲的孩子,卻滿臉憂郁。因為他眼神里的“憂郁”,才使人“從遠處很難分辨出他的實際年齡”。父親死后,家里戶主的名字是河生,就意味著全家的重擔無形之中壓在了他稚嫩的心靈上。姐姐婚事的變故,令河生產(chǎn)生一種負罪感,痛哭之余,他心里升起一個莊嚴的念頭:從今以后,好好讀書。河生痛苦、無助與自卑的艱難成長過程,揭示出他承擔著與其年齡、心理極不相符的重任。
1.小說第一段寫到“散布的是失落的空氣”,怎樣理解“失落”這個詞?
答:
2.請分析小說結尾畫線句在文中的含意。
答:
【陳振林/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