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海濱人民醫(yī)院(300280)李妍
乳腺癌是一種女性中常見的惡性腫瘤,惡性腫瘤生長在患者的乳腺上皮組織中[1]。乳腺癌在全身的惡性腫瘤疾病中占比約為7%~10%,且有逐年增加的趨勢,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2]。當下,臨床中的治療方法主要是進行乳腺癌根治術,但是手術之后會出現并發(fā)癥,威脅患者的心理健康,因此需要在手術后給予一定的護理干預[3]。臨床護理路徑是一種新型的護理模式,相對于常規(guī)的護理更加程序化以及標準化,可以給予患者合理的、預見性的護理,為患者提供高質量的護理服務,促進患者痊愈。有研究表明,在乳腺癌根治術后的患者中應用臨床護理路徑,可以有效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改善預后[4]。我院在對實施乳腺癌根治術的患者護理中,應用臨床護理路徑干預,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5月~2020年5月在院接受治療的乳腺癌患者82例,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兩組,每組41例。對照組患者年齡29~60歲,平均年齡(41.3±2.4)歲,體重43~73kg,平均體重(56.2±4.2)kg;研究組患者年齡29~61歲,平均年齡(42.5±2.3)歲,體重44~75kg,平均體重(57.3±3.5)kg。納入標準:①確診為乳腺癌的患者;②接受過乳腺癌根治術的患者;③無精神病史的患者;④其他指標都正常的患者;⑤資料完善,同意研究,簽署知情同意書的患者。排除標準:①有語言,聽覺障礙的患者;②有免疫系統疾病的患者;③有血液系統疾病的患者;④重要器官存在疾患的患者。獲得醫(yī)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且一般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1.2.1 對照組患者手術后應用常規(guī)護理干預。給予患者常規(guī)的體征監(jiān)測,常規(guī)的指導用藥,常規(guī)清潔病房以及進行健康教育。
1.2.2 研究組患者手術后應用臨床護理路徑干預。具體方法:(1)通過護理內容和護理時間制定臨床的護理路徑表,護理內容可以包含病情觀察、護理評估、健康教育、護理措施以及心理干預,與此同時可以制定告知單,每天告知患者護理的內容以及配合的方法。由護士長培訓護理人員關于臨床路徑的相關知識,之后護理人員根據路徑表完成各項任務以及簽名記錄。最后護士長對完成情況進行檢查監(jiān)督。(2)對制定的臨床護理路徑進行實施。①在患者進入醫(yī)院的時候做好接待,了解患者的身體情況,講解關于乳腺癌的形成原因、治療方法以及注意事項,提高患者認知。②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保證患者的檢查結果正常。③在患者手術之前,進行各項檢查,并對患者說明檢查和治療的重要性以及安全性,叮囑患者好好休息,調節(jié)好情緒,保持好的心態(tài)。④手術的時候,告知患者手術的操作過程,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⑤術后對患者的生命體征進行嚴密的監(jiān)測,指導用藥和飲食,多食用富含維生素和高蛋白,低脂的食物。手術后,1天內不能抬高患肢,對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情況做好預防工作,如果患者出現并發(fā)癥要及時處理。⑥手術后7~11天的時候,可以指導患者用患肢刷牙,洗臉,同時進行手指爬墻等康復訓練。如果患者手術后出現不良情緒,需要及時疏導,幫助患者提高自信心。⑦患者出院的時候指導出院,叮囑患者多鍛煉,按時復查以及出院后在家的注意事項。
附表1 兩組患者的SDS和SAS評分情況比較(分,±s)
附表1 兩組患者的SDS和SAS評分情況比較(分,±s)
組別 n SDS評分 SAS評分護理干預前 護理干預后 護理干預前 護理干預后對照組 41 58.2±10.1 47.4±8.3 61.2±9.5 45.3±7.5研究組 41 57.9±10.3 39.6±6.8 62.1±9.7 37.2±6.2 t / 1.506 14.428 1.823 15.219 P / >0.05 <0.05 >0.05 <0.05
附表2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情況對比(分,±s)
附表2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情況對比(分,±s)
組別 例數 情感職能 生理職能 軀體疼痛 社會功能 生理功能對照組 41 54.3±6.2 61.4±7.6 53.2±6.1 58.3±7.1 59.5±6.4研究組 41 67.3±7.5 74.2±9.5 79.3±8.2 72.5±10.6 72.6±9.3 t / 15.236 14.372 15.297 14.139 15.201 P / <0.05 <0.05 <0.05 <0.05 <0.05
附表3 兩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對比(%)
1.3 觀察指標
1.3.1 觀察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后的SAS(焦慮自評量表)和SDS(抑郁自評量表)評分情況。其中SDS代表患者的抑郁情況,總分數低于50代表正常,51~60分代表輕度抑郁,61~70分代表中度抑郁,71分以上代表重度抑郁。SAS代表患者的焦慮情況,50~59分代表輕度焦慮,60~69分代表中度焦慮,70分以上代表重度焦慮。
1.3.2 采用SF-36評價對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情況進行觀察對比[5]。其中包含情感職能、生理職能、軀體疼痛、社會功能以及生理功能,每個小項最高分都是100分,分數越高代表患者的生活質量越好。
1.3.3 觀察對比兩組患者的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情況。其中并發(fā)癥包含皮瓣壞死,淋巴水腫和皮下積液。
1.4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22.0進行數據分析,所有數據當中,(%)表示計數數據,行X2檢驗檢測;(±s)表示計量數據,行t檢驗檢測;P<0.05時,提示差異顯著。
2.1 護理干預后兩組患者的SDS和SAS評分情況 研究組的SDS、SAS評分情況低于對照組(P<0.05),具體見附表1。
2.2 生活質量情況對比研究組的生活質量情況優(yōu)于對照組(P<0.05),具體見附表2。
2.3 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情況對比 研究組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具體見附表3。
乳腺癌是一種女性中常見的惡性腫瘤,近年來此病的發(fā)病率呈增高的趨勢。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醫(yī)學技術得以提高,促使乳腺癌患者的死亡率降低。臨床中通常應用乳腺癌根治術治療,效果顯著,但是術后容易出現并發(fā)癥,因為手術的創(chuàng)傷和疼痛導致患者出現不良心理狀態(tài),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6]。在乳腺癌根治術后減少并發(fā)癥的反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是治療乳腺癌的重要發(fā)展目標[7]。臨床護理路徑是一種新型的護理模式,相對于常規(guī)的護理更加程序化以及標準化[8]。臨床護理路徑以人為本,以患者為中心,根據患者的某種疾病,對應的制定出合理、標準,完善的護理路徑表,從患者入院一直到出院都依照此表進行護理,做到有據可循[9]。路徑表可以讓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治療方法、護理措施、注意事項等,能提高患者的依從性,提高護理人員的護理質量,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彌補了常規(guī)護理中的缺陷[10]。
當下,臨床護理路徑已經普及到全國的各級醫(yī)院中[11]。有研究結果表明,將臨床護理路徑應用于腫瘤患者中,可以明顯提高護理人員的工作效率,提高護理質量以及患者的滿意度[12]?;颊叩弥约旱牟≈螅ǔ霈F擔憂、自卑、焦慮等不良心理情緒,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的SDS,SAS評分情況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應用臨床護理路徑可以改善患者的不良心態(tài)。患者產生不良情緒會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的生活質量情況優(yōu)于對照組(P<0.05),表明給予臨床護理路徑,多與患者溝通交流,恢復患者的信息,消除顧慮,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臨床護理干預會根據患者的實際病情,制定出細致全面的具有針對性的護理措施,對患者有影響的并發(fā)癥、疼痛等方面都制定了相應的護理,既保證了護理的質量,同時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質量,通過對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進行預防,以及細致的護理措施都有效地減少了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情況。本研究結果還顯示:研究組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給予臨床護理路徑可以有效地降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綜上所述,在對實施乳腺癌根治術的患者護理中,應用臨床護理路徑干預效果理想,不僅可以改善患者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還可以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以及滿意度,臨床上應當進一步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