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第十二人民醫(yī)院(510620)唐妮娜
武警廣東省總隊醫(yī)院(510650)張俊
難治性鼻竇炎是指病程超過6個月,經(jīng)規(guī)范用藥或手術治療仍存在鼻塞或嗅覺功能障礙等癥狀,影像檢查存在黏膜水腫、囊泡、息肉等遷延不愈的慢性炎癥改變,對于這一疾病,多提倡予以鼻內窺鏡手術治療的方式,主要借助這一精細程度高、創(chuàng)傷小的手術治療方式來達到有效治療的目的[1]。而在實際進行手術治療的過程,受患者對手術效果擔憂與手術損傷,常使得患者在術前與術中容易出現(xiàn)緊張情緒,這些情緒可引起心率與血壓升高等應激反應,繼而導致手術過程出血幾率增加,不利于手術的順利實施,所以在手術過程就需要配合實施合理的鎮(zhèn)靜鎮(zhèn)痛方案[2]。在鼻內窺鏡手術鎮(zhèn)靜鎮(zhèn)痛上,右美托咪定復合瑞芬太尼-丙泊酚控制性降壓是常用的方案,但實際應用中也發(fā)現(xiàn),右美托咪定劑量的不同對手術影響效果不一[3]?;诖?,本研究探討了不同劑量的右美托咪定復合瑞芬太尼-丙泊酚控制性降壓策略對鼻內窺鏡下手術治療的影響,具體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110例難治性鼻竇炎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患者均滿足相關的診斷標準[4]。②麻醉分級ASA為Ⅰ~Ⅱ級。③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合并嚴重肝腎功能損傷者。②凝血功能障礙及麻醉用藥禁忌者。③精神疾病患者。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患者分成甲、乙、丙、丁四組,甲乙丙三組各28例,丁組26例。四組年齡、性別與體重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附表1。
附表1 四組基線資料比較
附表2 四組不同時間段MAP、HR水平比較(±s)
附表2 四組不同時間段MAP、HR水平比較(±s)
注:與T0時刻對比,*P<0.05;與甲組對比,#P<0.05;與丙組比較,&P<0.05。
指標 T0 T1 T2 T3 T4 MAP(mmHg)甲組(n=28) 80.15±6.25 89.15±6.84* 98.71±7.45* 84.12±6.71 83.26±6.68乙組(n=28) 80.26±6.21 83.15±6.42# 87.15±6.85# 83.71±6.69 83.65±6.71丙組(n=28) 79.96±6.15 72.06±6.02#& 73.14±5.91#& 71.42±5.96*#& 71.26±5.91*#&丁組(n=26) 80.06±6.18 70.04±5.86#& 71.42±5.93#& 70.06±5.87*#& 70.23±5.89*#&HR(次/min)甲組(n=28) 77.21±5.58 94.15±6.32* 99.52±6.68* 81.26±6.12 81.21±6.11乙組(n=28) 76.95±5.57 81.16±6.03# 76.84±5.54# 78.56±5.75 76.02±5.59丙組(n=28) 77.05±5.61 73.51±5.26#& 71.84±5.21#& 68.69±5.13*#& 68.12±5.14*#&丁組(n=26) 77.09±5.62 72.41±5.24#& 72.01±5.21#& 69.64±5.18*#& 69.12±5.13*#&
附表3 各種圍術期指標對比(±s)
附表3 各種圍術期指標對比(±s)
注:與甲組對比,*P<0.05。
組別 n 控制性降壓時間 呼吸恢復時間 睜眼時間 拔管時間甲組 28 75.15±8.41 8.51±1.12 10.56±1.46 15.14±1.62乙組 28 75.26±8.42 8.46±1.13 10.41±1.45 15.56±1.66丙組 28 76.12±8.41 11.42±1.56* 18.41±2.15* 22.41±2.18*丁組 26 75.81±8.47 12.41±1.72* 20.17±2.26* 24.16±2.34*
1.2 方法 所有行鼻內窺鏡下手術治療的患者,均采取全身麻醉方式,麻醉誘導方案:靜脈注射2mg/kg丙泊酚+0.6~1.0mg/kg阿曲庫銨+2μg/kg瑞芬太尼,之后予以氣管插管機械通氣進行深部麻醉,之后以持續(xù)泵注4~8mg/(kg·h)丙泊酚+0.25μg/(kg·min)瑞芬太尼+間斷注射阿曲庫銨的方式維持術中麻醉。對乙、丙、丁組患者均在麻醉誘導前10min予以患者靜脈泵注右美托咪定,用量依次為0.5μg/kg、0.8μg/kg、1.0μg/kg,以0.5μg/(kg·h)的量維持至手術結束,對甲組則輸注等量生理鹽水。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四組控制性降壓開始前(T0)、血壓降至目標值后5min(T1)、30min(T2)、拔管后10min(T3)、30min(T4)時刻的平均動脈壓(MAP)與心率(HR)。②對比四組控制性降壓時間、呼吸恢復時間、睜眼時間與拔管時間。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使用SPSS21.0軟件做統(tǒng)計學結果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使用t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MAP、HR水平 甲組T1與T2時刻MAP與HP水平均較T0時刻提高,乙組、丙組與丁組T1與T2時刻MAP與HR水平均較甲組同一時刻降低,丙組、丁組在T3與T4時刻均降低,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附表2。
2.2 圍術期指標 四組在控制性降壓時間上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在呼吸恢復、睜眼與拔管各時間上,甲組與乙組無顯著差異,而乙組均較丙、丁更短,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附表3。
鼻內窺鏡手術是目前治療難治性鼻竇炎的首選術式,該手術方式具有微創(chuàng)、效果好及術后恢復快等優(yōu)點,然而手術具有很大創(chuàng)傷性,若麻醉不合理極容易引起手術失敗,這對患者的治療十分不利,因此需采取控制性降壓策略配合有效的麻醉方案[5]。對鼻內窺鏡手術,控制性降壓策略主要采取右美托咪定復合瑞芬太尼-丙泊酚的方案,而對這一方案,研究表明右美托咪定的用藥劑量差異對干預效果存在不同的影響[6]。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在不同時間段的MAP與HR上,麻醉誘導前使用不同劑量右美托咪定的3組患者均可明顯減緩心率與平均動脈壓,這表明右美托咪定的控制性降壓效果滿意。而在患者術后蘇醒、拔管及呼吸恢復時間上,甲乙兩組各時間指標均較丙、丁兩組更短,這說明靜脈輸注大劑量的右美托咪定可引起蘇醒延遲,而0.5μg/kg的右美托咪定的用藥量不但可穩(wěn)定患者術中血流動力學,同時也可促進患者術后早期恢復。因此,對行鼻內窺鏡手術治療的患者,應用0.5μg/kg的右美托咪定是較為合適的使用劑量,對穩(wěn)定手術過程患者的血流動力學指標及提高術后蘇醒質量具有重要意義[7]。
綜上所述,對難治性鼻竇炎行鼻內窺鏡手術治療的患者,在手術過程中可采取0.5μg/kg劑量的右美托咪定復合瑞芬太尼-丙泊酚的控制性降壓方法,使用這一方案不但能維持術中血流動力學穩(wěn)定,同時提高術后蘇醒質量,因此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