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永通
(廣東省韶關市乳源縣民族實驗學校 廣東 乳源 512700)
1.1 激發(fā)興趣,提高教學效率。初中數學是一門知識點龐雜且抽象性較強的邏輯學科,對學生的思維能力有著較高的要求,傳統(tǒng)教學模式很容易給學生留下數學學科枯燥乏味、晦澀難懂的印象,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采用信息化教學手段不僅能夠使教學模式更新穎,同時也能夠引入更加豐富的內容,增強課堂教學的生動性和趣味性,從而有效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進而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使課堂教學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
1.2 增強素質,利于思維發(fā)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引入信息化教學模式,利用信息技術的互動性和靈活性,使學生面對抽象、復雜的數學問題時思維更加活躍,拓展了學生的知識視野,從而能夠從多元化的角度來對數學題目進行分析,促進了學生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展,增強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同時信息化教學不再使教學活動局限于課堂,學生能夠借助微課來進行自主學習,對于課上未能理解和掌握的知識內容反復觀看和學習,滿足了學生隨時隨地的學習需求,夯實了學生的數學基礎,為學生的未來學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1 利用多媒體,豐富教學形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老師要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充分發(fā)揮出學生的主體作用,輕說教重引導,給予學生給多地時間去自主思考和探究,這就需要老師充分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老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生動、直觀、立體、形象的優(yōu)勢,通過圖片、視頻、軟件等多種教學形式來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啟發(fā)學生思維,增強數學知識的趣味性和生動性,消除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畏難和抵觸心理,從而更加積極主動的對知識內容展開思考和探究。以七年級“一元一次方程”這章內容為例,老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來結合教學內容引入更加豐富的生活案例,來拉近數學與學生的心靈距離。比如老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為學生創(chuàng)設生活中商場打折銷售的場景,使學生在教學情境中結合自身的生活經驗激發(fā)起學習興趣,進而積極的發(fā)散思維尋找問題的答案。
2.2 借信息技術,打造網絡平臺。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初中數學不再局限于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可以采用網絡教學的方式來實現高效的信息化教學效果。老師可以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來為學生打造網絡學習平臺,將教學過程、教學素材等教學資源進行信息化整合,使學生能夠在學校、家庭中利用網絡與老師進行互動交流,對知識內容進行數學化處理,不僅為學生呈現出更加多元化的教學手段,增加了師生間的互動,同時也大大提高了初中數學的課堂教學效率。比如“數據的收集和整理”這課,老師可以采用網課的形式帶領學生開展探究式學習,學生對于未能理解和掌握的知識內容及時反饋給老師,老師隨時調整教學內容,網絡平臺搭建起師生互動溝通的橋梁,使學生學習方法更靈活,思維更活躍,同時也有利于挖掘學生的思維潛能,突出了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
2.3 借助微視頻,培養(yǎng)自主學習。隨著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活動粘性地增加,微課作為一種新型教學模式應運而生,給初中數學信息化教學帶來了生機和活力。微課具有時間短、內容少,主題突出、內容具體、針對性強、創(chuàng)作個性化等鮮明優(yōu)勢,能夠是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注意力高度集中,并且通常僅圍繞一個主題或一個知識點展開講解,能夠有效突破數學知識的重點和難點,學生未能掌握的知識內容也能夠通過課下反復觀看來查漏補缺。老師可以引導學生借助微課開展課前預習、課后復習,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從而實現了學生知識和能力的協(xié)同發(fā)展。
2.4 用信息技術,構建評價體系。課堂評價不僅能夠給學生帶來良好的激勵效果,同時也幫助學生看到自身的不足,使學生更加努力的完善能力,提高效率。在初中數學信息化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評估,不僅評估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效果,同時也能夠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科學評價,改變了傳統(tǒng)“唯成績論”的舊觀念,用數據分析和整合來使老師對學生的實際學情擁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從而搭建起更加科學的信息化評價考核體系,輔助老師結合學生實際學情開展課堂教學設計,體現出以學生為本的新教育理念。
信息技術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廣泛應用,使教學形式更加靈活多變,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使學生感知到數學知識的價值和意義,同時也在信息技術手段的輔助下激發(fā)起學生的興趣和探究欲望,促進了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