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保珠 濟寧市兗州區(qū)東方中學
體育教學在初中階段的各個學科當中占據(jù)至關重要的地位,發(fā)展體育運動是當前教育教學的重要目標。初中體育與其他學科截然不同,在體育教學活動中,教師不僅要提高學生的體育成績,還要讓學生們對體育學科有全新的認識,掌握更多體育知識和體育技能,不斷提高學生的體育學科素養(yǎng)。初中階段的學生學習壓力較大,面臨各個學科的學習、生活,還要為中考做好充足的準備,在這樣的情境下,體育學科可以說成了學生們身心放松的一種方式。因此,體育教師應當在教學中了解學生的實際學情、心理需求等方面,掌握體育運動技能,幫助學生緩解學習上、生活上的壓力,形成健全的人格,促進中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fā)展。
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已全面推進,初中體育教學更加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加強學生在體育學習中的情感態(tài)度、邏輯思維、應變能力等方面的訓練,在進行體育鍛煉的過程中,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激發(fā)學生對體育學習的興趣和熱情。通過教師創(chuàng)設不同情境的教學模式,不斷挖掘學生的潛在能力,在課上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動力,時刻保持熱情高漲的學習狀態(tài),全身心投入到體育訓練之中,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全面提升。因此,在初中體育教師的指導下,體育課堂教學的內容更加豐富多樣,教學目標更加明確,培養(yǎng)學生團結合作精神和意志力,真正實現(xiàn)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
所謂學科素養(yǎng)就是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需要培養(yǎng)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從而形成的素養(yǎng),包括學生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及價值觀等,不同的學科有不同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的標準也是截然不同的。體育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為自主健身,其中包含三方面內容:運動能力、健康行為、體育品德。
在初中階段體育教學活動中,體育運動的認知指的是,學生在進行實際運動這一過程中,能夠對自身的素質、技能及形體起到積極促進的作用,是學生綜合素養(yǎng)體現(xiàn)之一。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心理、生理發(fā)育的重要時期,身體的成長期,需要學生對體育運動有全新的認知,通過科學合理的鍛煉方式促進自身的發(fā)育成長。在初中體育教學中,全面滲透核心素養(yǎng),能夠提高學生的體育運動技能、身體素質、身體認知等,還能鍛煉學生的速度、力量及耐力等,培養(yǎng)學生在運動中的四肢協(xié)調性和靈活性,提升學生的堅定意志和心理素質,形成終身體育精神,充分體現(xiàn)體育學科的真正價值。
所謂體育健康指的是,在體育運動訓練的過程中,學生應當充分認識到體育鍛煉對自身的身體健康、成長發(fā)展、身心素質是非常有益的,能夠提高自己的身體機能、綜合能力,對自身的成長和發(fā)展有著至關重要地推動作用。初中階段的學生思想認知在不斷提升和加強,逐漸對體育訓練有很大的積極性和行動力,豐富學生的思想認知,同時在體育鍛煉的過程中,能夠更好地與學生進行合作,感受團隊的力量,無論對學生身體健康還是心理健康都能帶來積極向上的一面。
在初中體育核心素養(yǎng)全面滲透的過程中,體育品德是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主要指的是學生在參與體育訓練過程中,逐漸形成體育精神、體育道德、體育品質,對體育學科的理解、認知在逐漸提升。初中學生要清楚的認識到,在進行體育鍛煉過程中會逐漸形成堅韌不拔的精神品格,具有頑強的毅力和耐力,讓學生在體育運動中體會群體力量、團隊力量,增加學生們的號召力、凝聚力和感染力,有效促進中學生身心健康的全面成長與發(fā)展。
在實際教學活動中,依然沿用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教師不在少數(shù),當鈴聲響起后,教師先安排學生簡單的做些熱身或廣播體操,之后會安排學生們進行跑步訓練,然后會為學生講解一下本堂課要學習的相關知識,理論知識講授完后自己會先做示范,讓學生們在原地練習,最后剩余的一些時間會讓學生自由活動。這種單一、老舊的教學模式,容易導致學生對體育學習逐漸失去興趣,并沒有真正意義上達到所預設的教學目標,學生們難以掌握體育知識和各項技能,對學生今后的發(fā)展會造成到一定的阻礙。從某種意義上來分析,傳統(tǒng)教學會讓學生思維能力、學習活動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就需要教師要積極改變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使課堂呈現(xiàn)出具有趣味、活力的教學內容,彰顯體育課堂的特色,給學生帶來更多的趣味和新鮮感。在教學內容讓進一步優(yōu)化,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搜集相關教學素材,使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多樣,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fā)展。
另外,為了能夠創(chuàng)設出符合學生內心需求的教學模式,推出更具有豐富特色的教學內容,教師可以在課上讓學生們共同討論,也可以當作是一次課堂調查,通過有效地課堂討論,能夠充分了解到學生真實想法,對于教師的創(chuàng)設是否有異議可以大膽提出自己的建議或意見,有助于學生思維發(fā)散、思維創(chuàng)新,正確引導學生討論的方向,在課堂上實施各種多樣性的教學手段,從而達到優(yōu)化課堂提升教學質量的目的。
學習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在不斷鞏固舊知識,接收新知識中學習體驗的一個過程。體育教學與其他學科有很大的區(qū)別,其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需要重視學生內在心理健康的成長與發(fā)展。在初中體育教學中,教師要對以往教學模式和教學理念改革與創(chuàng)新,讓課堂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多樣,注重于教學實踐性,在不斷學習、不斷積累中成長,設計多樣化的教學策略,合理安排課上、課中、課后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們在興趣的牽絆下能夠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并且能夠熟悉掌握所學技巧和方法,在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下鍛煉,養(yǎng)成良好的運動習慣。在初中體育課堂提高學生的運動技能,需要加強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課堂互動,兩者相互交流溝通,分享各自的運動體會和技術要領等,相互促進、相互幫助,能夠對體育運動的各項技能深入理解、全面掌握,也能夠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激發(fā)學生對體育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加強學生的體魄,有效提高學生的運動實踐能力,有利于提升初中體育課堂教學的質量。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確定交流主題是師生間開展有效溝通的必要前提和重要基礎。事實上,師生間的溝通通常都是圍繞著教學內容開展的,這就要求教師要盡可能說一些和教學無關的內容,以免出現(xiàn)將學生帶跑題的情況。當然,這并非不讓教師對教學內容進行拓展,只是在拓展過程中,教師要控制好拓展主題與教學主題的契合性,這樣方可開展高效的初中體育教學。教師一定要在學生面前有“人緣”,有一定的親和力,建立和諧、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走進學生的內心,做一名善于傾聽為學生解決問題的老師,與學生成為真正的良師益友。教師與學生的交流,能夠彰顯教師的個人魅力,通過幽默風趣的語言,加上一些肢體語言的交流,能夠給學生留下很好的印象,使學生愿意去與教師說說心里話。
在初中體育教學過程中,體育是以身體訓練為基本教學手段,通過各個運動項目的訓練,讓學生從中掌握更多的知識和技術,增強學生的健康體魄??梢哉f,技術技能是初中體育教學內容中的主旋律,也是學生身體素質發(fā)展、掌握運動技能的主要領地。在初中體育教學中,有一些運動項目中的技術比較有難度,這就需要學生要具備一個強壯的身體,還需要體育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新穎多元的教學手段進行有效教學,讓學生在訓練中提高運動技能,掌握運動技能的有效方法,從而提高中學生的身體素質。說到體育運動離不開學生的身體素質,所謂身體素質也就是人體在運動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力量、耐力、速度、柔韌性、靈敏性等機能,是一個人體質強弱的表現(xiàn)。作為中學生面對重大的學習壓力,一定要有一個良好的身體素質和健康的體魄,才能承擔起學業(yè)重任,通過科學引導、適當?shù)赜柧殻軌蛴行岣邔W生的身體機能,并落實到每一節(jié)體育教學中去。
例如,在進行田徑教學中跑步運動時,在日常生活中有的學生就喜歡跑步,從學習、生活中獲取足夠的運動經(jīng)驗和豐富的跑步知識,這樣教師就可以有目標、針對性的進行講授,并不再像以往教學讓學生們盲目訓練,在課上圍著操場跑幾圈就草草了事。在進行跑步訓練時,教師一定要指導學生的跑步姿勢、呼吸節(jié)奏,運用正確的跑步方法和技巧,能夠增加自身的耐性。還要強調的是跑步運動中的安全性,學會保護自己,保持有氧運動,注意不要跑步過多,容易導致負面影響,避免運動損傷等突發(fā)狀況。因此,教師一定要注重對學生運動能力的培養(yǎng),將所學知識能夠恰到好處地用到實際運動上,有效提高學生對體育學習的積極性和行動力,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及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的內驅力。
綜上所述,在初中體育教學活動中要加強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教師要慣用全新教學法來增加課堂氛圍,圍繞學生興趣來調動專注力。興趣是遠航的指明燈,是叢林中的指向標,是遨游天際時的探測器,教師要不斷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加強其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體育運動技巧,繼而使他們的初中體育學習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