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麗冰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推進,教育部對我國高考制度也發(fā)起了新一輪的改革,高考改革對當下中學教育有著巨大的影響力。初中地理教育也須順應時代發(fā)展要求,在教學中落實“學習生活中的地理”“鍛煉學生的讀圖能力”等教學理念。在初中地理的學習中,學生們正處于打基礎的入門階段,如果沒有掌握科學智慧的讀圖方法,在未來的地理學習中必然會面臨難以逾越的學習障礙。本文從初中地理教學中出現(xiàn)的讀圖問題入手,對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智慧讀圖能力進行了系列研究,旨在讓更多的學生能夠在初中就掌握正確的讀圖方法,讓地理學習更簡單高效。
【關鍵詞】地理;智慧讀圖;策略
初中地理教材無論是圖文并茂的地理書,還是配套的地理圖冊,無不顯示出地圖在地理教學中的重要性。地圖是地理學習的語言,如何讀圖是地理學習的入門,能夠掌握智慧讀圖的方法更是地理學習的捷徑。
包羅萬像的世界地圖,內容詳細的區(qū)域地圖……都讓學生們在讀圖的時候感到無從下手。該從哪里開始讀?獲取到什么信息?各種地理要素之間有什么直接或者間接的聯(lián)系?作為教師,目的就是引導和幫助學生讀懂地圖的語言,找到地圖要素之間的聯(lián)系,讓學生從圖中獲取有效圖文信息。只有掌握了智慧的讀圖方法,學生在進行地理學習的時候才能更加得心應手,讓每一幅圖都在腦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初中學生讀圖現(xiàn)狀分析
1.讀圖漫無目的,不知從何下手
多數(shù)剛接觸地圖的學生會被地圖上密密麻麻的地理要素弄得暈頭轉向,眾多的地理信息呈現(xiàn)在面前時,學生的著眼點變得散漫,沒有焦點,不知該從哪里讀起,讀圖也就變得漫無目的,東看看西瞧瞧,獲取的圖文信息也極為有限。
2.各類圖型不能有效分辨、篩選
隨著學習的深入,學生接觸到的圖會越來越多,區(qū)域地圖、專題地圖、抽象的圖表,甚至真實照片、3D地圖等等。讓本就讀圖能力不強的學生更容易陷入讀圖的混亂思維中,更不要說能正確的去選圖,再獲取有效的地理圖文信息了。
3.圖文轉換能力弱
學生從小開始就習慣通過文字進行閱讀與表達,對于初中地理課中出現(xiàn)的大量圖表分析,會顯得無所適從,尤其是圖文轉換的能力弱,從圖中得到的信息非常有限,再讓他們把圖片信息轉換成文字,其中的表述往往出現(xiàn)很大偏差。
4.知識遷移能力差
由于讀圖的方法沒有得到有效的引導,讀圖能力沒有得到系統(tǒng)的培養(yǎng),學生總是覺得地理難學。久而久之,學生對讀圖產生了抵觸情緒,更增大了學生在地理學習中的阻力,這種惡性循環(huán)導致學生的聯(lián)想能力、知識遷移能力、總結歸納能力就更差了。
二、培養(yǎng)學生智慧讀圖能力的策略
1.營造讀圖氛圍,培養(yǎng)讀圖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yǎng)學生對讀圖產生興趣,教師在學生剛接觸地理時就應該及時營造一個讀圖氛圍。無論在地理課堂上還是課室里,這種氛圍應該始終時刻存在。
課堂上,教師可以適當安排各種各樣的小型讀圖比賽,如小組繪畫氣候直方圖比賽、等高線地形圖解讀比賽等等,課堂的比賽不宜太長,以簡單易操作為主,10分鐘到20分鐘內可以完成的競賽最好。在一個學期當中,還可以安排一些年級的大型比賽或者趣味讀圖問答等,有競爭的壓力,學生才有學習的驅動力,氛圍也就搭建起來了。
在課室內,除了張貼各種世界、中國的地圖外,還可以擺放各種地理書籍,甚至把學生比賽的優(yōu)秀作品張貼起來,課余時間地理讀圖自然也就成為了學生談論的話題。這種讀圖氛圍一旦帶動起來了,學生的興趣自然而然就來了。
2.遵循讀圖步驟,養(yǎng)成良好讀圖習慣
地理讀圖步驟應該包括:第一步讀圖名。地圖的名稱一般包括地點和內容,甚至還有些具體到時間、范圍。如,《中國一月平均氣溫的分布》《世界各大洲或地區(qū)人口數(shù)(2010年)和平均人口增長率(2005-2010年)》,從這些詳細的圖名中,我們能迅速了解地圖所展示的內容,也能明確讀圖的方向與目標,這樣做能夠避免因漫無目的地瀏覽地圖而浪費時間又毫無收獲。
第二步讀圖例。圖例是地圖的語言,通過圖例的閱讀,能總體把握圖中主要的地理信息,從而提高讀圖的有效性和針對性。圖例的正確解讀就能幫助我們解決很多地理問題。如閱讀《澳大利亞礦產資源分布圖》,僅從圖例中就可以確定澳大利亞的礦產資源種類以及有哪些是主要的礦產資源。
第三步確定位置。圖名、圖例的正確解讀后,確定地理位置就變得簡單。我們可以從圖中的文字、輪廓、經緯度、海陸分布、相對位置等等多種信息來進一步確定地圖展示的位置在哪里。位置是影響氣候的重要因素,氣候又會進一步影響農業(yè)、工業(yè)、風俗習慣等人文地理,所以地理位置的準確判斷對于讀圖解題非常重要。
第四步篩選有效信息。地圖里呈現(xiàn)的地理要素非常多,學生要培養(yǎng)智慧讀圖能力,能從繁雜的信息中摒棄多余的信息,有針對性地篩選有效信息,這是讀圖成敗的關鍵。篩選有效信息必須聯(lián)系讀圖任務,帶著問題有目的地去讀圖,才能把握住圖中的關鍵信息。
第五步準確分析信息。把握住讀圖任務的關鍵點,找出有效信息后,用所學的相關地理知識與讀圖任務展開聯(lián)系。把位置、地形、氣候等自然地理要素逐一分析,推斷該區(qū)域的區(qū)位優(yōu)劣勢,然后再進一步分析人文因素、區(qū)位發(fā)展方向等,運用這樣層層遞進的分析方法,把有效地理信息準確分析到位,有助于理解地圖信息,完成讀圖任務。
3.應用讀圖知識,加深讀圖理解
應用是加深學習記憶和理解的好方法,相信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體會,那就是老師講了幾十遍,都不如自己實際操作一遍記得清楚,這就是應用的魅力?!皩W習生活中的地理”是地理教學中需要時刻貫穿的教學理念,把課堂地理知識、讀圖方法運用于生活中,不但可以理論聯(lián)系實際,解決生活中出現(xiàn)的地理問題,還可以鞏固所學知識,加深理解記憶。
比如,在學習中國鐵路分布的相關知識時,學生面對交錯縱橫的鐵路線進行記憶時會容易產生錯亂。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比賽的形式在課堂中進行“實戰(zhàn)模擬”,列出一定的要求和條件,通過設計各種旅游路線的做法,就可以讓學生在“實戰(zhàn)”中對中國的交通路線圖加深理解和記憶,甚至可以加上沿途的風景名勝介紹,這樣的話既對中國交通路線相關知識點進行了學習,也可以借助名勝古跡極大地提升學生的讀圖興趣,將學習效率最大化。
三、培養(yǎng)學生智慧讀圖能力的意義
讀圖是初中地理學習中的“半壁江山”,如果沒有相應的讀圖能力作為支撐,那么學生在地理學習的過程中必然感受到很大的學習阻力。培養(yǎng)學生智慧讀圖能力的意義在于學生無論是面對學習還是生活中出現(xiàn)的地理問題的時候,能夠用這種能力從容地解答問題。只有掌握了這種能力,才能夠在地理的學習過程中感受到地圖的魅力,感受到地圖帶來的方便,讓地理學習不再艱難,真正讓地理學科成為生活中的一門學習課。
培養(yǎng)學生智慧讀圖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教師也需要發(fā)揮智慧,創(chuàng)造條件不斷地對學生進行引導和指導,這樣地理教學才能達到更好的效果,讓新課程改革更加深入徹底,也讓學生們在教師有智慧有方法的教學中掌握更多實用的學習技巧,讓地理讀圖不再艱難。
參考文獻:
[1]李新靜.淺談學生地理讀圖能力的培養(yǎng)[J].科技經濟導刊,2019,27(15):171.
[2]單連宏.淺談初中地理教學中對學生讀圖能力的培養(yǎng)[J].中國校外教育,2016(02):54.
[3]劉平華.淺談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讀圖能力與技巧[J].中國校外教育,2014(01):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