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鵬
(鄭州市管城回族區(qū)第二人民醫(yī)院中西醫(yī)結(jié)合科,鄭州 450000)
慢性肺源性心臟病(CPHD)是嚴重影響人體健康的疾病,臨床以肺動脈壓升高及肺循環(huán)阻力為主要特征,患者常伴有勞動耐力低下、氣短、喘息、咳嗽等癥狀,易合并心力衰竭發(fā)作,危及生命安全[1]。目前,西醫(yī)常通過吸痰、抗感染等治療CPHD心力衰竭,在一定程度上可控制病情,但整體治療效果欠佳。祖國醫(yī)學將CPHD心力衰竭歸于“肺脹”“心悸”“喘證”等范疇,認為病變在肺,并累及心、腎等諸臟,可誘發(fā)水腫、心悸等癥狀[2]。生脈飲屬于中成藥,有養(yǎng)陰生津、益氣的作用,常用于心悸氣短、氣陰兩虧[3]。芪附湯源于《魏氏家藏方》,可溫陽利水、益氣固表。鑒于此,本研究探討采用芪附湯合生脈飲輔助治療CPHD心力衰竭的效果。報告如下。
選擇鄭州市管城回族區(qū)第二人民醫(yī)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CPHD心力衰竭患者86例,經(jīng)本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盲抽法分為2組,各43例。觀察組男25例,女18例;年齡43~75歲,平均(61.24±5.75)歲;病程2~18年,平均(10.78±2.33)年;心功能分級Ⅱ級20例,Ⅲ級11例,Ⅳ級12例。對照組男26例,女17例;年齡42~75歲,平均(61.56±5.81)歲;病程2~18年,平均(10.62±2.15)年;心功能分級Ⅱ級19例,Ⅲ級12例,Ⅳ級12例。2組上述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西醫(yī)診斷,符合《內(nèi)科學》[4]中CPHD診斷。2)中醫(yī)診斷,CPHD符合《呼吸病學:喘證》[5]中痰熱郁肺證,主癥:喘急,咳嗽,咳痰;次癥:便干,尿黃、口渴喜飲,煩躁;舌脈:舌紅,脈滑數(shù)。心力衰竭符合《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6]中心腎陽虛型,主癥:畏寒肢冷,動則氣喘,乏力,氣短,心悸;次癥:面色灰青,腹脹便溏,尿少浮腫;舌脈:舌質(zhì)有齒痕或淡胖,脈沉細。以上主癥及次癥各具備≥2項可確診。
1)納入標準:①符合以上中、西醫(yī)診斷標準;②無嚴重精神系統(tǒng)疾病者;③無其他肺部疾病者;④患者及其家屬均知曉并自愿接受治療。2)排除標準:①先天性心臟病、急性心肌梗死;②肝腎功能不全;③惡性腫瘤;④不能配合治療或中途退出。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治療。給予利尿劑、強心及擴血管藥物等,并解痙平喘、吸氧、化痰止咳,控制呼吸道感染及心力衰竭。持續(xù)治療4周。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chǔ)上,采用芪附湯合生脈飲輔助治療。生脈飲(河南省奧林特藥業(yè)有限公司,規(guī)格:20 mL·支-1)口服,10 mL·次-1,3次·d-1;同時給予芪附湯,藥方組成:黃芪50 g、雞血藤30 g、地龍30 g、冬瓜皮30 g、葶藶子30 g、當歸20 g、川芎20 g、赤芍20 g、茯苓20 g、白術(shù)20 g、澤瀉20 g、桂枝20 g、豬苓15 g、甘草10 g、太子參10 g、附子10 g,1劑·d-1,水煎服,取藥汁300 mL,分別于早晚飯后服用。持續(xù)治療4周。
1)治療4周后,比較2組治療效果。評估標準[7]:臨床控制,癥狀積分降低≥95%;顯效,癥狀積分降低≥70%且<95%;有效,癥狀積分降低≥30%且<70%;無效,癥狀積分降低<30%。治療總有效率為臨床控制率、顯效率及有效率之和。
2)分別于治療前及治療4周后,比較2組心肺功能,監(jiān)測左室射血分數(shù)(LVEF)、用力肺活量(FVC)及1 s用力肺活量(FEV1),并計算FEV1/FVC。
3)記錄2組嘔吐、惡心等不良反應(yīng)發(fā)生情況。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7.67%,高于對照組的81.4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治療效果對比
治療前,2組心肺功能指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4周后,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LVEF、FEV1占預(yù)計值百分比升高,F(xiàn)EV1/FVC降低,且治療前后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心肺功能對比
2組患者均無明顯不良反應(yīng)。
近年來CPHD發(fā)病率不斷增長,其病因主要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由于胸廓、肺動脈血管、肺組織慢性病變,影響肺組織功能及結(jié)構(gòu),進而增加肺動脈壓力及肺血管阻力,而在失代償期易與心力衰竭合并發(fā)作,會進一步影響患者生存質(zhì)量,故實施積極的治療尤為重要。
目前,西醫(yī)對于CPHD心力衰竭無特效治療方法,常針對其癥狀實施解痙平喘、吸氧、化痰止咳等治療,以控制病情。祖國醫(yī)學在CPHD心力衰竭治療方面經(jīng)驗豐富,認為病因在肺,因病久傷肺,致肺氣耗散,而累及臟腑,致陽氣不固、脾肺兩虛,且疾病全程血瘀與水濕互結(jié),以血瘀痰飲水濕為標,脾肺心腎陽虛為本,故對此類疾病需祛痰化飲、健脾補腎、溫陽利水[8]。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治療4周后,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更高,LVEF、FEV1占預(yù)計值百分比升高,F(xiàn)EV1/FVC降低,表明CPHD心力衰竭患者采用芪附湯合生脈飲輔助治療效果較好,可有效改善心肺功能。生脈飲由五味子、麥冬、紅參構(gòu)成,其中五味子可補腎寧心、益氣生津、收斂固澀,麥冬可清心除煩、益胃生津、養(yǎng)陰潤肺,紅參可益氣攝血、復(fù)脈固脫。臨床研究[9]證實,生脈飲適用于CPHD心力衰竭患者,可降低心肌耗氧量,使冠狀動脈血流量增加,進而促進心肌血氧供給恢復(fù),并具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可改善血黏度,有效調(diào)節(jié)微循環(huán);同時加強心肌收縮力,改善心輸出量,進而提高心功能。在此基礎(chǔ)上加用芪附湯,其方中黃芪可利水消腫、益氣,雞血藤可行血補血,地龍可利尿通淋,冬瓜皮、葶藶子可利水消腫、瀉肺降氣,當歸可活血、補血,川芎可祛風止痛、活血行氣,赤芍可活血祛瘀、清熱涼血,茯苓可斂氣、寧心,白術(shù)可燥濕利水、健脾益氣,澤瀉可滲濕、利水,桂枝可助陽化氣、溫經(jīng)通脈,豬苓可利尿滲濕,甘草可祛痰止咳,太子參可生津潤肺、益氣健脾,附子可補火助陽、回陽救逆。且現(xiàn)代藥理研究[10]證實,芪附湯中附子、黃芪、桂枝等,可減輕心臟負荷,提高左心室收縮功能,并增強心肌收縮力,改善心功能;同時可通過增加機體組織灌注,以改善肝臟淤缺、氧血問題,進而減輕心肌損傷,緩解氣短、心悸等癥狀。
綜上所述,CPHD心力衰竭患者采用芪附湯合生脈飲輔助治療效果較好,可有效改善心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