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世想
(浙江省教育科學研究院附屬實驗學校,浙江 杭州 310004)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對體育課而言,開始部分中準備活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無論對學生的生理還是心理調節(jié)都不可或缺。生理上通過有氧的準備活動,讓肌肉獲得氧氣,從而克服器官的生理惰性,使得肌肉進入工作狀態(tài)的時間減少。此外,通過準備活動,體溫逐漸升高,減少肌肉與韌帶的粘滯性,提高肌肉組織的興奮性,避免運動損傷。心理上通過準備活動,使學生注意力集中;通過趣味性的游戲,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為此后的教學奠定一定的基礎。準備活動的量和時間是根據(jù)準備活動的內容來確定的。準備活動要有適宜的運動負荷,一是可以達到課課練的效果,二是為此后的學習奠定基礎。準備活動的負荷量不宜太大,否則學生容易疲勞,學生準備活動的心率控制在110—130次/分鐘較為合適。準備活動的時間則結合整節(jié)課的時間考慮,一般控制在5~10分鐘左右。
2.1 組織形式
準備活動的組織形式包括行進間準備活動(個人準備活動、小組準備活動)和原地準備活動(個人準備活動、小組準備活動)。準備活動具有多樣性的特點,例如,教師在原地或行進間組織學生做肢體活動,也可通過組內合作活動,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協(xié)作能力。體育教師安排課的準備活動時要形式多樣,避免每次課類似,綜合考慮教學內容、學生學情和場地器材等因素,運用準備活動的多種形式,創(chuàng)設情景教學,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
2.2 準備活動的類別
體育課準備活動內容一般可分為三類,一般性的準備活動、專門性的準備活動和常規(guī)活動。一般性的準備活動主要是指全身關節(jié)、韌帶活動練習,常見的有頭部運動、擴胸運動、弓步壓腿等等,這些練習可以在原地進行四個八拍的練習,也可以在行進間中穿插關節(jié)的活動,目的是充分拉伸韌帶、伸展身體,避免運動損傷;專門性的準備活動是針對基本部分的學習內容而制定的練習,通常有一些輔助性練習,比如學習跨欄跑,教師可組織學生做行進間擺動腿、起跨腿欄側模仿練習。
對于球類項目的教學,體育教師可以準備一些有針對性的球性練習,以此來加強學生的球感。比如足球的顛球、左右拉球、帶球練習等,來培養(yǎng)學生球感;常規(guī)性的準備活動一般有隊列隊形練習或一些趣味游戲,游戲環(huán)節(jié),可以與主教材相結合,但部分游戲的出發(fā)點在于提高學生身體素質。
3.1 認識不足,定位不準
認識指導實踐,如果教師與學生對準備活動的作用沒有正確的認識,則教師的備課、學生的活動質量都會大打折扣。學校普遍存在的現(xiàn)象是教師和學生在思想上還不夠重視準備活動。一些教師只注重一般性的準備活動,認為關節(jié)活動是主要的,準備活動顯得枯燥乏味;一些教師縮短準備活動的時間,甚至還有不做準備活動的情況。從學生方面看:隨著課程改革的推進,體育選修課內容開設的增多,學生們對于準備活動不重視甚至忽視,做熱身運動時懶懶散散,應付了事,喜歡直接就開始上基本部分的內容。教學中老師也可常常發(fā)現(xiàn),耐力測試前,學生不愿進行熱身跑,認為那是浪費體力。這些情況反映出學生對準備活動的作用和意義認識不足,反映了學生的精神狀態(tài)和學習態(tài)度。
3.2 重視不夠,質量不高
現(xiàn)在普遍存在的現(xiàn)象是準備活動形式單調乏味。關節(jié)運動雖有一定的韌帶拉伸作用,但對身體的刺激小,幾乎沒有運動負荷,準備活動自然就達不到質與量的要求。這歸根到底與教師的態(tài)度和要求有關。只有教師重視準備活動,認真?zhèn)湔n,組織練習,才能保證準備活動的質量。
3.3 形式單一,內容枯燥
慢跑、關節(jié)活動,仿佛已經(jīng)成為既定的準備活動模式,準備活動內容過于陳舊,組織形式單一,教師缺乏創(chuàng)新意識和精神。雖然慢跑、關節(jié)拉伸能夠起到一定的活動效果和熱身作用,但難以調動學生們學習的熱情,束縛了學生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且課堂氛圍枯燥乏味,不利于師生情感交流。
3.4 以模仿示范為主,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受制約
新課程標準要求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當前,準備活動的一般方式是教師在前面示范講解,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活動,學生以模仿、跟做為主。雖達到肢體拉伸的目的,但難以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比如,教師可以安排學生結合課的教學內容分組討論,自主決定本次課準備活動和組織形式,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熱情和培養(yǎng)學生的組織能力。
4.1 增強認識,提高重視度
就體育教師而言,首先要端正自身態(tài)度,不能隨意應付,流于形式;其次要有目的、有計劃地加強對學生的教育,必要時舉一些運動損傷的例子,讓學生明白準備活動作用與意義。學生要應積極配合體育老師,主動參與學練。只有思想上充分重視,態(tài)度認真,積極練習,認真做好準備活動,才有利于此后運動技術的學習與掌握。
4.2 創(chuàng)新形式,突顯主體
豐富的組織形式,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激情,改變對準備活動的認識。準備活動是體育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即使是在準備活動環(huán)節(jié),也要始終把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放在中心地位,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傳統(tǒng)的準備活動,更多的是在教師的帶領下,學生跟隨的簡單肢體活動,束縛了學生主體地位,這樣的方式已經(jīng)不能滿足學生的運動需求。學生自主性及創(chuàng)新能力需得到鍛煉,教師可以采用分組形式,小組隊員結合課的內容、場地和器材自行創(chuàng)編發(fā)揮主體性,創(chuàng)編準備操,安排準備活動。在發(fā)揮學生主體性的同時還培養(yǎng)了學生團結協(xié)作、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筆者曾觀看過一個教學視頻:一名體育教師利用跳繩操帶領學生做了兩節(jié)運動操,而后要求學生自主創(chuàng)編運動繩操,最后學生們一齊練習。這種方式一是活動了身體,二是激發(fā)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欲望,培養(yǎng)了學生的能力。
4.3 角度審視,追本溯源
從學生心理角度看,學生心理逐漸趨向于成熟,已經(jīng)具備了獨立思考、判斷的能力,因此簡單的游戲已不能滿足學生日益增長的鍛煉需求,準備活動內容、組織形式固化,不僅效果不好,還容易起到反作用。因此體育教師要選擇合適的游戲活動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此外,學生興奮度過高或過低都不利于基本部分的學習。
從隊列隊形角度看,傳統(tǒng)的學生列隊方式是四列橫隊站立,教師在前面帶領學生做準備活動。如果通過螺旋跑、并隊、列隊、成圓形等多樣的隊列隊形,可以打破傳統(tǒng)的站位方式,給學生以新鮮感,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同樣,根據(jù)不同的場地、器材的情況,教師可以本著多樣性的原則,開發(fā)場地器材的多種用途,比如安排穿越障礙物,設計情景教學,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從合作分組的角度看:通過分組學習,組內討論,培養(yǎng)學生團結協(xié)作的精神。教師讓學生分組,組內學生在組長的帶領下進行練習。此項練習一是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培養(yǎng)體育骨干,帶動組內同學一起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二是通過組與組相互比較,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4.4 活動內容,搭配主教材
準備活動質量的保障,有利于后期教學活動的開展。首先,教師要嚴格要求自己,準備活動安排應由易到難;其次,教師示范位置與示范面的選擇要方便學生的學習。教師應以“鏡面”示范為主,利于學生觀察示范動作。第三,準備活動的負荷要有評價標準。這就要求體育教師做到精講多練,加大練習的密度,達到熱身目的。體育教師可以根據(jù)主教材的需要,把一般性與專門性準備活動相結合,專門性的準備活動,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做一些模仿、輔助性的練習。比如跨欄坐練習,通過一些簡單的輔助性練習,幫助學生迅速進入狀態(tài),為基本部分的學習做好鋪墊。此外,結合本堂課的教學內容,教師可以講述有關此項運動的趣聞樂事,引導學生做好準備活動的練習。體育游戲活動是學生喜愛的準備活動,教師可以安排體育游戲活動,既達到學生熱身的目的又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體育游戲無固定模式,游戲可從無器械過渡到有器械,也可采用多媒體播放,學生跟做的方式。一些體育教師自編球操,選擇合適的音樂背景,達到了學生熱身的目的,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節(jié)奏感和韻律感。
一名新時代的體育教師不僅要認真?zhèn)湔n,勤反思,深鉆研,創(chuàng)新體育課的準備活動形式、內容,設計符合學生身心健康特征的準備活動、練習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要把準備活動與體能培養(yǎng)相結合,合理搭配主教材,避免學生運動損傷的發(fā)生,為體育課基本部分的順利進行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