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向榮
學前教育專業(yè)幼兒體育基本動作教學探析
郭向榮
(泉州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福建 泉州 362000)
基本動作是人體基本活動能力。在學前教育專業(yè)體育課程里應貫穿體育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重視幼兒體育基本動作的技能學習,提高學生的組織能力,教學中通過樹立明確的學習目標,結合幼兒體質健康測試的內容,按照動作分類進行教學,并增加組合動作、將情景化游戲貫穿始終等策略以達到最優(yōu)化的教學效果。
學前教育;體育;基本動作;教學策略
基本動作是人體的基本活動能力,指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必須掌握的、最基本的技能,主要包括走、跑、跳躍、投擲、鉆、平衡與攀爬等。形成正確的基本動作,提高各種動作的能力,是幼兒園體育教育的重要內容。關于幼兒體育基本動作的研究相對較早,1981年的《幼兒園教育綱要》中就提出了“發(fā)展幼兒體育基本動作,使他們動作靈敏、協調、姿勢正確”。2012年《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提到“發(fā)育良好的身體、愉快的情緒、強健的體質、協調的動作、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兒身心健康的重要標志,也是其他領域學習與發(fā)展的基礎”。這表明政府組織高度重視幼兒體育基本動作的培養(yǎng),對幼兒在體育基本動作方面應達到的目標進行了詳細的界定。作為培養(yǎng)學前教育師資的院校,在職前的體育課程教學中,有責任貫穿幼兒體育基本動作的教學,培養(yǎng)幼師生的體育素養(yǎng),增加體育技能儲備,在體育教育教學中,從幼兒體育基本動作教學目標的設定、教學內容的選取、教學策略的運用等方面精心設計,爭取取得最優(yōu)教學效果。
汪超提到基本活動能力是身體的基本技能,是通過人體的運動動作得以表現,因此基本活動能力中的各種能力對應著各個基本動作,如走步、跑步、跳躍、投擲、攀登、鉆、爬等[1]。許卓婭提到基本動作是人體最基本的活動技能,是人們在生活和生產勞動中的實用技能,也是鍛煉身體的重要手段[2]。
綜上所述,幼兒體育基本動作是人體最基本的活動技能,是人體健康體適能的基礎,基本動作具有相對穩(wěn)定的結構,又有一定的規(guī)格要求,包含八個基本的運動動作,分別是走、跑、跳、投、鉆、爬、攀、平衡。
基本動作是實現幼兒體育活動的重要手段,又是實現幼兒體育活動的重要目標和內容,通過基本練習可以鍛煉整個身體,提高和發(fā)展幼兒身體素質。在學前兒童基本動作教學中,通過理論講解使幼師生明白為什么學習基本動作,學習目標是什么,在意識形態(tài)層面讓幼師生先對基本動作有一個正確的定位和認識,在學習中才能具有更強的針對性。通過實踐教學以及經驗豐富的教師分享教學心得,在教學中制定的目標為:
2.1知識目標。掌握基本動作的教學內容、動作要領、健身價值、易犯錯誤及糾正方法。熟悉動作技能形成的過程,即泛化階段、分化階段、鞏固階段、自動化階段。
2.2能力目標。學生能夠正確地做幼兒體育基本動作,掌握重點基本動作的開始和結束姿勢,動作的方向和路線,動作的速度、節(jié)奏,動作的協調等。
2.3素質目標。不僅教學生做動作,還要讓學生說出動作的名稱,懂得如何糾正錯誤動作,利用基本動作來創(chuàng)編體育游戲,鍛煉學生的組織能力。
基本動作的主要內容包含走步、跑步、跳躍、投擲、鉆、平衡、攀登等,以下主要就每項內容中,重點教學內容和拓展性教學內容進行闡述。
行走,人體移動最基本、最自然、最容易和最省力的一種運動方式。教學中,強調兩臂自然擺動、落地要輕、上體保持正直等。學生在熟練掌握基本走的動作后,再進行拓展性走的練習,最后進行走步游戲的教學,如老狼老狼幾點鐘。教學內容見表1。
表1 走步的教學內容
分類內容 重點自然步走 拓展高抬腿走、大步走、前屈向前走(大象)、前腳掌走(舞蹈家、巨人走、小貓)、半蹲走(大猩猩、矮人走、老爺爺走)、頂腳向前走、彈簧步走(小鳥飛)、全蹲走(小鴨子走)、側身并步走、交叉走、倒退步走
跑步是人體移動最快的一種運動方式。跑步是幼兒日常生活的基本活動技能,同時又是鍛煉幼兒身體的重要手段。跑步時,上體保持正直,兩臂自然擺動,同時強調合理的呼吸配合。跑的游戲較多,經典的有十字接力跑,貼膏藥等。重點練習內容為:自然跑步、擺臂練習、接力跑(迎面接力、十字接力)、四散追逐跑;拓展練習內容為:原地小步跑、跨大步跑、后踢腿跑、高抬腿跑、曲線跑、側身跑、躲閃跑、繞障礙跑、在窄道上跑。
跳躍的教育是發(fā)展幼兒下肢爆發(fā)力、彈跳能力、協調性、下肢力量等的一種運動方式。一般分為準備、起跳、騰空和落地四個階段。準備階段包括助跑和原地兩種。跳躍的內容相對較多,重點的教學內容為原地向上縱跳、立定跳遠、并腳向前變向跳、單腳連續(xù)跳、從高臺上跳下、跳繩、助跑跨跳等。經典的游戲有跳房子、小袋鼠找媽媽等。重點練習內容為:原地向上縱跳(小猴子摘桃)、立定跳遠、并腳向前變向跳、單腳連續(xù)跳、從高臺處跳下、跳繩(跳呼啦圈)、助跑跨跳;拓展練習內容為:分腿跳躍障礙物、手臂支撐跳躍、立臥撐跳、前后分腿(左右交叉)跳躍、跪跳起、原地轉圈跳、兔跳、跳蹦床。
投擲教育是發(fā)展兒童上肢肌肉力量、身體協調能力及結合器械對投擲物進行有效控制的重要途徑。一般分為投準和投遠兩類。強調速度和力量的結合,合理的動作、合理的角度,以達到最有效的投擲結果。在投擲過程中常伴隨著腰、腹、背、腿部以及視覺運動能力的綜合運用。投擲的內容較多,重點的教學內容應為單手肩上投準和投遠,雙手胸前投擲,雙手肩下向上拋擲;拓展練習內容為:單手肩下向前拋滾、單手肩下側向投擲、雙手肩上向前投擲、雙手肩上向后投擲、雙手肩下向后拋滾、雙手肩下側向轉體拋擲。
爬行的練習強調人體上下肢和軀干的配合。爬行運動對身體的全面發(fā)展非常有效,表現在四肢力量、背肌力及腹部力量的發(fā)展,靈敏性和協調能力的提高。重點練習內容為:手膝著地爬、肘膝著地爬(蝸牛爬)、手腳著地爬(猴子爬)(向前、向側)、匍匐爬行;拓展練習內容為:并手并膝爬(毛毛蟲爬)、多人協同爬、倒退著爬。
鉆是日常生活中實用的身體活動技能,鉆的技術動作主要是低頭、彎腰、緊縮身體,屬于非周期性動作。鉆的活動來鍛煉幼兒腰椎關節(jié),增強幼兒腿部和腰背部的肌肉力量,發(fā)展幼兒的靈敏性、柔韌性、平衡能力。重點練習內容為:正面鉆、從鐵架下或圓圈中鉆過、側面鉆、鉆過長長的小山洞。
在坐、立、走、跑、跳和其他各項身體活動中,保持身體平衡是人的一項基本活動能力。平衡能力是全身處于穩(wěn)定狀態(tài)的能力,這項活動能力的水平直接關系到人的運動能力、生活能力、勞動能力等能力的發(fā)展。發(fā)展幼兒的平衡能力,有助于提高學前兒童前庭系統(tǒng)的機能和運動系統(tǒng)的功能,改善中樞神經系統(tǒng)對肌肉組織及內臟器官的調節(jié)功能,為身體活動的順利進行提供保障。學前兒童的平衡動作分為兩大類,一種為靜態(tài)性平衡,一種為動態(tài)性平衡。教學內容見表2。
表2 平衡的教學內容
分類內容 重點靜態(tài)性平衡提踵練 拓展兩手叉腰單腳站立、腿后舉 重點動態(tài)性平衡平衡木上走或跑 拓展閉目直線行進、前腳掌走、在間隔物上走、原地轉圈、滾翻
攀的動作主要有攀登和攀爬[3]。攀的動作能增強幼兒四肢肌肉力量的發(fā)展,尤其是手的抓握能力的發(fā)展,促進幼兒的平衡能力、靈敏能力和協調能力等身體素質,同時對幼兒良好的心理品質和自信心的形成有很大的幫助。重點內容為:攀爬障礙物、攀登肋木;拓展內容為:懸垂、爬樓梯。
幼兒體育基本動作教學內容比較多,如何在有限的教學時數內,達到最優(yōu)的教學效果,是值得商榷的問題。
幼兒體質健康測試是幼兒園健康教育的一部分,為制定幼兒健康活動的目的、內容、方法提供了科學的依據,對促進幼兒體質發(fā)展有積極的指導意義。幼兒體質健康測試的內容主要由兩部分組成,一是身體形態(tài);另一部分是身體素質。身體形態(tài)包含了身高、體重;身體素質測試指標包含:10米往返跑、立定跳遠、網球擲遠、雙腳連續(xù)跳、坐位體前屈、走平衡木。
在基本動作教學中,選取的內容要和幼兒體質健康測試的內容進行對接,六個反映幼兒身體素質的項目作為重點內容進行詳細介紹和練習,不僅教授幼師生正確地做動作,而且教會學生掌握幼兒體質健康的測試方法和記錄方法。讓學生從認知上對幼兒體質健康測試有一個全面地了解,為走上工作崗位進行幼兒體質健康監(jiān)測奠定基礎。
按照走步、跑步、跳、投擲、鉆、爬、攀登、平衡等的分類動作進行教學,因為教學內容比較多,教學時數有限,在教學中每個動作先進行重點動作的教學,然后再進行動作拓展練習,最后結合重點動作進行游戲教學。要求學生掌握重點動作的要領、要求和動作規(guī)格,學會觀察并判斷動作的正誤,幫助及糾正錯誤動作。在單個動作進行教學后,可將幾個動作串聯起來進行教學,增加教學的趣味性,如鉆鐵圈―手膝著地爬―助跑跨跳―投準―原地轉3圈―走平衡木―高臺跳下(寬15-20cm)。
幼兒體育基本動作純粹為了教動作而教而考,沒有融入游戲當中,這樣只達到了教學目的之一;教學目的之二是把學過的動作融入到游戲當中。每節(jié)課至少要介紹一到兩個基本動作相關的情景化體育游戲讓學生體驗,比如走的游戲(如:聽我指揮;紅燈停、綠燈行;老狼老狼幾點鐘;我要慢慢長大;三打白骨精等等),將與走步相關的游戲融合在基本動作教學里面。另外,課前將學生分為若干小團隊,利用探究學習把所學的基本動作和其他學科的知識進行融合,創(chuàng)編情景化體育游戲,在課堂上進行組織教學,培養(yǎng)學生組織教學能力。
《指南》對3-6歲幼兒動作發(fā)展的目標進行了詳細的闡述,通過基本動作的練習,使幼兒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動作協調、靈敏;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手的動作靈活協調。根據不同年齡段幼兒的生理特征,詳細闡述了幼兒體育基本動作的練習內容和教育建議等。如3-4歲的練習內容有:(1)走:沿地面走直線;雙腳交替靈活地上下樓梯;能行走1公里左右;(2)跑:分散跑;快跑15米左右;(3)跳:雙腳連續(xù)向前跳,單腳連續(xù)向前跳2米左右;(4)投:雙手向上拋球、單手將沙包向前投擲2米左右;(5)懸掛:雙手抓杠懸空吊起10秒等[4]。在教學中通過理論講解讓學生掌握《指南》中提出的幼兒基本動作知識。
基本動作的考核,采用教一項后挑幾個動作考核,以考促練,帶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在走、跑、跳躍、投擲動作教學后,挑選了助跑跨跳和投遠這兩個內容每生必考,高跳下和投準則是教師決定單、雙號學生考查。在平衡、鉆、爬、攀登學習后,又挑選了6個動作(正面鉆與側面鉆、手膝爬與手腳爬、俯臥和側臥匍匐爬),由教師決定單雙號學生的考試內容。通過這樣的考試,學生學習的認真程度有所提高,課余時間和上課之前都能夠見到學生自覺練習。
基本動作的考核在過程性評價的基礎上增加結果性評價,全部動作學習完后,教師挑選兩串動作,把動作串聯起來讓學生重復練習,模仿幼兒園里的“闖關”體育活動,考核采用二選一的方式,讓學生加深動作要領和運用方法。(1)繞障礙跑-走平衡木-雙腳行進跳-手膝著地爬-沙包投準;(2)原地運球8次-匍匐爬行-在直線兩側跳-走平衡木-沙包投遠。
幼兒體育基本動作是幼兒園體育活動一項基本的練習內容,如何讓幼師生在職前既能學習到必需的基本動作技能,又能更好地融入游戲教學,以及掌握每一項內容的教學意義和健身價值是值得進一步探討和研究的課題。
總的來說,隨著社會的向前發(fā)展,幼兒園對教師的要求亦在不斷變化。我們在體育教學中亦應與時俱進,不斷更新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把學生職前學習與今后的職業(yè)相聯系,使幼兒體育基本動作的教學更有針對性,不斷改變教學思路,才能為社會培養(yǎng)出合格的幼兒教師。
[1]汪超.幼兒園體育活動設計與指導[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5.
[2]許卓婭.學前兒童體育[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03.
[3]劉馨.學前兒童體育[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
[4]教育部.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S].2012.
Analysis of the Basic Movement Teaching of Preschool Education Specialty
GUO Xiangrong
(Quanzhou Preschool Education College, Quanzhou 362000, Fujian, China)
郭向榮(1982—),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體育教學與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