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瓊
睢寧縣人民醫(yī)院普外科,江蘇 徐州 221200
近幾年,隨著人們生活方式和飲食結構的不斷轉變,臨床上發(fā)生胃癌的患者不斷增多[1-2]。在治療該病癥的過程中,目前臨床主要采取的手段為手術切除,其可對腫瘤細胞轉移、擴散進行抑制,促使患者生存期有效延長,但術后因患者還需采取綜合治療,如免疫增強、化療等,嚴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3-4]。而通過對患者實施院外延續(xù)性護理,對于改善患者負性情緒,提升其術后恢復效果尤為關鍵,借助微信公眾平臺對患者實施延續(xù)性護理,可極大的提升護理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且可顯著提升患者生活質量[5]。因此在胃癌術后患者中實施基于微信公眾平臺的延續(xù)護理,效果良好,報告如下:
1.1臨床資料 選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胃癌術后患者80例,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40例?;颊呋A資料:實驗組年齡41~75(57.8±6.8)歲;男/女為26/14;TNM分期:鱗癌6例、腺鱗癌9例、腺癌25例;病理分型:Ⅰ期4例、Ⅱ期20例、Ⅲ期16例。對照組年齡值為42~76(58.4±7.2)歲;性別比例男/女為25/15;TNM分期:鱗癌7例、腺鱗癌10例、腺癌23例;病理分型:Ⅰ期2例、Ⅱ期21例、Ⅲ期17例。各組一般資料經統(tǒng)計學檢驗,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在圍手術期,所有患者均接受功能指導、飲食干預、病情監(jiān)測、術前準備、健康指導、心理疏導、并發(fā)癥預防護理等。對照組應用常規(guī)出院指導,即責任護士在患者出院前對其信息進行核對,并對其家庭住址、電話聯(lián)系方式等予以記錄,然后進行電話隨訪,兩周一次,家庭隨訪一個月一次?;诖藢嶒灲M應用基于微信公眾平臺的延續(xù)護理,具體為:(1)成立延續(xù)性護理小組:由微信平臺管理員、責任護士、護士長、主治醫(yī)生等共同組建,入組成員要求工作能力強,責任心強,細致耐心,臨床經驗豐富等,并接受相應的教育培訓,涉及患者指導技巧、知識上傳方法、微信公眾號運行等,患者心理特征、生活習慣、病情變化由責任護士、主治醫(yī)生共同評估,并將結果向小組全部成員進行反饋。(2)建立微信公眾平臺:由護士長、責任護士、主治醫(yī)生等共同商討平臺需要傳播的治療新進展、胃癌術后自我護理和疾病相關知識等。微信公眾號、微信群等的建立和運行由微信平臺管理員負責,并負責傳送健康教育知識。微信公眾平臺具體功能包括5項:①咨詢指導:即患者及其家屬可根據自身病情以及術后情況等在平臺上進行咨詢,以獲取針對性的指導和詳細解答等。②互動抽獎:涉及游戲環(huán)節(jié),即對胃癌術后相關知識予以正確回答后,則可參與互動抽獎,提高患者及家屬參與的積極性,同時將胃癌防治知識利用獎品作為媒介或載體進一步進行宣傳。③胃癌防治:即對胃癌防治原則予以貫徹,并將胃癌知識對患者進行普及,促使患者及其家屬能規(guī)范自身行為,并正確認識胃癌,以消除相關危險因素。④交流論壇:即督促患者與患者之間開展互動學習和自行交流,針對個別患者存在的疑惑或提出的疑問等,由管理員負責糾正和解答,以提升患者希望水平,從而增強患者戰(zhàn)勝疾病的勇氣和信心。⑤每日推送:即將康復知識建議每日進行推送,需包含胃癌術后自我護理經驗、日常起居注意事項、飲食指導、用藥指導、心理疏導等。
1.3觀察指標 比較兩個組別護理依從性(通過自制量表做出評估,分值100分滿分,90分以上為完全依從、65-89分為部分依從、65分以下為不依從。)、生活質量(通過健康調查簡表[6](SF-36,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進行評估,包括精神健康、情感職能、社會功能、精力、一般健康狀況、軀體疾病、生理職能、生理機能等,各項均為100分滿分,分值越高越好。)、希望水平(通過Herth希望量表[7](HHI,Herth Hope Index)進行評估,包括與他人保持親密關系、采取積極的行動、對未來和現實的積極態(tài)度等三個方面,采取1~4級評分,分別對應非常同意、同意、反對、非常反對等,總分48分,分值越高越好)以及總滿意率(通過發(fā)放自制問卷進行調查,分為不滿意、滿意、一般等)。
2.1護理依從性對比 兩個組別護理依從性對比發(fā)現,實驗組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表1 兩組護理依從性對比[n(%)]
2.2兩組生活質量評分觀察對比 兩組各項目生活質量評分對比發(fā)現,實驗組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表2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對比分)
2.3兩組希望水平評分觀察對比 兩組希望水平評分對比發(fā)現,實驗組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表3 兩個組別希望水平評分觀察對比分)
2.4兩組總滿意率觀察對比 兩組總滿意率對比發(fā)現,實驗組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表4 兩個組別總滿意率觀察對比[n(%)]
在醫(yī)院護理中,延續(xù)性護理是其一種有效拓展和延伸,此種護理模式可保證患者在出院后獲得良好的護理干預[8]。針對胃癌術后患者,由于其術后患者生活和飲食習慣改變,胃容量顯著減少,或使用化療藥物后副作用,所以極易產生一些不良情緒,從而對術后恢復造成不利影響。以往傳統(tǒng)延續(xù)性護理開展的方式主要為門診、電話隨訪等,無法獲得及時有效的康復信息,因而導致患者術后恢復欠佳[9]。而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科學的發(fā)展,人們生活和工作中手機微信獲得了廣泛應用和推廣,且閱讀微信成為了信息獲取的重要途徑[10]。通過對患者開展基于微信公眾平臺的延續(xù)性護理,獲得了患者和醫(yī)護工作人員的重要關注和重視,其作為一種全新的護理模式,可在患者出院后提供更好的延續(xù)服務和護理指導。通過設立微信公眾平臺,并提供咨詢指導、胃癌防治、交流論壇、每日推送等,則可促使患者明確術后護理知識,并豐富自身的認識和經驗,從而進一步提升生活質量[11]。本研究中,兩個組別護理依從性、各項目生活質量評分、希望水平評分、總滿意率等對比發(fā)現實驗組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有統(tǒng)計學價值。可見,在胃癌術后患者中基于微信公眾平臺的延續(xù)護理具有顯著優(yōu)勢和價值。
綜上所述,在胃癌術后患者中基于微信公眾平臺的延續(xù)護理的效果顯著,即可有效提升患者依從性和希望水平,還能改善患者生活質量,且其普遍滿意,值得推廣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