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紫嫻
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區(qū)恒湖小學
新課標在與時俱進,現(xiàn)如今素質(zhì)教育已經(jīng)提上了教育的重要日程,對于小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來說,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就顯得尤為重要。開放式教學是能夠提供學生開放性思維和開放性行為的一種教學模式。因此教師能夠靈活的運用開放式教學,對于小學語文課堂是一種很大的進步,哪怕對于其他學科的學習也是很有幫助的。只有語文思維開拓了,其他學科才有創(chuàng)新的基礎。對此而言,采用開放式教學,提高學生的課堂有效性,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
小學語文教材,從一年級的拼音識記,到六年級的較長篇課文的理解,小學語文的知識點可以說是由淺入深,怎么讓學生從拼音順利的過渡到課文的理解,對教師來說也是一個不小的考驗,小學生的學習往往都是以興趣為主,只有興趣才能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新課改的大背景里對教師的要求是:更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因此在小學語文的課文理解的教學中,教師應該采用開放式教學,挖掘?qū)W生的興趣,鍛煉他們克服困難的信心和毅力。[1]這樣的課堂才能擺脫枯燥,更有創(chuàng)新,也更具人性化。
例如《小毛蟲》這一課,教師可以通過相關(guān)的視頻和圖片讓學生觀看,有條件的可以事先準備一條小毛蟲,讓學生直觀的看到,小毛蟲是一個小小又脆弱的蟲子,但是它卻很努力,知道“每個人都有自己應該做的事。”之后再讓學生進行討論,為什么喜歡這樣的小毛蟲,在課后教師可以安排相關(guān)的實踐作業(yè),讓學生學會在課堂之外的地方自己去獲取知識或者經(jīng)驗,這種開放式教學的效果比傳統(tǒng)灌輸式的教學好很多,因為學生具有自主性,他們更關(guān)注自己感興趣的東西,這就無形中把課堂的知識,轉(zhuǎn)化為了學生自己的知識,并且學以致用。
教師上課之前備課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huán)節(jié)。一個成功的教學課堂,能讓老師和學生都得到良好的體驗。教案每個老師都有,但是并不適用所有的學生,因此教師在備課之前,應該根據(jù)自己班上學生的知識水平,學習能力還有興趣方向等方面,寫出適合自己學生學習的一個教案。從教學設計和方法手段等方面做出調(diào)整,只有花足夠多的時間備課,才能在課堂上充分發(fā)揮,調(diào)動起學生的積極性。
例如對于《明天要遠足》這一課,教師可以提前準備一些外出遠足的圖片或者視頻,讓學生對出去遠足有一定的興趣,在上課前甚至可以開展一個小小的討論,讓學生說說什么是遠足,然后再由淺入深,引領(lǐng)學生閱讀課文,體會情感。對于《我多想去看看》這一課,在準備對這一課進行教學前,就可以在平時與學生的閑聊中搜集素材,看看學生最想去的地方是哪里,或者去過哪里等,到了上課的時候就可以針對他們感興趣的話題進行引導,孩子們本身喜歡的地方,就會積極的各抒己見,只有課堂的氣氛活躍了,才能為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提供良好的條件。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具有學習自主性。學生有不同的學習習慣和知識基礎,因此形成了不同的學習狀態(tài)。平時的課堂作業(yè),學生學的一就是一,更多的是照搬老師講的知識,思想和環(huán)境比較局限,開放式作業(yè)能讓學生開放思維,在不同的環(huán)境里能激發(fā)學生的不同潛力。作為教師,要尊重孩子的個體差異,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多鼓勵他們學會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2]
例如在學習《樹之歌》這篇課文的時候,教師在上完課后,可以讓學生回去之后找自己喜歡的樹,觀察一下自己喜歡的樹有什么特點,樹的葉子什么形狀,樹的葉子在不同的季節(jié)是否有不同的顏色,什么樣的樹在南方可以見到,什么樹卻看不到等。這樣學生就能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做出調(diào)整,提交適合自己的作業(yè)內(nèi)容。這種作業(yè)不僅能讓學生易于掌握,而且可以各抒己見。
俗話說付出是肯定會有回報的,對于小學語文教學來說,開放式教學是提高孩子學習能力和發(fā)展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一個有效方法。本文從培養(yǎng)孩子對學習課文的興趣開始,再進一步對教師的備課和作業(yè)設計提出要求。在開放式教學上,教師應該多花心思去了解孩子,探討開放式教學對孩子的有效策略,對不同的學生運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同時在以后的工作中,改進自己的教學方式,真正和孩子們?nèi)跒橐惑w,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并從中學到知識,這樣的教育才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