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 夢/四川師范大學
李達1890年出生于湖南省冷水潭市的一戶普普通通的農(nóng)民家庭。19世紀末期,民族危機使中國正面臨著以前從未有過的挑戰(zhàn)。李達剛好在這樣艱苦的充滿抱怨的環(huán)境下長大,李達所經(jīng)歷的來自底層人民的苦難生活,讓他從少年時便懂的民間疾苦。由于中國在那個歷史時期的境遇是非常糟糕的,一種愛國行動在李達覺得行不通的情況下,他便改變思路,他從最開始的想利用教育來救國受時局的影響而轉變?yōu)橄胍门d辦實業(yè),努力學習科學技術的方法來改變中國當時的糟糕境遇。但是,經(jīng)過長時間的摸索,李達并沒有看到工業(yè)和科技能給中國帶來的希望,同時,他也受到了俄國十月革命勝利的影響,從此,便開始了他漫長的宣傳時間馬克思主義的道路,這在他自己說來就是要:“走俄國人的路”這樣的信仰也讓他后來的人生道路都在為在中國宣傳馬克思主義而奮斗而堅守。學習和把馬克思主義付諸實踐也成為了他救國救民最大的決心,這樣的信念也伴隨了他的一生。
李達說:“我之所以要選擇來日本進行留學生活,就是抱著這個目的去的”。1913年和1917年李達曾經(jīng)前后兩次遠赴日本去求學,目的就是學習日本在理科方面的優(yōu)勢技術,李達憧憬著可以實現(xiàn)“實業(yè)救國”的愿望。
1917年我們聽到了來自俄國的好消息,俄國的十月革命取得了勝利,這樣消息大大的鼓舞了我們的士氣,以李達為代表的中國青年知識分子仿佛看到了未來的光明,看到了來自馬克思所帶來的希望,于是李達開始嘗試接觸馬克思的著作,開始研究關于馬克思的理論內(nèi)涵,并且在我們國家人民的反抗斗爭實踐中,看到了我們所要走的道路方向。在當時北洋政府的的腐敗統(tǒng)治下,根據(jù)自己的以往的信念,通過興辦實業(yè)來拯救中國的想法是行不通的,“我們要想站起來,我們廣大人民必須先團結起來,一致對抗腐朽的統(tǒng)治集團,團結一致的堅定自己的革命道路,由于有了俄國的革命的借鑒意義,我們的道路具有了一定的自信,我們要深入的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向俄國的革命道路汲取教訓”。李達學習馬列主義的目的非常的清晰明了,就是回報國家,拯救中華民族于危亡之中,拯救國家,拯救民族。李達的學文報國之路也由此開啟。
李達同志宣傳學習馬克思主義,并怎樣的把其帶到中國來,是有自己的見解的,因為當時的國人很少接觸馬克思的著作,甚至接觸到了,也很難理解其真正的內(nèi)涵,李達同志深知這種現(xiàn)狀,所以,他整理翻譯并且努力編寫了大量的與馬克思主義理論有關的作品,其中,1919年6月18日李達發(fā)表一篇影響頗深的短小的文章,名字叫作《什么叫社會主義?》。文章比較短小,但是其中所闡述的內(nèi)容卻比較的具有內(nèi)涵。
在這之后的幾年時間里,李達再接再厲,繼續(xù)翻譯大量的著作,當時的中國需要這些文本的支撐來尋找和探索符合中國人的民族道路。很好的在中國傳播了馬克思主義學說,這些著作中有馬克思對于全世界的工人運動的科學描述,也有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深刻內(nèi)涵,更有人們關心較少的婦女解放思想,還有些對俄國的革命和俄國所走道路的科學描述,人們開始理解在俄國施行的社會主義這一制度。在這些思想的指引下,我們的國民開始把馬克思主義付諸實踐,開始在我們的社會進行社會革命,以此來拯救國家名族于水火之中。
1930 年前后的一段時間內(nèi),李達對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被籠罩在了白色恐怖的陰影之下,但是李達仍然堅持在國內(nèi)宣傳馬克思列寧主義,堅持對馬列主義進行攻讀研究,這段時期李達的宣傳可謂是對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做出來突出的功績,其中他在嚴峻的形式下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研究以及發(fā)表代表作,也標志著李達對馬列主義研究的學術巔峰時期的到來。當時,李達為了符合我們當時抗戰(zhàn)的需求,編寫出了我國第一部馬克思主義哲學方面的教科書:《社會學大綱》這本教科書意義重大,由此我們建立了自己的具有我們國家獨特氣質(zhì)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教學體系。侯外廬曾指出:“20世紀30年代我國致力于馬克思主義宣傳和研究的黨內(nèi)外眾多學者中,就達到的水平和系統(tǒng)性而言,無一人出李達之右”。這種高的評價,足以說明李達在這里的貢獻意義的非凡。
在這段時間里,李達翻譯的著作數(shù)以上兩部意義最為重大,1932年,李達創(chuàng)辦了筆耕堂書店,繼續(xù)出版馬克思主義學說相關的理論書籍。直至30年代的中期的時候,李達累計發(fā)表了13本理論書籍,為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做出來巨大的貢獻。此外,在宣傳唯物辯證法方面,李達還翻譯了:“《理論與實踐的社會科學根本問題》、《辯證法唯物論教程》,《世界史教程》”等書籍,為辯證唯物主義在國內(nèi)的傳播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基礎。在新時代,我們廣大的青年朋友應該向李達的精神學習。
李達在這個時期的在國內(nèi)的宣傳,為中國人提供了重要的學習唯物辯證法的理論依據(jù),李達對馬克思主義的研究,符合我們中國的國情,并且為了我們廣大的人民群眾學習唯物辯證法提供了我們自己的理論條件,為我們解決中國當時的問題提供了思想支持。其中這期間,在著作:《社會基礎知識》,一書中,李達深刻的分析了我國的國情和當時革命形勢,剖析的非常的獨到和深刻,他提到,中國的社會性質(zhì)不比其他國家,當時的中通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這么一個內(nèi)憂外患的形勢之下,我們關注內(nèi)患,鏟除封建的殘暴統(tǒng)治者,還要關注外患,我們要堅決的抵抗外敵的侵略。這兩種歷史使命使得我們革命具有全民族對外的性質(zhì),還有對內(nèi)爭取民主的性質(zhì)。當我們能夠完成這兩個使命的時候,我們必將與世界人民一道,共同走向發(fā)展的未來。
建國以后的時間,主要是基于毛澤東提出了要馬克思主義哲學要體現(xiàn)一個大眾能接受的態(tài)勢,李達作為當時的帶頭人,首先提出了自己所認為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大眾化的辦法和思路,毛澤東 在1951年 8月、1952年 9月、1954年12月這三個時間分別收到了李達同志的三封回信,信件的內(nèi)容對于當時不懂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很大一批黨內(nèi)外干部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他們不懂馬克思主義哲學,對于其中的一些概念思維混亂,主要問題在于我們當時的通俗讀本太少,關于唯物辯證法的通俗的專著太少,所以,毛澤東指出,我們的黨員干部和理論學者要首先對哲學有所了解,其次是對專業(yè)的哲學概念清晰明了,最后要讓廣大的群眾懂得哲學。李達根據(jù)毛澤東的指示,并結合自己的研究內(nèi)容對馬克思主義哲學大眾化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這段時間,李達對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的貢獻主要在于:首先他能夠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我們發(fā)現(xiàn)歷史,以及我們的黨的發(fā)展歷程,能夠激發(fā)人們對新鮮事物的探索興趣,這方面李達的觀點主要是,要認真學習毛澤東的思想和哲學理念,學習他的敏銳的洞察力。要讀的懂毛澤東的著作,要能夠從著作中汲取營養(yǎng),我們學習我們黨的發(fā)展歷程的目的就是加深對我們黨的認同感,堅定我們向前走的步伐。李達對毛澤東的社會觀的重視,也證明了這樣一位頗具影響力的馬克思主義研究者對毛澤東社會觀的認可,對毛澤東對時局的把握,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解讀的正確性,英雄所見略同,二位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齊心協(xié)力讓中國的發(fā)展道路明朗了起來,讓中國的未來之路有了依據(jù)。
此外,李達全力解說毛澤東的《實踐論》和《矛盾論》,這兩本著作被李達解釋給讀者以后,毛澤東的思想體系中的哲學部分的思想被人們所認同,在《〈實踐論〉 解說》 中,李達堅持初心,用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理論來引導我們建設新中國的主要的實踐。在這里,李達強調(diào)了認識論的重要性,認識論作為唯物辯證法的基礎的重要意義所在,在這里也充分肯定了實踐的重要性。李達明確指出,憲法是我們國家的重要性根本大法,屬于上層建筑的領域,經(jīng)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所以我們的憲法是符合當時我國的經(jīng)濟現(xiàn)狀的,這點也符合哲學的思想路徑,在憲法中,我們充分肯定廣大人民即廣大無產(chǎn)階級的利益,為無產(chǎn)階級某幸福,我們國家制度也要符合無產(chǎn)階級的需要,我們所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制度也符合廣大無產(chǎn)階級的利益需求,這部憲法反映了消滅剝削的美好愿景,也是我們的新中國確立的第一部基礎的根本的大法,我們將以此為基礎來發(fā)展我們的法律事業(yè),建設好我國的社會主義制度,為社會主義建設而貢獻我們的努力。以此來共同實現(xiàn)我們的共同愿望。
使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符合我國的文化歷史特征,以此來更好的推動我國的社會建設,使我們理解起來有點困難的馬克思主義真正在中國的社會中扎下根。在與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的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基礎下,科學的建設我們社會,建設我們的國家,也為我們?nèi)〉蒙鐣髁x建設的勝利提供重要的理論保證,這將使全黨的力量自己廣大群眾的力量團結在一起,行程強大的精神動力。在正確的思想指引下,我們也必將取得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勝利。李達同志以及廣大的知識分子對馬克思主義的不斷研究,并且將其得到最大程度的傳播,他們的兢兢業(yè)業(yè)的工作態(tài)度,也感染了廣大的群眾要用科學的客觀的眼光去看待馬克思主義的科學內(nèi)涵,研究哲學要有嚴謹?shù)难芯繎B(tài)度,要深入理解馬克思主義的精髓所在。即要認識到實踐的重要性,馬克思主義我們知道其也包括恩格斯的科學理論,所以要求我們要同樣的態(tài)度對待恩格斯的科學的理論,要明確馬克思和恩格斯理論的時代意義,我們也要以此為基礎并且結合我國的具體國情不斷的豐富和發(fā)展更加符合現(xiàn)實的馬克思主義理論。馬克思主義之所以是具有系統(tǒng)性的理論體系,具有與時俱進的科學品質(zhì),符合我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美好愿望需要,我們的新中國需要在這種理論的指引下,在廣大人民群眾的努力下,科學合理穩(wěn)步的發(fā)展建設。
李達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堅守用盡了他畢生的精力,將近五十年的辛勤付出,讓我們中國有了具有自己特色的馬克思主義,我們能夠結合自己的國情科學的發(fā)展馬克思主義,能夠領會到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奧秘所在,能夠很好的利用豐富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李達的奉獻值得我們永遠銘記。他的思想歷程對于我們理解中國現(xiàn)代思想文化發(fā)展史和馬克思主義傳播史有重要意義。李達同志的誕辰一百年紀念大會上,胡喬木對李達同志的貢獻進行高度的贊揚,他評價李達同志為:“堅持真理,不屈不撓,身體力行,萬世師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