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秋萍
現(xiàn)代語言學家威多森認為,“口語交際”的本質(zhì)在于“交際”,強調(diào)是一種聽說雙向的互動性實踐活動。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逐漸感受到因口語交際能力強而獲得的便利,或因口語交際能力弱而帶來的阻礙,因此口語交際能力越來越受到重視。但是,口語交際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通過長時間、有方法的教學、滲透得來的??梢哉f,小學階段是學生口語交際發(fā)展的黃金時期。
一、小學語文口語交際的地位及現(xiàn)狀
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用“口語交際”代替了“聽說訓練”,并且對學生提出了明確要求:“具有日??谡Z交際的基本能力,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運用口頭語言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p>
小學語文統(tǒng)編教材中新設置了專門的口語交際模塊,教師須利用口語交際課來培養(yǎng)、提升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但實際上,小學語文口語交際的學習現(xiàn)狀卻存在各種問題:一是口語交際教學時間不足,對于專門的口語交際模塊,大部分教師利用一節(jié)課的時間,要完成學生聽、說、交際技巧、評價等是很難實現(xiàn)的;二是對口語交際教學內(nèi)容缺少研究,多重視寫字與閱讀;三是容易忽視口語交際情境的作用,教學內(nèi)容僅局限于教材本身;四是缺乏有效的評價標準,使評價流于片面;五是學生不重視口語交際能力的提升,沒有學習的興趣與欲望。上述種種情況,都不利于學生提高口語交際能力。
二、小學語文統(tǒng)編教材口語交際教學的策略
教師該如何有效發(fā)揮口語交際教學的指導作用呢?以下是我對小學語文統(tǒng)編教材三年級下冊的口語交際教學策略的一些思考。
1. 明確口語交際的教學目標與教學內(nèi)容
(1)明確教學目標。三年級屬于小學的第二階段。根據(jù)《語文課程標準》的劃分,小學第二階段(三、四年級)對于學生口語交際能力,要求能用普通話交談,學會認真傾聽,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請教,就不同的意見與人商討;聽人說話能把握主要內(nèi)容,并能簡要轉(zhuǎn)述;能清楚明白地講述見聞,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講述故事力求具體生動。三年級下冊教材對口語交際中的表達能力、傾聽能力、要養(yǎng)成的交際習慣有明確的目標指示:
(2)把握教學內(nèi)容。按照交際目的的不同,交際話題的類型可分為以下幾種:獨白類、交往類、介紹類、議論類和表演類。三年級下冊教材共安排了4次口語交際,第一單元“春游去哪兒玩”、第二單元“該不該實行班干部輪流制”都屬于議論類的交際話題,需要學生進行討論交流,學會勇于發(fā)表自己的想法;第七單元“勸告”屬于交往類的交際話題,在日常生活中常用,需要學生注意說話的口吻,還要多從別人的角度想問題;第八單元“趣味故事會”屬于獨白類的交際話題,著力培養(yǎng)學生大膽發(fā)言、聲音響亮、不怯場的能力,需要教師利用豐富多彩的趣味活動來進行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2. 設計豐富的口語交際活動,寓教于樂
(1)善于創(chuàng)設口語交際話題情境。情境教學是教師常會用到的教學方式,創(chuàng)設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情境,能夠讓學生更容易理解課文。在口語交際教學中運用情境所發(fā)揮的作用尤其明顯。從三年級下冊的口語交際類型與內(nèi)容看,都是非常貼合學生生活實際的,但如果只是簡單地拿來就用,或者僅局限于教材提供的情境,還是不夠的。
(2)創(chuàng)設更為具體的情境,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如第七單元“勸告”,學生在情境中訓練“勸告”的時候,教材提供了兩種情境:一是如果遇到有同學違反交通規(guī)則,橫穿馬路,你會怎樣勸他們?二是如果遇到表哥喜歡玩電腦游戲,一玩就是一整天,你會怎樣勸他?兩種情境都是學生比較熟悉的,但是不夠具體。針對勸說同學橫穿馬路的情境,教學時,可以在教材的基礎(chǔ)上創(chuàng)設更為具體的情境,比如借助電腦設備,把情境畫面化甚至動畫化,讓學生化身為里面的一個目擊者,激發(fā)學生勸告的欲望:有同學橫穿馬路,你上前進行勸告——是站在馬路中央進行勸告,還是先把他拉回人行道進行勸告?當人行道有很多人的時候,你是直接在人群中對其進行勸告,還是把他拉到比較少人的地方進行勸告?創(chuàng)設更為具體的口語交際情境,更能切實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3)創(chuàng)設不同的情境,打破口語交際對象的局限性。如第七單元“勸告”,教材提供的情境,所要勸告的對象是同學、表哥,與學生同輩,或者是年齡相差不大的人,學生勸告起來沒有心理壓力,只需要注意不用指責的口吻、站到別人的角度進行勸告即可。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更多的對象——熟悉的人、年長的人進行勸告。如爸爸在家里抽煙,嚴重影響了家人的健康,你應該怎樣進行勸告?奶奶省吃儉用,有時爛掉了的蘋果、已經(jīng)掉到地上不能再吃的食物,總是說沒關(guān)系,照吃不誤,你應該怎樣進行勸告?面對這樣的長輩,學生除了注意不能用指責的口吻,還要根據(jù)他們的性格特點采取最容易讓他們接受的方式進行勸告。這樣創(chuàng)設不同的交際情境,就打破了口語交際對象的局限性。
(4)善于設計與口語交際教學內(nèi)容有關(guān)的趣味游戲。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設計與之相關(guān)的游戲,對知識的學習或者鞏固都是十分見效的,學生能在玩中學習、在玩中有所收獲,真正實現(xiàn)了寓教于樂的教學思想。在口語交際中,創(chuàng)設與口語交際教學相關(guān)的游戲活動,更能起到激發(fā)學生交際的欲望。
如第八單元“趣味故事會”?!叭の豆适聲睂儆讵毎最惤浑H話題,如果單純地讓學生搜集故事、講故事、評故事,那么這個故事會就缺少了趣味,而開展相關(guān)的游戲活動就能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如在班級里舉行一次“故事大王”比賽,參加的選手需要一層層地闖關(guān)進入決賽,如此通過趣味游戲激發(fā)學生的表達能力和參與度,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5)善于利用思維導圖進行口語交際的教學
思維導圖對于三年級學生來說并不陌生,教師已經(jīng)開始教學生用思維導圖來整理課文的脈絡,從而能很好地復述故事。在口語交際的過程中,令人頭痛的是“不知道說什么”。此時此刻,利用思維導圖,可以大大豐富學生口語交際的話題,理清說話的脈絡。
如第一單元“春游去哪兒玩”。春游是學生非常向往的事情,如果教師問學生最想去哪兒春游,相信學生都說得出來,接著問學生為什么想去那個地方春游,學生肯定也會七嘴八舌地說出很多。但是,哪些需要說、哪些不需要說,哪些重點說、哪些簡單說,哪些重復了,可以合并說,相信這就難倒學生了。學生說的推薦理由很多,我們可以理解為一棵茂盛的大樹,這棵大樹未經(jīng)修剪,雜枝太多,一點都不美觀。想要使之條理清晰、詳略得當、重點突出,吸引別人眼球,我們可以借助思維導圖來完成。
教師可以讓學生在紙上寫下一個要推薦的地方,然后把值得推薦的理由呈現(xiàn)在紙上(畫出來);接著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并分享各自的畫作。小組推選一幅畫作進行分享,說說推薦理由,老師從兩個方面進行指導:一是美景方面,二是活動方面——有什么美景值得大家去,有什么活動值得大家玩。經(jīng)過討論梳理,形成思維導圖,根據(jù)思維導圖就可以有條理地推薦春游的地方了。沒有展示的學生可以根據(jù)展示和老師的講解,創(chuàng)作屬于自己的思維導圖。
3. 設計形式多樣的口語交際教學評價
口語交際課堂中,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尤為重要。評價一定要及時,并且多加鼓勵,學生才會有信心進行口語交際。除了“及時”和“鼓勵”,評價的多樣化、具體化及標準化也是十分重要的。
傳統(tǒng)的口語交際教學的評價方式比較單一:評價人單一,基本是教師評;評價方式比較單一,基本是口頭評價。為豐富口語交際教學的評價方式,我們還可以加入學生自評和學生互評;評價呈現(xiàn)形式不局限于口頭評價,可以根據(jù)每次口語交際的不同內(nèi)容,設計不同的評價表,使評價多樣化、具體化、標準化。
4. 延伸生活,促進提升
語文學習應該與生活實際相結(jié)合,充分發(fā)揮其作用,口語交際模塊更是語文生活化的具體標志。但是,源于生活,更要用于生活。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把所學的口語交際技巧延伸到具體生活中,不斷促進自己口語交際能力的提升。
如學習了“春游去哪兒玩”,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星期六日或者寒暑假的時候,學生可以向家長推薦一個適合這個時間、適合一家大小的游玩地方,并且清晰、有條理地說出推薦的理由。又如學習了“該不該實行班干部輪流制”,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在家里,與爸爸媽媽一起討論“該不該實行家務輪流制”,學生運用口語交際技巧表明自己的觀點,說清楚理由,共同制定一個合理的家務輪流制度。再如學習了“勸告”,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我們可以對晚上經(jīng)常玩手機玩到夜深,嚴重影響身體健康的爸爸進行勸告,用上“勸告”里學到的技巧,不用指責的口吻,多從別人的角度著想。
三、結(jié)語
小學語文統(tǒng)編教材中,從低年級開始,就著重有階梯、有系統(tǒng)、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口語交際能力的提升。目前,口語交際教學依然處于不斷探索的階段,教師們要改變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模式,明確口語交際教學目標,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真正做到寓教于樂、多樣評價,讓學生樂于參與口語交際學習,切實提高自身口語交際能力與語文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