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瓜面包樹
今年夏天,網(wǎng)劇《隱秘的角落》大火,不少人沉迷其中不可自拔,又嫌劇情不夠“黑暗”,便找來原著《壞小孩》細讀。
看完原著后,不少網(wǎng)友不僅佩服紫金陳的邏輯,更驚詫于其文筆:“葉馳敏停頓了一下,過了幾秒,眼淚就如蘭州拉面般滾了出來?!笔聦嵣?,除了紫金陳,很多作家在寫作時都會用一些另類比喻句來輔助讀者理解。今天,就來帶大家看看文學作品中的那些魔幻比喻句。
比黑洞還神秘莫測
眾所周知,“比喻”由三部分構成:本體+喻詞+喻體,是用人們相對熟悉的喻體去輔助理解陌生的本體,或將本體描述得更加生動形象。
所以,對作家來說,要想寫出一個精彩的比喻句,還是得在喻體上下功夫。喻體選得好不好,也能間接體現(xiàn)出作家的水平。
有些作家是腦洞型選手,擅長選擇那些奇奇怪怪的喻體。明明本體和喻體之間差了十萬八千里,但仔細琢磨又覺得是那么回事,不禁開始佩服起作家神奇的構思。
心事重重的奧德賽輾轉反側,苦思難眠,像一根翻烤的大香腸。
——荷馬《奧德賽》
作為一部偉大的文學作品,《荷馬史詩》中的這個描寫可謂相當接地氣。把躺在床上輾轉反側的奧德賽比喻成翻烤的大香腸,一面烤焦了就換另一面,這描寫是不是有急躁感了?
那是我第一次認真看她。在那之前,她給我的印象只有戴眼鏡這一點。她三十一歲,但在我看來要年輕一些,鵝蛋臉小巧精致,鼻梁像用尺子畫出來的一般筆直。這樣一張臉,再戴上眼鏡,不禁讓我聯(lián)想到奧特曼。
——東野圭吾《黎明之街》
小巧的鵝蛋臉,像尺子畫出來一般筆直的鼻梁,怎么想都是一個美女形象,然而作者的聯(lián)想?yún)s是——奧特曼!
沒有比這更貼切的比喻
上文這些比喻句中的喻體多是一些和本體風馬牛不相及的事物,讓讀者嘆服于作家豐富的聯(lián)想能力。
接下來的這些喻體都是一些生活中常見的事物,用來做比喻格外貼切,讓你分分鐘對作家的文筆佩服得五體投地。
玉清的臉光整坦蕩,像一張新鋪好的床,加上了憂愁的重壓,就像有人一屁股在床上坐下了。
——張愛玲《鴻鸞禧》
玉清的臉就像一張平整的床,憂愁的時候就像有人坐在了床上。這描述真的相當貼切,“大神”不愧是“大神”。
綠子在電話那頭靜靜地聽著,沉默無聲,仿佛全世界的細雨落在全世界的草坪上。
——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
除了想象力的確絕,估計也是“我聽見雨滴落在青青草地”的原型。
(玖墨摘自微信公眾號“字媒體”,IC PHOTO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