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思敏
烏魯木齊第十中學
2016年,教育部辦公廳發(fā)布了《關于2016年中小學教學用書有關事項的通知》。《通知》明確,從2016年9月1日起,將義務教育小學和初中起始年級“品德與生活”“思想品德”教材名稱統(tǒng)一更改為《道德與法治》。新教材突出了情感體驗、道德實踐和活動性學習方式。整個教材的設計及教學歸宿是超越知識,指向價值教育。那么到底該如何上好一節(jié)初中道德與法治課,讓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富有活力呢?根據(jù)自己這一段時間以來的教學實踐和切身體驗,本文結合教師自身體驗,從提前備課、巧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貼近生活幾個方面探討了這個問題。
教學是需要提前用心去準備的,包括對提出什么問題、在什么時候提問、可能會提問哪些學生、可能會有怎樣的答案、學生會有哪些回答以及針對學生的回答如何點評、知識點之間如何過渡等都要有通盤的考慮和設計。只有提前備課,教師才能做到心中有數(shù),教學才能有明確的目標和針對性,學生也才能真正做到學有所獲。一堂課是否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取決于教師是否提前準備過。提前備課,把握教材,預設學生回答,是上一堂好課的前提。備課,首先要備教材,通讀教材,了解本課的知識框架,然后閱讀教師用書,教師用書上面有教材的所有解讀,合理利用教師用書,對于教師處理整合教材是非常有幫助的。備教材還要與本課相關的配套練習,做練習可以幫助教師更好的把握教材知識的重難點,考試可能考什么,從哪個方面考,教師在授課的時候才能更有針對性和實效性。其次備學生。一位教育學家曾經(jīng)說過“假如讓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學僅僅歸結為一條原理的話,那么,我將一言以蔽之,影響學習的唯一重要因素,就是學生已經(jīng)知道了什么。要探明這一點,并應據(jù)此進行教學”。所以,備學生就要對學生有全面的了解,包括認知水平、已有知識和心理特征等。全面了解學生情況將會讓教師更好的把握課堂,教學設計也將更有針對性。
多媒體的應用如同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中注入了一股新的血液。在多媒體的幫助下,學生已經(jīng)不再局限于單純地聽老師講課和回答老師的問題。教師利用多媒體將有趣的圖片、悅耳的音樂、精美的視頻等很好的結合在一起,使得原本課本上枯燥乏味的事例活靈活現(xiàn),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擴展了的學生的思維,開闊了學生的眼界,同時也使得課堂氛圍更好,重點難點知識得到有效突破,確有畫龍點睛之效。例如,在講授道德與法治八年級上冊第六課第二框《做負責任的人》時,我提前讓學生將課本上的探究活動中文字對話錄制成音頻插入多媒體課件中,讓原本顯得有些枯燥的對話鮮活了起來,也增加了學生課堂的參與程度。活用了課本和多媒體,讓這堂課也富有生機和活力。這也確實應了那就話,同“生”得清如許,為有“媒體”水來。所以說,將多媒體技術應用到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上,在教學方面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在學生學習方面調動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新課程標準》中指出:“可利用情境模擬與角色扮演等形式開展教學活動,這類活動是為了讓兒童獲得某些難以身臨其境去學習的體驗、經(jīng)驗、知識等,而有目的的創(chuàng)設某種情境。此類活動的關鍵是要讓兒童獲得體驗感,演技好壞與否并不那么重要?!币舱缣K霍姆林斯基說的那樣:“要讓學生帶著一種高漲激動的情緒從事學習和思考,在學習中意識到和感受到自己智慧的力量,體驗到創(chuàng)造的快樂?!币虼?,教師要學會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并引導學生圍繞問題全方位,多角度的思考和討論,并鼓勵學生敢于提出自己的見解,從而促進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發(fā)展。有人說:學會質疑是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思維的開端,也是學會創(chuàng)新的基礎。教學重要鼓勵學生敢于質疑,敢于提問,敢于挑戰(zhàn)權威。創(chuàng)新往往是從問題開始的,自有提出有價值的問題,才有進一步的創(chuàng)新可能。
我認為部編版的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材最大的特點就是貼近學生生活,所以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和授課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貼近學生學生,這樣才能讓學生覺得學有所用,也能讓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更加富有生機和活力。教師學會用課本知識去剖析日常生活中的熱點事件,能拉近學生與課堂的距離,同時也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對教師產(chǎn)生認同感,期望聽取教師的見解。如果在剖析過程中,學生有與教師或其他學生觀點不同之處,他們會更愿意踴躍發(fā)言來闡述自己的觀點。因此,教師在授課時可以適當選取一些最近學生身邊或者社會生活當中發(fā)生的熱點事件,并且盡量讓每一堂課的都有與之匹配的熱點事件。這樣學生可能會覺得關注社會熱點和學生生活的道德與法治課教師能夠跟上時代潮流,也更愿意和教師成為朋友,從而更好地投入道德與法治課的學習中去,不斷開拓視野,提升法治素養(yǎng)和道德覺悟。
只要教師遵循新課標理念,認真鉆研教材,選擇靈活多樣、切合實際的方法,就一定能達到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就一定能上好初中道德與法治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