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宜飛
(安徽審計職業(yè)學院,安徽合肥 230601)
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shù)的發(fā)展,不少英語教師關(guān)注著新媒體設(shè)備與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視頻影像作為英語教學資源帶來的教學便利。如何在課堂上有效利用視頻材料成為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原聲影視多年來為英語教師重視的教學資源,通過情節(jié)性強的故事和生活化的語言,英語老師們試圖創(chuàng)造一種高效而愉快的課堂氣氛。但學生往往被影視作品中復雜的人物關(guān)系和情節(jié)吸引,學生在課堂上減少了對于語言本身的關(guān)注和理解,實際效果容易偏離教師原本的意圖,打亂教學秩序。同樣作為視頻資源,原聲紀錄片則更加適合于課堂的使用和探討。
紀錄片與其他影像資料相比較,其使用語言詞匯相對簡單、語速相對緩慢,且少有句子過長、語法復雜難懂的特點,學生觀看時的聽力難度減少,增加了課堂學習效率。如:
To the Chinese, Huangshan's pines are epitomized as the strength, and resilience of nature. Some of these trees are thought to be over 1,000 years old.
對中國人而言,黃山松象征著自然蓬勃的生命力與不屈的精神。其中的樹據(jù)說已經(jīng)超過千年。
在所有的影音材料中,紀錄片相比較而言語言更加正規(guī),原聲配音清晰優(yōu)美,信息考究準確性高。既能拓展學生的視野,也能幫助學生學習相應(yīng)主題的語言,極大的激發(fā)學生學習語言的興趣和調(diào)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同時,紀錄片呈現(xiàn)事實、傳遞科學的真理性信息。這種科學認知是人們在改造世界的實踐中所獲得的認識和經(jīng)驗的結(jié)果,學生們在學習中會對我們共同生活的家園“地球”加深認知。從知識點延伸到知識面再到自我知識架構(gòu)的形成,這也是大學教育人文素質(zhì)的一個要求。比如BBC《我們的地球》中描繪極端沙漠的一段:
Desert life is not only shaped by the scarcity of water, but also by the relentless power of the sun. The highest temperatures on Earth have all been recorded in its deserts. Changes in the climate mean temperatures here are rising more than the global average and as deserts heat up, they are also expanding.
沙漠中不僅水源稀缺,更有炎炎烈日的殘酷炙烤。地球上的最高溫度記錄全部出現(xiàn)于沙漠中。氣候變化讓這里的溫度漲幅和速度都超過全球平均值,隨著溫度升高,沙漠也在不斷擴散。
在語言文化的學習的同時,學生更深層次的關(guān)注環(huán)境問題、愛護我們生存的環(huán)境。
傳統(tǒng)課堂講授的方式不利于學生長時間的保持專注,紀錄片將故事、畫面、音樂和語言等諸多元素高度融合,有助于學生審美想象空間的拓展。紀錄片解說員聲音雄厚富有磁性,語速均勻緩慢,配以優(yōu)美的背景音樂,讓人隨著不知不覺沉醉于其中。而紀錄片的內(nèi)容涵蓋范圍廣,亙古至今跨越七大洲四大洋,在輕松的課堂氣氛中,欣賞不同地域的自然風光、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習俗、感知不同歷史環(huán)境中的人生百態(tài)。這也促使莘莘學子懷抱理想,在當下學好英語,在未來用自己的腳親自去丈量這些地方。
紀錄片較弱的故事性,不會受課堂時間的限制而影響學生的觀感和理解。課堂可根據(jù)課程主題選擇截取片段使用,從而使視頻有效融入課堂教學,不打亂課堂教學計劃,同時發(fā)揮影片的作用,增強學生學習興趣,開闊視野,增強文化素養(yǎng)。教師在使用片段時想要作用發(fā)揮的恰到好處,必須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從題材到時長都要仔細選擇和節(jié)選。在與課堂相結(jié)合時應(yīng)考慮到以下兩個方面:
在教學實踐中,做好紀錄片的收集整理工作。利用便捷的網(wǎng)絡(luò)資源搜尋大量的紀錄片備用,從內(nèi)容分類,將視頻從文化角度、自然角度、人文歷史角度等分成若干類別。這樣在教學中可以隨時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進行調(diào)動。比如,筆者曾經(jīng)在講授migration 時,和學生們介紹自然界中最壯觀的動物遷徙,插入播放了BBC 制作的The Great Migration 的相關(guān)視頻,用直觀的畫面、視覺的震撼讓學生們對這場自然之旅有了極為深刻的印象。
與紀錄片片段結(jié)合的教材知識點使用更顯靈活。結(jié)合知識點的做法可以使紀錄片的使用超越主題的限制。前提是,教師對所選片段要有充分的掌握。教師在播放視頻前必須要像備課一樣對視頻進行預熱處理,每一個詞,每一句話,理解透徹,最后落實在書面,以供學生學習。比如:在講culture 的時候,給學生欣賞了BBC 的紀錄片《文明》系列中“神明的故事”的一段,BBC 對于考古學對人類文明的影響進行一定程度的闡述。如:
Excavation in Iraq in the 1920s and '30s began to reveal how intensive irrigation of planes between the rivers Tigris and Euphrates had allowed the world's first true cities to arise. By about 5,000 years ago,cities with tens of thousands of inhabitants, such as Ur and Uruk were producing art that reflected the self-image of the powerful.
這個短篇使學生在BBC 美麗的畫面和配樂中,不僅理解了這個“文化”這個詞的意義,也從一種歷史傳承的角度來重新欣賞我們自己文化。
學生在觀看紀錄片時教師提出相應(yīng)的要求,為達到更好的觀看效果,同一紀錄片片段最好多次觀看,每一遍可有不同的側(cè)重點。比如第一次觀看時可以選擇盲聽,讓學生們大致去了解片段內(nèi)容,有效地檢測出聽力效果,訓練聽力技能。第二遍時可以邊看文本邊看,以檢測自己盲聽時理解的準確性。同時,由于紀錄片的配音都是標準的美式發(fā)音或英式發(fā)音,便于學生模仿說話人的語音語調(diào),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語感和口語水平。遇上意義較深的英語教學題材,學生在觀看完紀錄片之后教室可組織學生做觀后作業(yè),如觀后感、小組主題討論等,從不同的角度提高學主的英語表達能力。同樣來自于BBC《我們的地球》中描繪極端沙漠的一段:
Imagine a world with almost no food or water. These are the conditions in one third of the lands of our planet. To live here demands the most extraordinary survival strategies. This is the oldest desert in the world—The Namib in South-West Africa. It's been dry for 55 million years. Life here for a hunter is as hard as it gets—a pride of lions. One of the very few that endures this desert's scorching temperatures and lack of water.
想象一個世界,幾乎沒有食物和水。這種地方占據(jù)了地球上三分之一的土地。生長于斯,必須掌握非凡的生存策略。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沙漠。納米布沙漠,位于非洲西南部。干旱已經(jīng)持續(xù)了五千五百萬年。對于捕食者一群獅子來說,生活異常艱難。她們是極少數(shù)能夠忍受如此高溫缺水的沙漠環(huán)境的物種之一。
原本片段本身是帶學生了解自然生態(tài)以及動物在惡劣環(huán)境中的生存狀態(tài),但在內(nèi)容學習結(jié)束后,讓學生進行了人類在日益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下的應(yīng)對討論,并在討論后請部分學生做了結(jié)果分享。在后期的教學反饋中學生也表示對這堂課印象深刻。
紀錄片片段的使用有很多好處,但需要教學者合理掌握課堂節(jié)奏,做到恰當使用。紀錄片只是作為課堂內(nèi)容的補充,不能主次顛倒,影響正常的教學秩序。教師要在教學實踐中根據(jù)課堂內(nèi)容及學生的課堂狀態(tài),適時的發(fā)揮視頻的調(diào)控功能,不斷的積極探索、充分利用,提高教學效率。我們也要牢記,語言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師要善于利用各種有效的教學輔助手段幫助學生建立語言的感知,擺脫單純的知識點學習,將文化意識納入語言學習的實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