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紀行
(江西理工大學法學院,江西贛州 341000)
2020 年5 月全國人大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并規(guī)定于2021 年1 月1 日起正式實施?!睹穹ǖ洹肥墙Y合近年來國民經濟發(fā)展及社會進步情況,在總結相關法律實施情況、歷年司法解釋及司法判例基礎上,廣泛征求社會公眾建議,對現(xiàn)有的民法體系進行修訂完善和補充,以順應新時代發(fā)展需求。作為“社會生活百科全書”的《民法典》,關乎到公民個人、企業(yè)生產經營各個方面,也會影響到金融司法訴訟判決結果。本文擬通過常見金融案例分析,研究《民法典》對金融擔保實務的影響,以期指導企業(yè)加強風險管理,有效防范法律風險。
金融擔保(Financial Guarantee)就是為了保證金融合同的履行,保障債權人實現(xiàn)債權,而以第三人的信用或特定財產保障債務人履行債務的行為?!稉7ā分袑獡5姆绞街饕O置為保證、抵押、質押、留置、定金。其中,法定擔保方式為留置,也就是按照法律的規(guī)定,債權人可以行使留置權,并不需要與當事人約定。其余的都需要與當事人做好約定處理,屬于協(xié)議的模式。保證的方式一般包括一般保證和連帶責任保證。質押區(qū)分動產質押和權利質押。下面,以4 個案例為例,淺析《民法典》對金融擔保的影響。
2015 年,A 銀行作為委托人提供其理財資金,委托B 信托公司(受托人)設立單一資金信托計劃并向A 銀行指定的融資客戶C 發(fā)放信托貸款,以滿足A 銀行資金出表、規(guī)避監(jiān)管等目的。B 信托公司盡職調查報告顯示,向C 公司融資屬于通道業(yè)務,信用風險由A 銀行承擔,B 信托公司僅提供必要的事務協(xié)助等服務。B 信托公司與C 公司簽訂的《借款合同》約定了C 公司的母公司為其進行擔保,但未明確擔保方式。2018 年,信托貸款到期后,C 公司無力償還引發(fā)訴訟。法院裁定C 公司母公司承擔連帶賠償保證責任。
《民法典》第686 條規(guī)定:“保證方式本身是帶有一般與連帶兩種保證責任的。如果在保證合同之中,當事人沒有針對其保證的方式加以約定,亦或是約定還不夠清楚,就需要按照一般保證來實施?!迸f法《擔保法》19 條規(guī)定:“如果針對保證方式不夠明確,或者是沒有進行約定,那么當事人就需要按照連帶責任來承擔其對應的責任?!盵1]
《民法典》對于保證的推定,主要是將原本的連帶責任直接調整為一般保證,最好是能夠在金融業(yè)務保證之中寫清楚“擔保人需要承擔其保證責任”,否則就會直接被劃定為一般保證,最終影響到債權人的債權擔保。
2015 年11 月,A 銀行向B 公司發(fā)放流動資金貸款,B 公司將其持有的M 公司可流通上市股票質押給A 銀行,同時B 公司法定代表人張某夫婦承擔無限連帶責任保證。2018 年11 月,貸款到期后,M 公司股票市值跌破A 銀行預設的警戒線,質押股票價值大幅下跌。2019 年2 月,A 銀行將該債權轉讓給C 資產管理公司。2019 年5 月,C 公司將B 公司訴至法院,請求B 公司歸還欠款并減持M 公司股票,同時要求張某夫婦承擔保證責任。此外,債權轉讓C 公司時,張某愛人不知情。
舊法《擔保法》第二十二條規(guī)定:“在保證期間,按照相關法律,債權人將其主債權直接轉讓給第三人,在原有的擔保范圍之中,保證人承擔其對應的責任。如果在合同之中另有約定,則需要按照約定來處理”?!睹穹ǖ洹返诹倬攀鶙l規(guī)定:“如果債權人沒有通知保證人就直接將全部或者是部分債權轉讓,那么轉讓就不會對保證人產生任何的效力。債權人與保證人之間的約定是禁止債權轉讓的,如果沒有經過書面同意,那么債權人就不會對于受讓人承擔其對應的保證責任”。
《民法典》生效后,債權轉讓必須通知保證人,否則該債權轉讓對保證人無效,或會導致保證人脫保的情況。對于金融機構而言,在轉讓債權或收購債權時需履行通知保證人的義務,為避免后續(xù)風險,涉及有保證的債權轉讓時,應盡量與保證人一同四方協(xié)議,或在保證協(xié)議中明確約定聯(lián)系方式并采取有效手段通知保證人,也可以在簽訂合同時約定“債權人有權將債權轉移至第三方,保證人在收到轉讓通知后繼續(xù)承擔保證責任”等類似條款。
2014 年9 月,A 銀行向B 公司發(fā)放流動資金貸款,B 公司將其持有的廠房、設備和土地使用權抵押至A銀行。因B 公司未歸還到期貸款,2014 年11 月A 銀行將上述債權及抵押權一并轉讓至C 資產管理公司。同年12 月C 公司將B 公司訴至法院,請求B 公司歸還欠款并對確認對B 公司抵押物享有優(yōu)先受償權,B公司抗辯稱C 公司未進行抵押權轉移登記,抵押權不生效。本案經一審、二審、最高院再審,最終認定C公司勝訴,抵押權有效。
《民法典》第547 條規(guī)定:“債權人在債權轉讓中,受讓人得到了與債權相關聯(lián)的從權利,受讓人獲取從權利,其本身不應該從權利沒有辦理轉移登記手續(xù)或者是沒有轉移占有而受到對應的影響?!迸f法《合同法》81 條規(guī)定:“在轉讓權利的時候,受讓人擁有與債權關聯(lián)的從權利?!弊罡咴核痉ㄒ衙鞔_作出解釋:“在受讓有抵押擔保的債權之后,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就會按照法律來獲取其對應的抵押權,最終保證原本的抵押登記是有效的”。本次《民法典》修訂,主要是司法解釋上升為基本法。需要注意的是,雖說上述情形不再影響抵(質)押權生效,但是未進行登記將面臨無法對抗第三人的風險。實踐中不排除原債權人與債務人惡意解除抵押權,侵害債權受讓人利益。
本案爭議重點在于C 公司受讓主債權但未進行抵押權轉移登記,抵押權是否繼續(xù)生效。根據《物權法》192 條:“抵押權不能與債權相互的分離,出現(xiàn)單獨轉讓或者是直接作為其余債權的擔保。在轉讓擔保的時候,需要一并轉讓其債權的抵押權……?!北敬巍睹穹ǖ洹氛J可了“抵押期間抵押物可轉讓,抵押權隨之轉移”。
2011 年,A 銀行向B 房地產公司發(fā)放貸款,用于房地產開發(fā)建設,B 公司將在建工程及土地使用權抵押至A 銀行。2014 年,作為抵押權人的A 銀行向B 公司出具授權書,同意B 公司出售房屋。同年,B 公司將涉案5 套房屋出售給王某,王某與B 公司簽訂合同并支付全部購房款,但B 公司并未將銷售房款用于清償A銀行債務。王某因A 銀行抵押權關系辦理產權證受阻,訴至法院請求撤銷A 銀行抵押權,一審法院支持王某訴請。因B 公司無力償還A 銀行全部債權且涉案房屋價值大幅上漲,如王某按比例代B 公司清償債務,無法保障A 銀行全部債權得到受償,故A 銀行不服一審判決進行上訴,最終被二審法院駁回并維持一審判決。
《民法典》第406 條規(guī)定:“在抵押財產的時候,抵押人需要通知抵押權人。如果證明財產抵押轉讓可能會對抵押權受到損害,那么就可以將轉讓得到的價款直接向著抵押權人提前清償債務。針對轉讓價款,其需要超出債權數額部分歸抵押人所有,如果不足,則需要讓債務人進行清償處理。”
在抵押權人A 銀行同意的情況下,B 公司將房屋出售給王某,王某支付全部購房款,房屋轉讓行為有效。王某代B 企業(yè)向A 銀行按比例清償債務,進而消滅A 銀行相應部分的抵押權,按照舊法規(guī)則合法有據?!睹穹ǖ洹肥┬泻螅珹 銀行的抵押權不因抵押財產轉讓而被撤銷,王某亦無法按照舊法規(guī)定代B 企業(yè)向A 銀行清償債務,本案裁判結果可能完全不同。今后,如借款人以明顯低價出售抵押物且無法歸還銀行貸款,侵害銀行利益的,銀行可以依據新法要求借款人提前還款或行使抵押權處置抵押財產[2]。
《民法典》修訂的關鍵點在于,如果沒有對應的約定,在沒有經過抵押權人同意之前,抵押人轉移抵押財產并且出現(xiàn)了變動,相對于舊法,就需要通過抵押人實現(xiàn)同意存在一定的差距,需要推動物的流轉。由于對于抵押財產控制能力的檢索,為了能夠實現(xiàn)對于抵押權人利益相對應的保護,就需要將抵押財產直接捆綁抵押權,讓其擁有一定的追溯力。針對這一定修訂,主要是表現(xiàn)在銀行當地產信貸業(yè)務方面,這一影響是非常顯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