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中國學術圖書評價:主要問題、策略審視與議題共識

        2020-11-18 02:48:48張志強尹召凱
        現(xiàn)代出版 2020年4期
        關鍵詞:學術圖書評價

        ◎ 張志強 尹召凱

        繁榮中國哲學社會科學作為一項重大而緊迫的國家戰(zhàn)略任務,與中國出版業(yè)的高質量發(fā)展休戚相關。學術出版服務于學術研究成果轉化,是指學術作品經(jīng)過評審、選擇、編輯加工、印刷復制,向同行和公眾傳播的專業(yè)出版活動。①學術作品是哲學社會科學的核心產出,而“一個國家的學術出版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出版業(yè)的發(fā)展水平”②,學術出版重要性不言而喻。習近平同志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強調:“要建立科學權威、公開透明的哲學社會科學成果評價體系?!苯陙韲谊懤m(xù)出臺“除四唯”“破五唯”③等政策,意在扭轉不合理的學術評價導向,發(fā)揮評價的真正效用,促進學術生產良性發(fā)展。合理的學術評價是繁榮哲學社會科學的關鍵一環(huán)。

        一、學術圖書評價的現(xiàn)狀

        學術圖書是指內容涉及某學科或某專業(yè)領域,具有一定創(chuàng)新性,對專業(yè)學習、研究具有價值的圖書。④學術出版是社會知識生產的重要單元。學術圖書生產手段的便利與出版業(yè)追求短期獲利影響了學術圖書質量,而學術圖書評價是衡量學術圖書出版精品與否的“后期把關者”。從學術圖書生產來看,知識服務的技術革新使得學術生產方式從手工業(yè)向現(xiàn)代化工業(yè)生產演進,甚至實現(xiàn)智能化生產。浩瀚的藏書樓“考鏡源流”工作被知識資源平臺的瞬間搜索與一鍵引用所取代,文獻管理軟件(如Endnote、NoteExpress)的推廣應用、大數(shù)據(jù)知識服務平臺的陸續(xù)開發(fā)無不提高了生產效率,也提高了粗制濫造的速度和比率;開放科學運動、大數(shù)據(jù)及人工智能技術加速學術出版變革⑤,技術的統(tǒng)合促進方法、學科的交融,使學術圖書質量問題更趨復雜。從出版環(huán)境來看,一方面,學術圖書出版的需求日益增加,大多出版機構都介入學術圖書出版,每年出版種類在增長;而另一方面,出版單位的經(jīng)濟效益考核制度使得學術圖書出版多注重短期盈利,只要有足夠的出版經(jīng)費支持就可以出版,部分圖書印數(shù)主要滿足評獎、贈人等需求,難以流布社會,缺乏長期的社會效益,更談不上學術精品。學術圖書出版和精品學術圖書出版之間存在現(xiàn)實和理想的鴻溝,需要靠學術圖書評價這個指揮棒發(fā)揮牽引與矯正作用。

        學術圖書、研究論文、智庫報告是目前我國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的三種主要成果形式。⑥由此,要將學術成果分個三六九等,學術圖書評價、期刊/論文評價以及智庫評價也隨之興起。不同的成果形式,學術評價的標準、指標以及方法各有側重,操作難度不同。當前學術評價制度方式存在著“行政主導”“過度量化”“以刊評文”等主要問題,⑦進而導致學術評價被質疑。學術亂象屢見不鮮,評價之亂和學術之亂,其實是同源的。⑧在整個評價體系受到不斷質疑的大環(huán)境下,現(xiàn)有的期刊論文評價體系相對健全,但同樣頗受詬病。同時,面對學術圖書的特殊性,期刊論文的評價指標體系也無法完全移植到圖書評價上。學術圖書評價陷入泥淖,更牽涉對學術制度的整體認知。學術圖書評價體系建設是一項龐大的系統(tǒng)工程,實乃“非知之艱,行之唯艱”。

        近年來,對學術評價的大討論連綿不斷,定性和定量的方案層出不窮,筆者更多地把視角轉到方案審視,在學術圖書評價研究“照著講”的基礎上“接著講”⑨,對當前學術評價方案進行再審視,進而為共識的達成提出建議。

        二、學術圖書評價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圖書評價的主要環(huán)節(jié)為:誰來組織、誰來評價、評價什么、通過什么來評價、對誰評價、評價效果如何,即評價組織或委托方、評價活動受托方、評價指標、評價方法、被評價方以及評價后的反饋。實踐中的主要問題有以下四點。

        1. 人情、行政、資本的干預

        按照評價活動主體,學術圖書評價大體可歸為政府部門主導評價類、學術共同體主導評價類、社會評價類。政府部門主導評價類是指政府部門直接或者間接通過分管的學會、組織機構來發(fā)起評價委托,如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yōu)秀成果獎、各省市的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獎、各高校科研處組織的學術成果評價;學術共同體主導評價類是指以學術組織或者基金會組織的學術圖書評價,如孫冶方經(jīng)濟科學獎、郭沫若中國歷史學獎等,亦包含學術共同體之間的書評形式;社會評價類則包含相關網(wǎng)站、電商平臺、App、微信、微博等發(fā)布的基于市場或者個人旨趣的圖書排行及評價,如豆瓣讀書、當當好書榜等。⑩不同類別有著不同的評價傾向,對于前兩類來說,除了人情面子,行政力量干預也成為主要的詬病對象,受托方或者說專家?guī)焓怯山M織者決定的,主辦方不同,評審專家也可以按照行政意愿調配,除了評審專家與主辦方有利益瓜葛而無法客觀評價外,有時候評審專家只有評價權而看不到最后的結果,如果評價結果滿意則雙方共贏,如果出現(xiàn)申訴情況則評審專家反而成了“擋箭牌”,學術圖書評價的權威性飽受質疑。對于最后一類,資本的干預導致大部分社會排行榜公信力較低,相關指標雖然可以作為參考,但如何參考又是一個問題。

        受托方、委托方和被評價方,三者之間沒有明確的界限,既有區(qū)別又有聯(lián)系,有可能存在相互評價的情況,因此,評價角色是流動的,也是可以互換的。出版后的學術圖書很難匿名評審;即便出版前的匿名評審機制,就圖書的主題和內容而言,以評議人的閱歷也不難猜出圖書的作者;倘若是大同行評議,存在隔行如隔山的情況;如果是小同行評議,因學科圈子太小,今年評別人明年可能自己就被別人評。因利益牽制或礙于人情面子等,評價結果往往不能客觀。

        2. 評價方法和評價指標尚未形成共識

        評價方法和評價指標息息相關,不同的評價方法觀測內容的點不同,即評價指標不同。當前學術評價主要有三種形式:一是量化取向,二是修正視角下的量化和同行評議結合,三是同行評議取向。量化方法主要包含以文獻計量學、Altmetrics(替代計量學)為主的形式評價方法和內容評價方法,其中文獻計量學的主要觀測指標為獲獎級別及次數(shù)、基金資助級別及次數(shù)、引用情況、館藏量、借閱量、圖書銷量、再版量等;Altmetrics方法主要觀測媒體正向提及、評論以及被下載瀏覽的次數(shù)等。如此多的指標,既沒有時效性,又受到數(shù)據(jù)真實性的質疑,此外給每個指標賦值的比重不同,得出來的總分值也有變化,耗時耗力。內容評價方法主要包括引用內容分析和以書評、媒體宣傳、閱讀推廣、銷售平臺導讀等為主的圖書綜合評價方法。?但這一方法操作難度大,費時費力。如果用于學術圖書,難度更大。對于學術評價,行政部門偏愛簡單的量化,因為數(shù)字直觀,操作相對簡單,但也容易一刀切,且不同學科不具有科學意義上的可比性;而同行評議并不真的都是同行來評,外行評內行并不少見,不管同行與否,都避免不了人情的拉攏、行政的干預以及專家個人主觀性造成的標準不一。對于學術圖書的評價,目前依舊以同行評價為主,上述問題亦在所難免,對評價的方法和指標形成共識困難重重。

        3. 評價反饋機制不夠健全

        由于種種原因,目前的學術評價基本不給出詳細的結果。被評價方往往只知道一個最終結果,哪些人評價的、行或不行都不會給出詳細的說明。對于不行的結果,有時也不知道自己的學術成果哪里不如別人,雖然結果在公示,但基本都會不了了之。在學術評價的效果反饋中,主要是組織者主動發(fā)現(xiàn)或者其他人舉報學術成果違反學術道德或有其他學術不端問題,才會啟動追查和懲戒機制,除此之外評價結果就“一錘定音”了。這里不是強調或者鼓動被評價方積極“翻案”,深層的原因除了上文的標準不一外,還有內容反饋機制的不暢通,就算被評價方問主辦方“為何我的學術著作是三等獎,而某某作品是一等獎”,主辦方也無法回答,只能給出一個宏觀的評審標準,或者回復是專家評審的結果。所以評價者對于評價結果也基本不再追問,不僅問也無果,而且得罪別人。整個評價體系的反饋鏈條沒有打通,就消解了評價的根本目的。

        4. 操作手段問題

        與學術論文相比,學術圖書的評價更需要時間的積累和謹慎的操作。前者是因為人文社會科學學科的特殊性,需要經(jīng)受住時間的檢驗;后者在于學術圖書的篇幅往往比較大,內容又比較專,要在短短一二天內就給學術圖書一個評定,有時往往會看走眼或不能得其要旨。近年來,學術著作評獎的程序已經(jīng)比較規(guī)范,但評出的結果有時又與公眾、學者的內在看法達不到一致。

        三、學術圖書評價的策略審視

        從對相關學術圖書評價研究的文本分析可以看出,技術、學術共同體、政策、制度、規(guī)范數(shù)據(jù)庫是目前關于解決學術圖書評價問題而呼聲最高的手段。從行動者網(wǎng)絡(ANT)的視角來看,召集需要的人類行動者(學術共同體)及非人類行動者(技術、政策、制度)等構成行動者網(wǎng)絡來突破學術圖書評價的這個“強制通行點”(OPP),也就側面說明了解決學術圖書評價難題需要多元行動者的“共謀”。

        在人類行動者中,在解決行政干預和人情籠絡問題上,主要策略是倡導學術共同體的介入和主導,學術共同體才是真正的同行,靠學術共同體的自律和自主性進行同行評議,?回歸學術共同體“內在的價值尺度”,按照學科的內在邏輯劃分標準,?強調同行評議的權威性和公正性。

        在非人類行動者中,技術、制度政策、建立數(shù)據(jù)庫也是主要的解決手段。在技術層面,有自然語言處理、語義分析、知識標記、開放獲取?等,此外大數(shù)據(jù)、人工智能、區(qū)塊鏈技術都被提及;在制度政策層面,在繼破“四唯”“五唯”之后,教育部、科技部等接連發(fā)文破除“唯SCI”的大環(huán)境下,學術圖書評價要建立合理的評價體系和制度,改變不合理的科研體制,建立、完善和落實以學術共同體定性評價為主、量化評價為輔的指標體系和評價方法,以及寬容“非共識”因素的評價制度?、培育有信譽的專家?guī)鞕C制;此外,加強基礎數(shù)據(jù)庫的標準化、規(guī)范化建設,“國外學術界注重圖書評價基礎數(shù)據(jù)庫的數(shù)據(jù)采集和聚合平臺建設”?,為圖書評價的量化甚至大數(shù)據(jù)分析提供數(shù)據(jù)基礎。

        總體看,目前相對集中的觀點是建立和完善學術圖書評價的同行評議制度,培育、規(guī)范、發(fā)揮學術共同體的專業(yè)精神,進一步完善文獻計量等技術手段、方法和標準來作為學術同行評審的參考指標。

        但所有評價策略依舊存在較大的模糊空間,具體方案難以落地,或由于制度、技術、文化環(huán)境陷入了問題與策略的死循環(huán)。所有的評價有“破”就有“立”,“破”的是問題,而“立”的是策略方案;往往“破”容易,而“立”非常艱難?,F(xiàn)有的方案可以說已經(jīng)基本涵蓋了可能的解決策略,但問題看對了、策略提對了,就是執(zhí)行不下去,所以要在現(xiàn)有策略基礎上繼續(xù)追問“怎么辦”。

        第一種策略是靠規(guī)約學術共同體來完善同行評議。其主要癥結在于學術共同體本身存在模糊性。現(xiàn)有學術圖書評價體系的弊端暴露得相對清晰,不管是對宏觀制度、中觀組織抑或微觀方法的批判,都能切中問題要害,但“學術共同體”是一個含糊的概念。如“自律的共同體”,如果進一步追問自律的標準是什么、如何才能自律、自律是否需要制度的約束等,就會發(fā)現(xiàn)整體方案是模糊的,執(zhí)行起來沒有抓手,但是方法又沒有錯誤,只是“牽一發(fā)而動全身”,涉及體制、文化等問題,可行性很低;如“學術共同體內在的價值尺度”,同樣可以進一步追問內在價值尺度是什么、如何建立以學術共同體為中心的內在價值判斷,又陷入行政、人情以及規(guī)則的怪圈;再比如按照“學科的內在邏輯劃分標準”,那么不同學科的內在邏輯不同,需要進一步追問是何種內在邏輯,不同的學科邏輯更造成學科之間的壁壘。按照學科的內在邏輯劃分標準,有些跨學科的或者學科融合的就無法歸類,顯得“孤立無援”。只有對學術共同體的界定和主體性越來越明晰,同行評議才能真正落到實處。

        第二種策略是靠修正量化指標體系來完善量化評價。評價體系存在一個統(tǒng)一的標準嗎?數(shù)字的標準和人文的創(chuàng)新之間本身就存在爭論。從評價本身來說,人文社會科學學術圖書評價是一個跨學科的研究領域,存在三大難點。一是方法存在模糊性,目前運用文獻計量對哲學社會科學學術圖書進行評價也處于研究探索階段,評價方法和評價指標不統(tǒng)一,急需一套成熟的評價體系。這不僅需要龐大的基礎數(shù)據(jù)做支撐,而且需要大數(shù)據(jù)、語義分析等新技術方法的介入。二是評價對象難以細化。近年來全國每年出版的圖書中,人文社會科學類圖書種數(shù)所占比例基本保持在80%左右,最高時為2018年度的94.92%。?當然這中間有許多非學術類的圖書。據(jù)謝曙光等人的研究統(tǒng)計,以2014年為例,從品種數(shù)來看,初版學術圖書占當年全部圖書總量的8.27%。?人文社科類圖書,特別是學術圖書大量出版,使得對應的評價工作日益繁重,不同類別的學術圖書評價顯然需要不同的指標或比重,在分類與整合中又會出新問題。三是評價意義備受質疑,就哲學社科領域來說,對學術圖書評價的意義存在爭議,因為學術經(jīng)典要經(jīng)受時間的洗禮,是社會和文明的自然選擇。?在時間上,人文社科的創(chuàng)新性和社會效果需要時間檢驗,存在時滯性;在內容價值判斷上,以推崇思想創(chuàng)新的哲學社會科學學術圖書與注重標準模式的評價體系之間天然互斥。

        第三種策略是同行評議為主、量化評價為輔的方式。這看起來應該是最折中的評價策略。同行評議一定程度彌補了量化評價的刻板性,量化評價可以為權威同行專家的評價提供參考。這也是在理論上最可行的一種方案,但理論的可行性同樣要建立在專家或者說學術共同體體系完善、量化評價體系合理的基礎之上。作為同行的學術共同體評價依舊是根本。如果學術共同體出現(xiàn)了評價失范,而量化的評價參考反而成了“擋箭牌”,會產生更嚴重的公信力危機。同樣,其評價成本也遠比單純專家評價成本或量化評價成本要高,同樣工作量大,耗時耗力。此外,如何將同行評議與量化評議相結合,同樣是個模糊的問題;在“怎么結合”的問題上又產生不同的規(guī)則,仁者見仁。

        學術圖書評價因為存在大量的“非共識”因素特征而陷入困境,看起來合理的策略在當下整體的文化環(huán)境中亦難以貫徹落實。在2019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教育部長陳寶生明確表示要“克服‘頑瘴痼疾’破除體制機制障礙”,把教育評價改革作為“最硬的一仗”來打。?學術圖書評價同樣如此,任重道遠,在大量的“非共識”因素中,判斷哪些可以成為“共識”,成為解決問題的關鍵。

        四、議題共識:當代學術圖書評價的再認識

        以形成共識為出發(fā)點,我們需要重新剖析圖書學術評價的目的、標準,并回到學術圖書的自身特征,提煉出圖書學術評價的創(chuàng)新價值、相對最優(yōu)方法以及差異化考量策略,不斷彌合“非共識”因素,運用漸進式創(chuàng)新的理念,通過不斷的、漸進的、連續(xù)的努力,推動形成圖書學術評價良性生態(tài)。

        1. 目的共識:激勵與規(guī)訓

        評價是人類最基本的活動之一,可以說,有人類活動就有評價的產生。?而隨著學術研究繁盛,學術作品不斷涌現(xiàn),學術評價同樣進入了人們的視野。學術評價本來意義在于“評判學術的進展,鑒別學者的貢獻,規(guī)范學術行為,激發(fā)學者的創(chuàng)造力,推動學術發(fā)展”?,但是唯期刊等級、唯影響因子、唯排行榜等評價方式嚴重背離了學術評價的原本目的,學術評價沒有促進學術發(fā)展,反而成為評獎評優(yōu)、獲得職位及學術聲譽的外在指標,一定程度上,學術評價的“指揮棒”反而阻礙了學術創(chuàng)新,造成了追求高數(shù)量和高影響因子的幻象,學術評價的最初目的被“異化”。學術圖書評價屬于學術評價的一種,其目的是相同的。

        學術圖書評價具有正向的激勵作用,從學術交流到促進創(chuàng)新,再到引領學術層層遞進。其一是作為學術交流的學術圖書評價,尤其是學術共同體的評價判斷,能夠發(fā)現(xiàn)和揭示圖書價值,起到正向的激勵作用,可以促進學術的進步。尤其是一些著名的獎項,“在社會上具有較高的威望”,獲獎作品“在內容和形式都具有較高的質量”。?每年大量的學術圖書出版,靠組織推薦和個人申請來競爭極少的獎勵榮譽,獲獎者當然歡天喜地,但大多數(shù)人的學術圖書往往連被評價的機會都沒有,反而降低了正向的激勵作用。其二是作為促進創(chuàng)新的學術圖書評價,尤其要注重學術成果的創(chuàng)新性,注重新發(fā)現(xiàn)、新觀點、新原理、新機制。此外,學術評價更應該被當作促進學術創(chuàng)新的手段,“把學術排行榜的評價方法、模型和理念轉移到對學術規(guī)律和學科發(fā)展的探究上,使其幫助和促進學者在研究中創(chuàng)新”?。其三是學術評價要引領學術的發(fā)展,這也是學術評價的最高目標。通過學術評價預測學術走向,挖掘學術增長點,開辟新的研究領域,讓學術評價的成果引領學術發(fā)展的最新動向,不但要做“指揮棒”,更要做“探路燈”。

        學術圖書評價也具有反向的規(guī)范作用。教育部曾界定了“必須進行嚴肅處理”的學術不端行為,包括“(一)抄襲、剽竊、侵吞他人學術成果;(二)篡改他人學術成果;(三)偽造或者篡改數(shù)據(jù)、文獻,捏造事實;(四)偽造注釋;(五)未參加創(chuàng)作,在他人學術成果上署名;(六)未經(jīng)他人許可,不當使用他人署名;(七)其他學術不端行為”?。通過學術評價的后發(fā)手段來遏制和懲戒學術不端行為,規(guī)范學術倫理,這也是促進學術生態(tài)良性發(fā)展的手段之一。目前在學術圖書評價中,如發(fā)現(xiàn)有學術不端行為,基本能實行一票否決,但其背后的追責制度的實踐效果仍有不足。

        2. 方法共識:全優(yōu)與相對最優(yōu)

        學術圖書是否存在一個統(tǒng)一評價標準?對哲學社會科學來說,標準的定義層出不窮,要說優(yōu)秀成果需要具備問題意識和創(chuàng)新觀點,恐怕沒有任何一位學者會反對,這是一種默會的共識。在此理念下,學術創(chuàng)造標準、學術規(guī)范標準和學術道德標準可以作為主要的參考系,即學術研究成果有沒有為該學科或專業(yè)領域做出實質性貢獻,研究的方法和表達是否規(guī)范、是否遵循學術道德。?這是理想中的全優(yōu)標準,也是最大共識,在此情況下的方法為全優(yōu)的解決方法,也是令各方都滿意的全優(yōu)解。但這顯然是一個理想化標準,這些標準的落實與下沉,才是執(zhí)行層面的重要考量對象。

        在實踐中,學術評價只能根據(jù)時代發(fā)展尋求相對最優(yōu)解。正如有學者所說的,前面數(shù)十年我國每個階段的學術評價都是基于問題導向的,不會令各方都滿意。[27]任何學術評價方式都脫胎于背后的時代背景,解決時代滋生的問題,與時代的學術土壤建構性共生發(fā)展。我國學術的產出從注重數(shù)量的“野蠻生長”開始向注重質量的“精耕細作”發(fā)展,正如出版業(yè)一樣,亦經(jīng)歷了注重規(guī)模擴張到如今高質量發(fā)展的路線。同理,原來適合激勵規(guī)模擴張的量化學術評價體系已經(jīng)不能適應如今以學術圖書高質量發(fā)展為導向的評價要求。但是,我們不能夠片面否定原來學術評價體系的功用。因此,處在當下學術生產從重“量”到更加重“質”的新時期,原有的學術評價體系與新時代就出現(xiàn)了某種程度的“撕裂”。因此,有必要形成新的方法共識,即根據(jù)當下發(fā)展的問題導向,尋求相對最優(yōu)的評價方法。范軍教授曾撰文指出“‘四唯’‘五唯’,如果只破不立則危害更大,量化考核并非毫無可取之處,適度的量化考核與嚴格的同行評議相結合,才有利于人文社會學科建設和人才成長”[28],這也是當下的相對最優(yōu)解。

        3. 客體共識:共性與個性

        評價客體或者說評價對象的特殊性決定了評價思維要有差異性。學術圖書評價既不同于論文評價,也不同于非學術圖書評價。從邏輯上來看,其屬于學術評價的一種,亦屬于圖書評價的范疇,既要遵循評價工作的共性規(guī)律,又要考慮學術圖書的特性。

        所謂共性,是指學術圖書評價要遵循一般評價的規(guī)范,把內容質量作為生命線,把學術因素作為重要的考察點,這是不變的要素。而個性則更多回到學術圖書及其評價本身。

        對于學術圖書評價來說,要考慮下列問題。一是與期刊論文相比,學術圖書篇幅長,至少要十萬字以上。二是專業(yè)性強,一般具有較完整的專業(yè)知識的體系結構,論述得更加全面充分。三是與一般圖書相比受眾較窄,尤其專業(yè)性較強的學術著作,本身就具有知識壁壘,前面提及的社會評價往往不適用。有的學術圖書涉及“接地氣”的話題加上廣泛營銷也會獲得一定的受眾,但有的僅僅為了出書而出書,本身亦并不是為了傳播擴散,而是出于職稱評審目的等,這種情況不僅造成資源的浪費,而且也談不上擴大受眾。四是數(shù)據(jù)源少,學術圖書還沒有像期刊論文那樣具有更多結構化的可計量數(shù)據(jù),中國人文社會科學綜合評價研究院啟動建設“中文學術圖書引文索引(CBKCI)”工程[29],有助于進一步推動中文學術圖書評價發(fā)展。五是出版時間長,學術圖書從寫作到完稿,從選題到出版需要一定的周期,與期刊相比顯然時效性不夠。六是出版單位多,質量參差不齊。根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我國約90%的出版社涉及學術出版。[30]在短期利益的驅動下,粗制濫造、質量低下的學術圖書依舊屢見不鮮,這中間既有作者的因素,也有出版社的把關因素,但更重要的是出版社把關不嚴,丟失了出版的“初心”。七是學術圖書出版具有自身的出版規(guī)范和流程管理。不遵循選題策劃、書稿編校、圖書制作和圖書發(fā)行的學術圖書出版一般流程,出版的學術圖書質量難保證。

        學術圖書的特殊性使得評價更加困難,但從其特征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在整個學術評價體系中,以往的評價只涉及政府、學校、學術共同體等,出版機構的角色“缺位”了。學術出版過程因素的探討付之闕如,這里面涉及學術圖書創(chuàng)作端的作者、編輯出版端的流程管理,以及發(fā)行端的知識傳播,我們有必要以出版機構為中介,通過逆向視角管窺學術圖書評價,提出優(yōu)化建議。

        五、結論與討論:用學術圖書評價助推學術圖書出版

        學術圖書離不開學術出版,而得到較高學術評價的往往也是精品圖書。圖書出版機構作為重要的一環(huán),評價功能發(fā)生“缺位”,基于學術圖書出版的流程特征,不妨將后置的評價要素逆向嵌入到前置的出版過程中,通過完善學術圖書生產流程與質量控制,發(fā)揮學者和出版機構的主觀能動性,來促進學術圖書高質量出版。

        1. 發(fā)現(xiàn)學術圖書評價的價值

        對于學者來說,學術圖書評價要更多發(fā)揮激勵價值。目前的學術評價中,人文社科專著的重要性被忽略。許多大學只強調論文,不強調專著,各大高校關于論文發(fā)表的獎勵有明確的指導目錄,根據(jù)發(fā)表刊物的級別進行獎勵或計算績效,但對專著更多側重獲得的獎勵等級,而且不受重視,在科研分值折算上,一本學術著作相當于兩篇或三篇核心期刊論文。而要完成一本學術專著,建構成一個完善的知識體系,花費的精力遠遠超出寫作兩三篇論文。對于出版社來說,學術圖書評價有助于發(fā)現(xiàn)學術圖書出版的社會價值。由于學術圖書的讀者面窄,國外“在整個20世紀90年代,學術專著的銷售額一直在下降,學術專著出版的困難日益增加”[31]。我國也是如此。學術圖書雖說是常銷書,卻總被認為是賠錢的。其實,它之所以被認為賠錢,是因為沒有價值,有價值的人文社會科學圖書會隨著時間的“長尾”獲得較高收益。這是典型的二律背反。良好的、積極的學術評價有助于發(fā)現(xiàn)學術圖書的社會價值,并帶來良好的經(jīng)濟收益。

        2. 強化規(guī)范標準

        無論是學者還是出版社,都要強化規(guī)范標準,包括分類標準、內容標準和技術標準。更清晰的分類有助于更好地進行分類評價,內容標準則要保證學術研究的規(guī)范和科學,技術標準主要指在引文、索引等方面要遵循正確的體例格式。

        3. 回歸寫作、出版“初心”

        對人文社科領域的廣大學者而言,寫作學術著作的目的是分享自己對自然和社會的思考,完善人類對自然和社會的認識,而不應僅僅基于職稱提升與牟利的考慮。對出版社而言,要認識到出版“在實現(xiàn)人類思想解放、推動社會進步過程中”[32]扮演的重要角色,把出版著作作為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工具,而不應只是將出版學術著作當作謀生、改變經(jīng)濟待遇的方式,要杜絕人情書、職稱書、績效書,樹立精品學術出版的意識,將學術評價要素嵌入出版流程。在選題策劃和書稿審查過程中推行同行評議制度,完善審稿制度,如“哈佛大學、劍橋大學、牛津大學的出版社都有一套匿名評審、同行評議的規(guī)范流程對圖書準入進行評價”[33]。在嚴把作品質量關的同時,注重出版發(fā)行營銷,提升學術作品影響力,打造出品牌,如商務印書館的“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江蘇人民出版社的“海外中國叢書”等。從最終價值旨歸來看,學術出版的精品化和學術圖書評價的規(guī)范化,最終都服務于學術圖書出版的高質量發(fā)展,這不失為一個新的考察路徑。

        注釋:

        ①?[33] 謝曙光,等.學術出版研究:中國學術圖書質量與學術出版能力評價[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8:1,62-63,277.

        ② 謝壽光.中國學術出版:現(xiàn)狀、問題與機遇[J].出版發(fā)行研究,2013(5):27-30.

        ③ “除四唯”的“四唯”是指“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破五唯”的“五唯”是指“唯論文、唯帽子、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

        ④ 葉繼元.學術圖書、學術著作、學術專著概念辨析[J].中國圖書館學報,2016,42(1):21-29.

        ⑤ 王鵬濤,黃恒.2020年全球學術出版的趨勢展望與規(guī)律洞察[J].出版廣角,2020(5):22-25.

        ⑥⑩? 王文軍.新時代中國學術圖書評價體系:方法與實踐[J].現(xiàn)代出版,2020(2):39-44.

        ⑦?? 李劍鳴.自律的學術共同體與合理的學術評價[J].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29(4):73-78.

        ⑧ 朱劍.科研體制與學術評價之關系——從“學術亂象”根源問題說起[J].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30(1):5-15.

        ⑨ 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M].趙復三,譯.北京:中華書局,2019.

        ? 周春雷,陳艷云,袁揚.芻議學術圖書質量評價研究之現(xiàn)狀、問題及對策[J].現(xiàn)代情報,2019,39(1):161-168.

        ? 許紀霖.回歸學術共同體的內在價值尺度[J].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29(4):78-82.

        ? 李瑾,盛小平.利益視角下的學術圖書開放獲取出版模式研究[J].圖書情報工作,2017,61(3):39-46.

        ? 王蘭敬,葉繼元.中文人文社會科學學術圖書評價的瓶頸因素及對策研究[J].圖書與情報,2014(06):82-87.

        ? 姜春林.國外人文社會科學學術圖書評價研究進展[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19,40(2):228-235.

        ?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全國新聞出版業(yè)基本情況統(tǒng)計顯示,2013-2018年,文科圖書占全國出版圖書總量比例分別為79.52%、79.17%、80.05%、80.10%、79.88%、94.92%。

        ? 教育部.攻堅克難,狠抓落實,推動新時代教育實現(xiàn)新發(fā)展新跨越[EB/OL].(2019-1-18)[2020-06-20].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moe_1485/201901/t20190118_367390.html.

        ? 湯建民,邱均平.基于圖書計量視角看我國評價研究近百年來的發(fā)展[J].情報雜志,2017,36(8):101-105.

        ? 張志強.文獻學引論[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10:293-296.

        ? 蘇新寧,蔣勛.促進學術創(chuàng)新才是學術評價的根本[J].情報資料工作,2020,41(3):9-13.

        ? 教育部關于嚴肅處理高等學校學術不端行為的通知[E B/OL].(2009-3-21)[2010-06-21].http://www.gov.cn/gzdt/2009-03/21/content_1264527.htm.

        ? 劉慶昌.學術評價的主體資格、內在標準與價值追求[J].中國社會科學評價,2017(3):117-124+128.

        [27] 于揚清.當前學術評價為何各方都不滿意[N].科技日報,2018-4-20(001).

        [28] 范軍.“四唯”“五唯”如果只破不立則危害更大[J].社會科學動態(tài),2019(7):24-27.

        [29] “中文學術圖書引文索引”的建設思路,是面向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建設的重大需求,聚焦評價體系的話語權建設這一重大任務,以持續(xù)性、系統(tǒng)性、獨特性的數(shù)據(jù)庫建設為抓手,以中文期刊(C刊)、中文圖書(C書)、中國智庫(C庫)索引為支撐,以經(jīng)費、人力、場地、機制為保障,構建體系完備的CSSCI-CBKCI-CTTI(3C)體系,以海外合作和海外推介為重點,提升中國人文社科綜合評價體系的國際影響力。吳楠,李凌霄“.中文學術圖書引文索引”成果正式發(fā)布[EB/OL].(2017-12-19)[2020-06-30].http://ex.cssn.cn/gd/gd_rwhd/gd_zxjl_1650/201712/t20171219_3785765.shtml?COLL CC=2702504361&.

        [30] 高雁.新形勢下學術圖書出版再思考[J].文教資料,2017(23):71-72.

        [31] 湯普森.數(shù)字時代的圖書[M].張志強,郝彬彬,等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14:346-348.

        [32] 張志強.現(xiàn)代出版學[M].蘇州:蘇州大學出版社,2003:67.

        猜你喜歡
        學術圖書評價
        SBR改性瀝青的穩(wěn)定性評價
        石油瀝青(2021年4期)2021-10-14 08:50:44
        圖書推薦
        南風(2020年22期)2020-09-15 07:47:08
        如何理解“Curator”:一個由翻譯引發(fā)的學術思考
        中國博物館(2019年2期)2019-12-07 05:40:44
        歡迎來到圖書借閱角
        對學術造假重拳出擊
        商周刊(2019年2期)2019-02-20 01:14:22
        班里有個圖書角
        基于Moodle的學習評價
        學術
        保加利亞轉軌20年評價
        多維度巧設聽課評價表 促進聽評課的務實有效
        體育師友(2012年4期)2012-03-20 15:30:10
        99熟妇人妻精品一区五一看片|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乱孑伦as | 自拍偷拍亚洲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一级淫片日本高清| 亚洲热妇无码av在线播放| 麻豆乱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91精品欧美综合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久久| 精品福利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真人新婚之夜破苞第一次视频| 午夜一级在线| 久久九九av久精品日产一区免费| 久久精品亚州中文字幕| 免费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爱a久久片| av网站影片在线观看| 日本不卡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一本大道无码人妻精品专区| 国产做无码视频在线观看浪潮| 久久国产av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啊啊| 亚洲成a人无码| 91精品福利一区二区| 男男互吃大丁视频网站| 国产亚洲人成在线观看| 大肉大捧一进一出好爽视频| 国产日b视频| 亚洲av第二区国产精品| 欧美激欧美啪啪片| 国产剧情麻豆女教师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影院在线高清| 中文日本强暴人妻另类视频 | 五月激情在线视频观看|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午夜成人版| 亚洲香蕉视频| 中文字幕a区一区三区| 婷婷久久国产综合精品| 337人体做爰大胆视频| 亚洲先锋影院一区二区| 一本色道精品亚洲国产一区| 日本19禁啪啪吃奶大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