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災害·文學·記憶
        ——陜西作家與民國十八年年饉

        2020-11-18 00:25:59
        新文學評論 2020年4期
        關鍵詞:記憶

        □ 王 奎 馮 超

        翻開二十世紀的陜西歷史,民國十八年或許是其中至暗的一頁?!瓣P中人把一年中一料未收稱為饑年,兩料未收稱為荒年,連續(xù)三料未收稱為年饉。而民國十八年年饉是三年六料基本未有收成?!雹倜駠四昴牮~與突發(fā)性災害不同,它是近十年的長期干旱與兵、匪、水、火、風、雹、鼠、狼、瘟疫等災害的相繼演映②,旱情從一九二二年便已經(jīng)開始了,“1922—1929年間連續(xù)300天以上的干旱有3次”③,災情逐步疊加,最終在一九二九年集中爆發(fā),使得西北地區(qū),尤其是陜西關中地區(qū)赤地千里、井河涸竭、餓殍遍野。在這一次災害中,陜西人口死亡近三分之一④,逃荒者不計其數(shù)。這一災害讓幾代陜西作家無法釋懷,在災害面前,文學何為?作家何為?從陜西幾代作家的創(chuàng)作中我們可以看到文學的無力與幾代作家的惘然,而這種無力和惘然卻造就了陜西文學的蒼涼與厚重。

        一、 親歷者、幸存者或呼號者

        一九三三年,馮潤璋在《西北紀行》一文中欲將民國十八年年饉之后在西北“所見所聞的老老實實的寫出來”⑤,可是,“我一提筆,那一九二五年的情況便活生生的從腦子里浮現(xiàn)出來,我不想把這些,把這些舊的印象割掉,因為這些,就是造成目前西北農(nóng)村社會毀滅的主要人為原因之一”⑥。一九二五年,陜西的軍閥混戰(zhàn)直接釀成了一九二六年的“西安圍城”事件。到一九二六年,河南軍閥劉鎮(zhèn)華受吳佩孚之命率“鎮(zhèn)嵩軍”十萬余人欲消滅陜西國民軍。劉鎮(zhèn)華率軍進攻西安,久攻不克,便焚毀西安郊區(qū)十萬余畝將要成熟的小麥,轉攻為圍。圍城期間,城內(nèi)軍民因糧食短缺,餓死近五萬人,圍困城中的許多文人目睹這一兵災,創(chuàng)作出了許多“圍城詩”來記錄這一段暗黑的時光。守城主將楊虎城寫下多首抒懷感時詩,如《丙寅季春感時艱偶作》《丙寅仲夏養(yǎng)病中州會館遇張君天昂,感懷舊事,賦此贈之》《丙寅仲夏病,夜失眠有感》《丙寅六月朔感時局》《丙寅七月二日晚抒懷》《丙寅七月八日夜雨述懷》《丙寅七月十三日感時》……從圍城初到解圍后,楊虎城的“丙寅詩”中處處見“痛”,句句含愁,真實反映出一個守城主將的復雜心緒:棄城投降,他或?qū)⒈池撉Ч帕R名;誓死守城,城內(nèi)軍民餓斃者日增。到十一月末,馮玉祥、于右任援軍解圍西安,西安方得重見天日。一九二七年,為祭奠死難軍民,楊虎城寫下了沉甸甸的挽聯(lián):“生也千古,死也千古;功滿三秦,怨?jié)M三秦?!?/p>

        時在城內(nèi)講學的匡厚生寫下了大型紀實史詩《長安圍城紀事詩百首》,“此詩運用了前詩后注的形式,以詩抒情,以注敘事……全景式記錄了西安圍城之前到解圍的過程”⑦。關中名儒宋聯(lián)奎亦困居城中,“此數(shù)月中波屬云委,憂憤百端,蘊積于懷”,作《秦圍雜詠二十首》《居圍城中,每食輒有乏蔬之嘆,戲作自嘲(四首)》《黃犢車》《丙寅七夕》《中秋對月》等,或悲嘆,或自嘲,自恨不能沙場退敵,只能以詩泄怨。時為西北大學教授的白屋詩人吳芳吉在圍城期間作《東關故沉香亭下看牡丹》《圍城》《百戰(zhàn)》《石仲麟君之弟雨琴以斗米至》《長安野老行》等,后來多被刊載到《學衡》雜志上,向外界告知了陜西的慘景。吳芳吉的圍城詩憤恨多于悲苦,頗有以筆代戈的豪情,然而在現(xiàn)實中卻是“秀才遇上兵”,狼狽不堪。在圍城后期,吳芳吉因不忍城內(nèi)糧絕,與王儒卿、胡步川等人冒險出城欲說服劉鎮(zhèn)華,卻遭到劉鎮(zhèn)華“鎮(zhèn)嵩軍”的搶劫,衣服、褲帶、眼鏡都被劫掠一空,幾人身著單衣,露宿破廟,饑寒交迫,幾乎喪命⑧。此外,范紫東、胡仲侯、胡步川、牛兆濂等多數(shù)文人均有“圍城詩”留存。在“西安圍城”中,于右任作為國民軍駐陜總司令,雖身在城外,但他為解圍積極奔走時也留下了許多圍城詩。

        西安解圍后,陜西民生凋敝,依舊是天災人禍不斷。一九二七年初,吳宓回陜省親訪友,沿途作《西征雜詩》百余首,一路凄風苦雨,“劫匪深宵時截客,乞兒遮道每呼饑”。途經(jīng)華清池,“溫泉噴溢無來客,村邑蕭條絕灶煙”,聽聞圍城事,“見說前情不忍聽,圍城八月苦生靈”……西安解圍一年后,李養(yǎng)初筆下的關中依舊是“尸填九鼎鳳翔府,戶絕千家大荔城”,由此可知“西安圍城”前后,民國十八年年饉已經(jīng)拉開了序幕。到一九二九年于右任歸鄉(xiāng)省親時已是“難慰白頭諸舅母,幾番垂淚話兇年”,處處可見“關中赤地人相食”的慘景。翻閱這一年度陜西作家的詩篇,處處餓殍,遍地哀鴻。一九二九年冬,陜西緊接著又遭遇了凍災,“氣候極寒,百年未見”⑨,“平地雪厚二三尺……騾、馬、牛、驢凍死大半;桃、李、杏、棗樹全皆凍枯”。僅朝邑一縣凍死近萬人⑩。這一次凍災被稱為“千古之巨災”。到一九三一年,陜北暴發(fā)鼠疫,死亡三萬余人,一九三二年,關中爆發(fā)霍亂,死亡十三萬余人……

        隨著災情的逐步嚴峻,陜西各地紛紛成立了賑災組織,一九三○年末,陜西賑務會面對年饉之后的各類次生的“災上加災”,“覺得過去的賑務對于災情的宣傳實在是有點疏忽,決定以后救災方針,特刊印陜?yōu)闹軋?,畫報,災情通訊等,以擴大災情宣傳”。隨即《陜?yōu)闹軋蟆贰蛾兾髻c務匯刊》《陜賑特刊》等刊物紛紛創(chuàng)刊,其中《陜?yōu)闹芸飞蠈iT設立文藝板塊,刊載了黨晴梵、蔣友樽、靜慈、敏平、文芝等人的救災詩篇,贏得陜西各界的熱烈贊許和積極參與。

        一九三一年于右任在南京國民黨中央總理紀念周上作《陜?yōu)氖雎浴返膱蟾?,報告中稱關中籍的出征士兵因久役于外,思鄉(xiāng)心切,入陜之后紛紛告假回家省親,然而他們返鄉(xiāng)后不見父母妻兒和鄰里,見到的是一片死寂的廢墟,才知家鄉(xiāng)已經(jīng)在年饉中絕戶絕村。由此可見,陜西災情在音書斷絕的戰(zhàn)亂時代,并沒有得到廣泛宣傳。對此,旅京、滬等地的陜籍學生奔走呼號,于右任、張季鸞、李儀祉等陜籍知名人士都積極參與賑災宣傳,陜西大旱的消息在《大公報》《申報》《益世報》等全國性報刊上開始大量出現(xiàn),陜西的災情才逐步得到外界的關注。

        馮潤璋(周茨石)曾致信魯迅,言及陜西災情,魯迅的回信似乎可以代表外界對陜西災情的普遍認知:“災區(qū)的真實情形,南邊的坐在家里的人,知道得很少,報上的記載,也無非是‘慘不忍睹’一類的含渾文字,所以倘有切實的記錄或描寫出版,是極好的?!庇纱丝梢姡M管陜西的文化名人與作家積極投身救災,大力宣傳陜西災情,但是外界依舊“知道得很少”,而作家們的救災文學也多數(shù)是屬于“‘慘不忍睹’一類的含渾文字”,這在一定程度上顯示出文學在災難面前的無力。魯迅為馮潤璋指出的方向是做一些“切實的記錄或描寫”,受魯迅啟發(fā),馮潤璋創(chuàng)辦了《洪荒月刊》《朔望半月刊》《農(nóng)村月刊》等刊物,刊載了大量災情紀實文章,為救災貢獻出自己的力量,而這也成為陜西文學現(xiàn)實主義或?qū)憣嵵髁x文學的一次早期實踐。

        經(jīng)歷民國十八年年饉的陜西文人作家們,用各自不同的文學表達方式呈現(xiàn)出了這一苦難時代,但是連篇累牘的“餓殍”“人相食”“白骨”“哀鴻”“絕戶”等一類意象在不斷的重復中麻木了人們的神經(jīng)。尤其是在現(xiàn)代傳媒的對照下,一張張災情照片和一串串受災統(tǒng)計數(shù)據(jù)要明顯比抗災的文字更加觸目驚心。在極端的現(xiàn)實處境中,中國的作家素有大濟蒼生、心系天下的情懷,欲圖通過一己之力來肩負道義,但是在“哀民生之多艱”的感慨中,更多流露出的或許是他們的無能為力與不知所措。

        二、 失語、沉默或失憶

        民國十八年年饉之后,陜西的饑荒并沒有減少,一次又一次的饑荒讓人們從最初震驚中的失語變?yōu)榱曇詾槌:蟮某聊?,多?shù)人逐漸在常態(tài)化的災害中失憶。二十世紀的中國遭遇了太多的饑荒,伴隨著饑荒的是戰(zhàn)亂和瘟疫,表現(xiàn)在文學作品中,哭天搶地的痛訴或許并不如平靜如常的講述更撩動心弦,平靜如常的講述或許并不如苦中作樂的戲謔或狂歡更深刻沉重。

        在三十年代親歷災害的陜西作家“慘不忍睹”的書寫之后,陜西文壇一時陷入了沉默,在民國十八年之后的近十年里,陜西再少有較為突出的文學活動。一方面,嚴重的災害直接損害著陜西的文學活動,許多陜籍知識分子因現(xiàn)實的逼催和個人的追求而“走出去”,演繹出無數(shù)“盼兒星夜出潼關”的“逃離”故事。在連續(xù)的災害中,文學團體、教育機構、傳播媒介等都出現(xiàn)了斷層式的破壞,這些因素直接造成了這一時段陜西文學的塌陷。另一方面,從“創(chuàng)傷”理論角度來看,陷入沉默的陜西作家或許早已厭煩了“慘不忍睹”的災害書寫,在走出大災傷痛的歷程中,對災害本身的厭惡轉變成了對災害書寫的厭惡,他們急需走出災害“創(chuàng)傷”,尋求改變。

        民間文學是民間災害記憶的重要載體,但與文人墨客的災害書寫一樣,陜西民間文學在災后的數(shù)年內(nèi)同樣陷入了沉寂。從地域上來看,民國十八年年饉的重災區(qū)是關中地區(qū),陜北地區(qū)雖也遭遇了饑荒,但整體情況要略好于關中。在對災害記憶的表現(xiàn)上,災后關中的民間文學似乎有意回避了這一沉重的話題,相關的文學作品并不多見,而在陜北,流行一時的《賣娃娃》《賣老婆》《鬧災荒》等陜北民歌和《遭年饉》《翻身記》《大翻身記》等陜北說書,對這一場災害均有表現(xiàn)。

        陜北民歌《賣娃娃》《賣老婆》《鬧災荒》等實際上是同一首民歌的不同變體,在傳唱過程中產(chǎn)生了許多版本,但首句的起興基本相同:“民國十八年,遭下大年饉”,隨即通過不同現(xiàn)實困境的呈現(xiàn)來述說年饉中賣妻鬻子的慘痛經(jīng)歷。《鬧災荒》通過“吃”來表現(xiàn)災民的困苦,“家家戶戶吃的是高粱面/還有人家吃不上高粱面”?!顿u娃娃》是接續(xù)了《鬧災荒》的年饉背景,著重表現(xiàn)的是災民在窮困無計中,“骨肉分離下決心”,喊出了“大的七八歲/小的是五六歲/撂下那個懷抱抱/誰要就賣誰”?!顿u老婆》則有了更加強烈的敘事性,在情緒表現(xiàn)和抒情主人公塑造中頗可稱道。這首民歌是對《鬧災荒》的進一步豐富,延續(xù)了《鬧災荒》的敘事背景之后,進一步增加了“租得一犋牛/種下二畝地/打得二斗秕谷子/滾不下二升米”的情節(jié)。通過對抒情主人公被迫“賣老婆”的另一原因的展現(xiàn),塑造出一個慵懶無賴的形象,“黑夜不早睡/早晨不早起/抽洋煙挖灰灰/光景上怎過哩”。事實上,這一情節(jié)的展現(xiàn)也真實表露出造成這場年饉的重要原因之一——鴉片,在年饉之前,陜西農(nóng)村普遍種植鴉片,屢禁不止,嚴重破壞了農(nóng)村社會經(jīng)濟。作為一種民間文藝表達形式,民歌保留了民間最真實的一面,同時也塑造出了最純粹的農(nóng)民形象?!芭履銒尅?爺爺不要你/自把你娶過來/倒霉上不住氣”,現(xiàn)實的不堪使得農(nóng)民“離×不說話”,滿嘴的臟字本身也是一種情緒的發(fā)泄,一句“怕你媽×/爺爺不要你”將一個在年饉中因吸食鴉片而被迫賣妻賣子的潑賴形象生動地刻畫出來,而這一曲民歌的批判性也在此得到凸顯。

        在說書《遭年饉》中說書人將民間的慘景表露無遺:“人吃人,狗吃狗,外甥鍋里煮舅舅,前街上立下賣人市,后街上拉開埋人坑……”這樣的表述或真有其事,又或是說書人在鋪排中的夸張,但是與之前文人作家們筆下的“慘不忍睹”比較起來,敘述者已經(jīng)跳脫出親歷者的視角,預示著年饉已經(jīng)成為歷史,成為“舊社會”之“舊”的主要特征。在四十年代的《翻身記》中,盲人說書人韓起祥根據(jù)自身的經(jīng)歷對民國十八年年饉進行了表現(xiàn):“那一年,陜北跌下大饑饉,針尖小米數(shù)著賣,十家九戶斷口糧,有錢的放賬買地發(fā)橫財,窮人窮上加十分,有錢的豬肉白面家常飯,窮人餓得發(fā)迷昏?!薄洞蠓碛洝肥菍Α斗碛洝返臄U充,其中第九回“民國十七年”對陜北的年饉慘狀極盡鋪排:“祈雨求神不顯靈,不下雨來光刮風,五谷田苗都曬壞,高粱玉米擰繩繩,糜子谷子沒有穗,河灣里百草全死盡。”在這里年饉敘事已然成為“舊社會”話語邏輯中的重要元素,民國十八年年饉被賦予了政治意味,它既是一個時代個體的苦難記憶,同時代指了無能、暴戾政權造就的“黑天黑地黑社會”惡果。

        隨著中國共產(chǎn)黨立足陜北,隨著中日民族矛盾的逐步升級,隨著國內(nèi)政局的風云變幻,隨著一大批熱血青年奔赴延安,地處西北的陜西才又一次受到了世界的矚目,而這一系列的現(xiàn)實變化為陜西文學的發(fā)展注入了新的血液,也為作家的創(chuàng)作開辟了新的空間。盡管以延安為中心的陜甘寧邊區(qū)匯聚了來自全國各地的作家,使得陜西文學興盛一時,但是在陜西成長起來的本土作家卻寥寥無幾。如果將王獨清、鄭伯奇、馮潤璋、吳宓等看作陜西的第一代現(xiàn)代作家的話,柳青無疑是陜西第二代現(xiàn)代作家的代表。民國十八年年饉時期,柳青正輾轉于米脂、佳縣、綏德等幾處的學校讀書,年饉的記憶最后被他寫入了《創(chuàng)業(yè)史》的《題敘》。

        盡管柳青是民國十八年年饉的親歷者,但他并非關中人,對當時的關中災情了解得并不多,“為了‘吃透’蟆河灘的歷史,他奔波在熟悉本地歷史的老人間”,最終選擇了民國十八年年饉作為《創(chuàng)業(yè)史》的開頭?!额}敘》的寫作,“前后共用了八個月,而書中的其他章節(jié)在每一稿中大致用一個月”??梢哉f,這個開頭是柳青經(jīng)過深思熟慮才敲定的。柳青是一位非常理性的作家,《創(chuàng)業(yè)史》的寫作也有著作者非常清晰的思考理路。表現(xiàn)社會主義事業(yè)的發(fā)展歷程需要一個起點和參照系,柳青選擇了民國十八年年饉。在曾經(jīng)對“新社會”歌頌和“舊社會”批判的二元對立邏輯中,《創(chuàng)業(yè)史》的《題敘》與韓起祥說書中的年饉述說有著相似的作用,只是在實際的寫作中,柳青將他陜北的少年記憶與“熟悉本地歷史的老人”的苦難記憶相融合,使得這一歷史現(xiàn)實的書寫有了作家藝術想象的成分。

        民國十八年年饉只是二十世紀中國災害史上多次年饉中的一幕?!秳?chuàng)業(yè)史》之后的較長時間內(nèi),民國十八年年饉的記憶逐漸被封存。劉震云在《溫故一九四二》中這樣寫道:

        我姥娘將五十年前餓死人的大旱災,已經(jīng)忘得一干二凈。我說:“姥娘,五十年前,大旱,餓死許多人?!?/p>

        姥娘:“餓死人的年頭多得很,到底指的哪一年?”

        姥娘的失憶并非災害本身不夠刻骨銘心,而是之后中國的饑餓歷史給普通民眾留下了太多的驚心動魄。

        三、 文學想象、反抗絕望或拒絕遺忘

        與柳青同一代的陜西作家也留下了少數(shù)的民國十八年年饉的文學記錄,但是作為親歷災害的一代人,他們的災害書寫并沒有產(chǎn)生較大的影響。柳青之后,陜西文學隨著“陜軍”的突起而形成一個高峰,民國十八年年饉成為新一代陜西作家筆下不可回避的歷史記憶。

        從《白鹿原》中“一場異常的年饉降臨到白鹿原上”,到張浩文用《絕秦書》“祭奠民國十八年大旱災中三百萬死難鄉(xiāng)親”,再到王心劍的《生民》、賀緒林的“關中梟雄”系列長篇小說、王澍宇的《茶都風云》、黃天順的《三秦儒商》、賈平凹的《山本》、白描的《天下第一渠》,民國十八年年饉或濃或淡地出現(xiàn)在了新一代陜西作家的筆端。從眾多的作品中可以看出這一幾乎要被忘卻的災害記憶被這一代作家重新喚醒,但是這里的災害記憶已經(jīng)不是親歷者的記憶,而是作家“記憶”中的“記憶”,作家成了“記憶”的親歷者。這種記憶來自民間,來自作家從小到大“聽說”到的老一輩人的記憶,這種記憶其實就是傷痛,是一代幸存者刻骨銘心的痛,從這一層面來看,新一代的陜西作家也成了疼痛的親歷者,這成為他們進行歷史認知和文學想象的基礎。

        陳忠實在《關于〈白鹿原〉的問答》中說:“近當代關中發(fā)生的許多大事件,在我還是孩提時代就聽老人們講過,諸如‘圍城’‘年饉’‘虎烈拉瘟疫’‘反正’等,那時候只當熱鬧聽,即使后來從事寫作許多年也沒有想到過要寫這些……”但是在寫《白鹿原》的時候,這些曾經(jīng)被陳忠實“當熱鬧聽”的歷史成為點燃其文學想象的引線,而民國十八年年饉便成為《白鹿原》歷史講述中的重要一環(huán),其祈雨的場景描寫也是那樣扣人心弦。白描在《天下第一渠》中寫道,“從我記事起,村里的老輩人就常講民國十八年遭年饉的情景。……‘民國十八年’這個稱謂,在家鄉(xiāng)人覺來就是一場噩夢,是心中永遠的創(chuàng)痛。在家鄉(xiāng)的編年史中,它是黑色的,是死亡幽靈的舞蹈和詛咒,是恐怖的地獄之門,是悲傷的淵藪”。張浩文在《絕秦書》后記中也講過他“聽說”過的“民國十八年”,“小時候稍不留神漏了糧食,老人就會聲色俱厲地告誡我:擱在民國十八年,看不餓死你崽娃子”?!渡奖尽返拿媸朗琴Z平凹小說創(chuàng)作從關注現(xiàn)實到關注歷史的一個轉變,在“收集到秦嶺二三十年代的許許多多傳奇”后,“這些素材如何進入小說,歷史又怎樣成為文學”。這成為賈平凹寫作《山本》時最糾結的一個問題。在賈平凹的文學想象中,他不再像陳忠實那樣在“令人畏怯”的歷史面前,選擇避而不談?!拔颐鎸Φ氖乔貛X二三十年代的一堆歷史,那一堆歷史不也是面對了我嗎,我與歷史神遇而跡化,《山本》該從那一堆歷史中翻出另一個歷史來啊?!币虼嗽凇渡奖尽分?,歷史不再如《白鹿原》那樣沉重,取而代之的是一種超脫,“巨大的災難,一場荒唐,秦嶺什么也沒改變,依然山高水長,蒼蒼莽莽……”《山本》中令人沉重的災害也因這座“中國最偉大的山”而變得釋然。

        無論如何,新一代陜西作家在面對民國十八年年饉時,已然成為災害的旁觀者,這種旁觀者視角或許可以解釋災后數(shù)年內(nèi)陜西作家陷入“沉默”或“失憶”。二十世紀中國的苦難史中,抗日戰(zhàn)爭無疑是整個民族最難忘卻的記憶,多數(shù)中國現(xiàn)代作家素來對“國家不幸詩家幸”的理念有著共識,面對抗戰(zhàn),很多人都曾呼喚過偉大的作品,但得到的卻多是“差不多”的“抗戰(zhàn)八股”。對此,郁達夫反省道:“大家總該記得英詩人尉遲渥斯曾經(jīng)說過一句話,熱情的成為詩,要經(jīng)過一道事后靜靜的思索與反省的。戀愛者在熱戀中,悲哀者在棺材前頭,決做不出偉大的作品來。”親歷民國十八年災害的陜西作家在災后陷入“沉默”,或許便是整個陜西文學界“痛定思痛”時的“思索與反省”,只是這一段“痛”太過深刻,它需要太長時間的“定”。直到“疼痛”真正成為歷史之后,直到新一代作家意識到傳承這種“記憶”或“疼痛”成為一種責任之后,直到作家可以直接面對“疼痛”的時候,便是“偉大的作品”誕生的時候。

        無論是《白鹿原》,還是《絕秦書》《生民》,抑或新近幾年的民國十八年年饉書寫,災害在文本中都起到了凸顯人性、批判罪惡、歌頌英雄、展現(xiàn)生命意識的作用,“民族精神”的彰顯多是這些作品的主要題旨。在文本營造的極端生存環(huán)境下,可以看到書寫者在對人物塑造與事件描摹中“反抗絕望”和拒絕遺忘的追求,但是“賦到滄桑句便工”并不總是真命題。從藝術層面來講,“民國十八年年饉”書寫中總是有這樣或那樣的不足,苦難或許可以增加厚重,但并不一定能通達深刻。除了反抗絕望或拒絕遺忘之外,災害書寫的意義還有哪些?從這一層面來看,賈平凹的《山本》似乎擁有了更為寬廣的視野。《山本》的故事源自二三十年代的秦嶺傳說,含混的歷史時間成為虛化的背景,“唯一完整的有形本尊就是秦嶺”,“它像造物主一樣,創(chuàng)造了一切,閱盡人間春色;秦嶺又是有生命的,它演化為大千世界,孕育了林林總總的生命現(xiàn)象,都如春草秋蟲,稍瞬即逝”。在這個秦嶺中,民國十八年年饉的“慘不忍睹”被淡化了,它成為秦嶺靜觀過的歷史碎片中的一片。“連續(xù)干旱著即是兇歲,地里的五谷都長不好,卻出了許多豪杰強人?!边@是《山本》獨特的民國十八年年饉的講述方式,它已經(jīng)成為歷史,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它是那樣地微不足道,而這才是《山本》的苦澀之處。親歷者在苦痛中幾近“失語”,他們期望的是“此情可待成追憶”,在痛定思痛之后,新一代的作家大聲疾呼拒絕遺忘,但是在《山本》里,一切都歸于惘然。

        人類文明史在一定意義上講也是一部人類受災史,災害的文學表達受到了研究者不同維度和程度的關注。生態(tài)文學批評在對人與自然關系的反思中強調(diào)生態(tài)觀念和憂患意識;文學療治說將災害文學文本作為一種療治方式;創(chuàng)傷書寫研究多將災害文學視為災害中最困苦者的代言……此外,西方研究者在“9·11文學”“奧斯維辛文學”“切爾諾貝利文學”等災害書寫的研究中創(chuàng)建了多種研究范式,這種研究活動本身也是一種紀念。如若借用這些范式來看陜西作家的民國十八年年饉書寫,可以看到這一文學現(xiàn)象更為復雜的一面,但是面對災害,文學/文化工作者究竟能擔當些什么呢?或許“惘然”也是一種關切與擔當。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陜甘寧文藝文獻的整理與研究”(16&ZDA187)成果。]

        注釋:

        ①白描:《天下第一渠》,太白文藝出版社2019年版,第172頁。

        ②陜西賑務會:《宣言》,《陜?yōu)闹軋蟆?930年創(chuàng)刊號。

        ③陳元方:《關于“民國十八年大旱”的一份歷史文獻資料》,《災害學》1987年第2期。

        ④朱楚珠:《中國人口·陜西分冊》,中國財政經(jīng)濟出版社1988年版,第67頁。據(jù)1929年1月25日統(tǒng)計,許多重災縣多次出現(xiàn)絕村絕戶的慘景,陜西全省人口由940余萬銳減至650余萬。

        ⑤魯迅:《致周茨石》,《魯迅全集》第12卷,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398頁。

        ⑥馮潤璋:《西北紀行》,《馮潤璋文存》,陜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212頁。

        ⑦馮超、李繼凱:《詠西安詩詞曲賦集成》第五卷,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總社2018年版,第55頁。

        ⑧吳泰瑛:《白屋詩人吳芳吉》,巴蜀書社2006年版,第240頁。

        ⑨興平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興平縣志》,陜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34頁。

        ⑩大荔縣志編纂委員會:《大荔縣志》,陜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13頁。

        猜你喜歡
        記憶
        記憶的永恒
        記憶樹
        在水一方 相城的非遺記憶
        華人時刊(2020年15期)2020-12-14 08:10:44
        夏天的記憶
        穿越四十年的高考記憶
        華人時刊(2017年13期)2017-11-09 05:38:52
        記憶中的他們
        端午記憶
        絲綢之路(2016年9期)2016-05-14 14:36:33
        兒時的記憶(四)
        兒時的記憶(四)
        記憶翻新
        海外文摘(2016年4期)2016-04-15 22:28:55
        久久九九久精品国产| 一区二区在线视频免费蜜桃| 国产性自爱拍偷在在线播放| 又大又粗又爽的少妇免费视频| 欧美人与动人物牲交免费观看| 国产又爽又黄又不遮挡视频| 日本女优久久精品久久| 午夜成人理论福利片| 人妻丰满熟妇av无码区免| 精品人伦一区二区三区蜜桃麻豆| 亚洲精品av一区二区日韩| 国产麻豆放荡av激情演绎| 亚洲色图专区在线观看| 女人脱了内裤趴开腿让男躁| 久久久久国色av∨免费看| av在线免费观看你懂的| 国产亚洲熟妇在线视频| 国模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男人天堂网在线视频| 91情侣视频| 男女动态视频99精品| 久久黄色国产精品一区视频| 国产乱子伦农村xxxx| 亚洲大尺度在线观看| 久久婷婷色香五月综合激激情|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品| 六月婷婷久香在线视频| 尤物无码一区| 懂色av一区二区三区网久久| 老色鬼在线精品视频| 欧美情侣性视频|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日韩精品| 国产日产韩国av在线| 特级做a爰片毛片免费看108| 国产精品白浆视频一区| 亚洲国产一区一区毛片a| 亚洲 欧美 日韩 国产综合 在线| 中字幕久久久人妻熟女| 精品国产亚洲av成人一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日韩一|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色午夜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