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崔國珍
新課程標準改革中,明確要求學校教育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加強學生的道德教育,促進基礎課程和人文教育的完美融合。初中階段是學生三觀初步形成的重要階段,如何適應新課標的要求,將德育教學與基礎科目教學有機結合到一起,完成對學生有效的德育指導,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是每個教師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第一,重智育、輕德育的現象在一定程度存在。初中階段的學習較小學的內容和難度都有所增加,受傳統(tǒng)教育方式影響,一方面,部分教師仍然以培養(yǎng)學生知識水平作為工作重點,對德育缺乏深刻的認識,忽略了德育對學生的重要意義。另一方面,部分學校片面地認為開展德育課程是浪費時間,影響升學率,學校的德育課形同虛設。
第二,德育教學往往容易過于理論化。部分教師對德育教學的理解認識較為落后,還停留在應用課本上的文字理論進行德育教學的階段,沒有考慮到枯燥的理論知識容易引起學生的厭學心理。而且在教育過程中,教師沒有用跟時代關系緊密的新鮮案例輔助教學,使得學生無法產生同理心,不利于德育課程的開展。
第三,不少學校德育教學形式單一落后。德育的教學應不局限于德育課堂,作為一項培養(yǎng)學生品德的活動,德育還可以滲透到各門科目中,讓學生在獲得知識技能的同時提升品德修養(yǎng),實現預期的德育成果。一味地采取傳統(tǒng)的說教模式,難以實現新課程改革對于德育方面的要求。
第一,運用榜樣示范法滲透德育。榜樣示范法是指學生在對榜樣人物的事跡進行一定的了解后,從榜樣身上汲取到思想情感和行為的積極方面,并對自身產生積極影響的一種德育方法。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善于模仿、崇拜英雄的年齡段,榜樣能夠將積極的思想道德表現得更加直接親切,更容易給學生帶來感染、說服和激勵作用。因此,數學教師可以通過講述一些知名數學家的事跡和成果來引導學生用榜樣的力量對自身行為做出調節(jié),激發(fā)學習熱情,樹立起遠大目標,志存高遠。
例如,在講到有關“圓”的內容時,教師可以為學生講述祖沖之的事例,祖沖之在數學和天文學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尤其是在圓周率的計算方面,第一次把圓周率精確到了小數點后第七位數字?!端螘ぢ蓺v志》記載,祖沖之自述曾經閱讀了大量的前人文獻,堅持對這些資料親身考證。這種嚴謹、不盲目相信權威的態(tài)度和刻苦鉆研、不斷創(chuàng)新的意識,給學生樹立了良好的榜樣,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不斷攀高、積極進取的精神態(tài)度。
第二,運用陶冶教育法滲透德育。陶冶教育法是教師在學習環(huán)境中或者日常的行為舉止中,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正面影響,讓學生在耳濡目染中提高道德水平的德育方法。
比如,教師上課時充分發(fā)揮示范性作用,用普通話進行教學與交流,板書書寫的字跡規(guī)范工整,易于辨別;在課下輔導時循循善誘,不以成績好壞評價學生,對學生一視同仁。通過日常的言行舉止,教師能真正起到表率作用,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教育影響學生。
第三,運用合作學習法滲透德育。合作法是中小學階段教師的常用德育方法之一,能對學生合作精神的培養(yǎng)起到重要作用,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群體意識、增強集體歸屬感以及培養(yǎng)自身的自尊心和成就感。運用合作學習法需要教師發(fā)揮引導者的作用,根據所學的內容選取適合的合作方式,或者從合作方式出發(fā)選擇適合的內容,并在學生需要的時候給予恰當的指導,協(xié)助小組更好地獲得預設的學習成果。合作學習法一般包括了小組學習、跨小組協(xié)作式學習、小組間競爭式學習等方式。
以教師對“多邊形”的教學過程為例,當學生對多邊形的概念有了初步認知后,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分成小組,讓學生在組內交流新學到的知識,然后安排小組完成練習任務,鞏固多邊形內、外角和邊的知識,讓學生獲得知識的同時學會如何合作。
綜上所述,將德育滲入初中數學科目的教學中,不僅是為了達到新課標提出的素質教育要求,也是為了實現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所以,初中數學的德育發(fā)展還要依賴于教師在實際教學中不斷完善教育教學手法、科學合理地將德育與數學教學組合在一起,潛移默化地滲透德育,達到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的目的,為實現全面發(fā)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