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榮華
隆冬時節(jié),一些家庭為了保暖緊閉門窗,但是這樣做卻對健康非常不利。冬季,氣溫不斷降低,空氣干燥,人們在室內活動時間增多,開窗通風換氣的次數(shù)和時間若不足,會增加人體感染呼吸道疾病的可能性。調查表明,影響室內空氣質量的因素中,通風不良占48%。一個人在正常情況下每小時要呼出22升二氧化碳,從事重體力活動時每小時可呼出80升二氧化碳。如果室內通風不良,人體呼出的這些二氧化碳就會聚集在室內,從而影響健康。開窗通風可讓室內空氣更換、流動,是很多人都知道的防病方法,然而,冬天開窗也是有講究的,不然會適得其反。
一般情況下,在日出前后和傍晚,溫度變化會導致空氣中的污染物沉降。因此,這個時間段的城市空氣質量稍差。相對而言,空氣較為清潔的時段分別是上午10時和下午3時左右,建議大家酌情在以上兩個時間段多開窗。
一日之內的開窗時間和次數(shù),可根據住房大小、人口多少、起居習慣、室內污染程度以及天氣情況進行安排。冬季雖冷,但每天開窗換氣也不應少于2次,每次不少于15分鐘。以100平方米的空間為例,在無風、室內外溫差為20℃情況下,室內外空氣只需十幾分鐘就可完成一次交換。開窗時要注意使室內空氣形成對流,令空氣有進有出。最佳的開窗方式應該是,打開居室中距離最遠的兩個窗戶——讓室外空氣流經整個房間。
中國人常用的煎炒烹炸等烹調方式產生的大量油煙,會對鼻、眼、咽喉黏膜產生強烈刺激,可引起各類呼吸系統(tǒng)疾病。即便安裝了抽油煙機,做飯時也應保持開窗,加強空氣流動。做飯后應繼續(xù)開窗10分鐘以上,以防止廚房油煙擴散到客廳、臥室。
需要注意的是,室內溫度不宜因開窗而降至16℃以下,以控制在16~20℃為最佳。老人和孩子最好在開窗之前加些衣服,以免開窗后因溫度降低而患病。
應根據天氣情況有變通地開窗,比如:在雪后空氣比較清新的時候,可適當增加開窗時間。在霧霾天和沙塵天,室外大氣中的顆粒物污染較多,應關閉門窗,以避免大氣污染影響室內空氣質量。您可以選用空氣凈化器、新風機等設備改善居室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