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姍
(遵義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心內科,貴州 遵義 563000)
房間隔缺損屬于臨床中發(fā)生率較高的一種先天性心臟病,在全部先天性心臟缺損患者中,房間隔缺損的占比大約為10%[1]。采用傳統(tǒng)外科手術對房間隔缺損患者進行治療,并發(fā)癥和手術病死率較低,同時遠期效果較為滿足,但是因為需要體外循環(huán)和開胸,所以會對患者機體造成較大創(chuàng)傷,手術瘢痕也會對術后美感造成嚴重影響。在介入心臟學逐漸發(fā)展和進步的過程中,經皮房間隔缺損介入封堵術開始逐漸應用于臨床治療中,而在開展介入封堵術時,超聲心動圖介導則是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之一[2]。和經食管超聲介導相比,采用經胸超聲介導能讓患者痛苦程度有效減輕,手術適應證也得到了拓展。本研究主要分析了經胸超聲心動圖在房間隔缺損介入封堵術中的應用價值,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繼發(fā)性房間隔缺損患者40例,經超聲心電圖、X線、心電圖檢查證實,均簽署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房間隔缺損的邊緣寬厚、清楚,邊界≥5 mm,選擇Amplatzer封堵器成功開展介入封堵術治療;排除標準:伴有其他嚴重基礎疾病;伴肺動脈高壓引起顯著的右向分流;需接受手術矯治的其他心臟畸形。全部40例患者中,男17例,女23例;年齡1~76歲,平均為(30.5±3.3)歲;病程為1~11年,平均為(5.1±1.6)年;房間隔缺損缺口直徑為7~34 mm,平均為(17.9±4.1)mm。
1.2方法:①彩超檢查:選擇PHILIPS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選擇頻率為2.0~5.5 MHz的探頭。術前利用心尖四腔切面、劍突下切面、胸骨旁切面等對房間隔缺損的大小、位置、缺損邊緣的長度和硬度、肺動脈高壓、缺損處血流方向等進行測量。②手術方法:采用局部麻醉;選擇右側股靜脈常規(guī)穿刺,透視下經股靜脈送人右心導管,進行詳細檢查。經胸心動圖顯示缺損位置,調整右心導管通過房間隔缺損至左心房,左上肺靜脈,送人加硬導絲,退出右心導管及股靜脈穿刺鞘,將房缺損封堵器傳送鞘經右股靜脈送入,通過右心房、房間隔缺損、左心房,撤除加硬導絲,將房間隔缺損封堵器經鞘管送至左心房,將左房傘打開,回撤讓其和房間隔缺損左房側緊貼,對輸送桿和鞘管進行回拉,將右房傘打開,與房間隔缺損右房側緊貼。通過彩色超聲引導,開展推送和牽拉試驗,對閉合效果進行觀察,然后將封堵器釋放。術后給予阿司匹林抗凝治療,告知患者定期復查。
1.3觀察指標:分別于術后3 d和術后3個月,對封堵器的位置、形態(tài)進行復查,對介入封堵術前后患者的肺動脈內徑和右心負荷變化情況進行比較,右心負荷指標包括右心室基底部收縮期運動速度、舒張早期運動速度,舒張晚期運動速度、右室橫徑、右房橫徑。
2.1手術效果觀察:全部40例患者均一次性成功置入封堵器;術后3 d復查結果發(fā)現,封堵器位置理想,四腔比例恢復到正常值范圍,心房水平左向右分流現象消失;術后3個月復查結果發(fā)現,未發(fā)生相關并發(fā)癥和殘余分流。
2.2肺動脈內徑和右心負荷觀察:與術前相比,術后3 d、術后3個月的肺動脈內徑、右心負荷均明顯改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與術后3 d相比,術后3個月的右心負荷指標改善情況更加理想,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肺動脈內徑和心功能觀察
現階段臨床中在對房間隔缺損進行治療時,首選方案為經導管房間隔缺損介入封堵術,其優(yōu)點主要為恢復快、并發(fā)癥少、微創(chuàng)等[3]。但是在實際的臨床治療工作中,選擇合理的封堵器型號、準確把握位置則會直接影響手術效果。在開展介入封堵術時,超聲心動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但能在術前進行準確篩選,而且還能對術中操作進行指導,并為術后隨訪提供依據。過往臨床中常常選擇經食管超聲心動圖監(jiān)測,雖然能獲得比較準確和清晰的圖像,然而因為探頭管徑相對較粗,患者耐受性不理想,對年幼患者并不適用[4]。
經胸超聲心動圖是一種非侵入性操作,不但能對心臟整體功能和解剖進行全面反映,而且還能對其肺動脈壓和右心負荷進行準確評價[5]。采用經胸超聲心動圖檢查,能從不同切面對房間隔進行觀察,對缺損間距進行測量,進而對缺損形態(tài)和最大間距進行測量。本研究中,全部40例患者均一次性成功置入封堵器,結果表明,通過術前經胸超聲心動圖監(jiān)測,能為選擇合理的封堵器提供指導。本研究中,術后3 d復查結果發(fā)現,封堵器位置理想,四腔比例恢復到正常值范圍,心房水平左向右分流現象消失;術后3個月復查結果發(fā)現,未發(fā)生相關并發(fā)癥和殘余分流;經胸超聲心動圖能對主動脈瓣、三尖瓣以及二尖瓣的活動、形態(tài)進行隨時監(jiān)測,對是否存在殘余分流進行觀察,讓手術療效得以保證,讓并發(fā)癥減少。另外,本研究中,與術前相比,術后3 d、術后3個月的肺動脈內徑、右心負荷均明顯改善;且與術后3天相比,術后3個月的右心負荷指標改善情況更加理想。
總之,經胸超聲心動圖不但能全程監(jiān)測房間隔缺損介入封堵術的開展,而且還能評定術后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