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盛榮
(福建省榮譽軍人康復醫(yī)院,福建 建甌 353100)
慢性支氣管炎為臨床常見的慢性呼吸系統(tǒng)疾病[1],在中老年群體中高發(fā),以咳嗽、咯痰、喘息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病情嚴重者會出現(xiàn)肺功能降低情況。慢性支氣管炎具有反復發(fā)作、持續(xù)時間長等特點,極易導致阻塞肺氣腫、肺心病等疾病的發(fā)生[2],增加患者因呼吸衰竭而死亡的風險,因此需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方法為該病患者進行治療。本文對抗生素與鹽酸氨溴索聯(lián)合治療慢性支氣管炎的效果進行分析,旨在提高疾病治療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根據(jù)入院先后順序將本院2018年4月~2019年3月接收的88例慢性支氣管炎患者分為對照組、觀察組。對照組44例中,男27例,女17例;年齡44~82歲,平均(62.65±4.37)歲。病程2~14年,平均(7.53±1.26)年。觀察組44例中,男25例,女19例;年齡45~83歲,平均(62.72±4.44)歲。病程3~16年,平均為(7.68±1.34)年。兩組之間對比基線資料差距不顯著,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的臨床癥狀體征、影像學檢查結果、實驗室檢查結果均與《內科學》中關于慢性支氣管炎的診斷標準相符合,每次發(fā)病持續(xù)時間超過3個月且連續(xù)發(fā)作時間≥2年;②所有患者具備獨立思考、正常溝通交流能力;③知情本次研究內容且自愿配合者。
排除標準:①存在肺結核、塵肺、肺膿腫等肺部疾病患者;②存在支氣管擴張、支氣管哮喘等其他支氣管疾病或嚴重呼吸衰竭的患者;③心臟病以及心、肝、腎等臟器功能不全的患者;④存在智力低下、精神異常的患者;⑤存在相關藥物使用禁忌證或過敏反應的患者。
1.2方法:在入院后,兩組患者均接受祛痰止咳、平喘解痙、吸氧、消炎等常規(guī)治療。對照組:加用抗生素治療。在氯化鈉注射液250 ml中加入頭孢美唑鈉4.0 g,采用靜脈滴注的給藥途徑,1次/d;靜脈滴注左氧氟沙星100 ml,2次/d。1個療程為2周。觀察組于上述治療措施的基礎上加用鹽酸氨溴索治療。于葡萄糖注射液100 ml中加入鹽酸氨溴索30 mg,靜脈滴注2次/d,持續(xù)治療2周。
1.3評價指標及判定標準:觀察和記錄兩組慢性支氣管炎患者的臨床癥狀(咳嗽、咯痰、喘息)改善時間。根據(jù)臨床癥狀情況和胸部X線檢查結果判定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療效標準[3]:治愈:臨床癥狀在治療后全部消失,胸部X線檢查顯示肺部紋理增粗紊亂消失;好轉:在治療后,患者的臨床癥狀、肺部紋理均明顯好轉;無效:臨床癥狀未得到改善,且肺部紋理仍存在增粗、紊亂情況。臨床總有效率=(治愈例數(shù)+好轉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在治療前、治療2周后采用肺功能儀對兩組慢性支氣管炎患者的肺功能指標進行檢測,主要指標包括第一秒鐘用力呼氣容積(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
在治療期間,對兩組患者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情況進行統(tǒng)計。
2.1臨床癥狀改善時間:觀察組慢性支氣管炎患者與對照組比較臨床癥狀改善時間存在顯著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的臨床癥狀改善時間對比
2.2臨床療效:觀察組慢性支氣管炎患者的臨床總有效率為93.18%,相較于對照組數(shù)據(jù)明顯更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肺功能指標:治療前,兩組患者組間對比肺功能指標差異不顯著(P>0.05),治療后,觀察組的肺功能指標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且兩組組內治療前、治療后的肺功能指標相比較差異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2 兩組的臨床療效對比[例(%)]
表3 兩組的肺功能指標比較
2.4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觀察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同對照組數(shù)據(jù)進行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比較兩組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例(%)]
慢性支氣管炎的發(fā)生與病原菌感染、環(huán)境、氣候等多種因素有關[4],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的機體免疫力逐漸下降,因此中老年人為該病的高發(fā)群體。慢性支氣管炎患者的氣道內存在的分泌物較多,會導致氣道堵塞,影響纖毛的運動能力,無法順利排出痰液會加重炎性反應[5],導致疾病反復發(fā)作。臨床治療慢性支氣管炎時應注意減輕炎性反應、抑制氧化應激反應以及清除痰液。
抗生素具有較強的抑菌、殺菌效果,其可對細菌細胞壁合成、核酸復制轉錄進行抑制,干擾蛋白質的合成。本次使用的抗生素為頭孢美唑鈉,抗菌活性強,能夠對敏感菌引起的呼吸道感染、腹膜炎等疾病起到治療效果,但對部分革蘭陽性菌的抗菌效果一般,因此多與其他藥物聯(lián)合使用。左氧氟沙星作為喹諾酮類藥物中的一種,具有廣譜抗菌作用,對多數(shù)腸桿菌科細菌有較強的抗菌活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促進慢性支氣管炎患者臨床癥狀的改善。
鹽酸氨溴索為臨床常用的黏痰溶解劑[6],其可抑制腺體中酸性黏多糖的合成,刺激病變組織細胞形成,增加黏蛋白的分泌[7],進而可降低痰液黏稠度,恢復pH水平,有利于患者順利排出痰液。且鹽酸氨溴索能夠刺激纖毛運動,加快纖毛運動頻率[8-9],有助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避免痰液阻塞氣道,能夠改善患者的呼吸狀況;同時鹽酸氨溴索可促使呼吸道、肺部黏膜表面活性劑形成速度加快[10],進而起到保護氣管、支氣管的作用;鹽酸氨溴索可對患者體內炎性反應細胞分子分裂進行抑制[11],改善肺部炎性反應,有助于維持氣道通暢。
本文研究數(shù)據(jù)顯示,觀察組慢性支氣管炎患者治療的臨床癥狀在更短的時間內得到改善,且總有效率和安全性均更高,肺功能較治療前明顯改善,充分說明了抗生素聯(lián)合鹽酸氨溴索的優(yōu)越性,分析原因在于,抗生素的應用可發(fā)揮滅菌、抗感染效果,聯(lián)合鹽酸氨溴索能夠有效排出痰液,充分發(fā)揮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祛痰等效果[12],可減輕炎癥反應,在緩解臨床癥狀的同時可避免疾病反復發(fā)作,有助于患者肺功能的改善,且藥物均經肝臟代謝,可減少不良反應的發(fā)生。
綜上所述,鹽酸氨溴索聯(lián)合抗生素應用于慢性支氣管炎患者治療中的臨床價值高,臨床癥狀以及肺功能得到了顯著改善,臨床有效性和安全性均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