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 張教訓 韓紅軍
(作者單位:陜西省麟游縣中學)
美國數(shù)學家波利亞指出:“拿一個有意義又不復雜的題目去幫助學生發(fā)掘問題的各個方面,使得通過這個題目就好像通過一道門戶,把學生引入一個完整的領域.”在教學實踐中,特別是高三二輪復習階段,對一個典型問題要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分析理解,探索不同的解決方法,努力做到一題多解;對一個有意義的問題不僅要滿足得出答案,同時要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深入挖掘,適當變式、拓展,特殊化或一般化,從而獲得“一題多思”“一題多變”“一題多得”的效果;引導學生對一些“相似、相像、相近”的問題進行梳理、歸類,抓住問題的內(nèi)在聯(lián)系與主要矛盾,減少機械重復訓練,爭取達到多題歸一的境界.在二輪復習中,課堂教學做到這三點,高考復習效率就會大大提高,真正實現(xiàn)數(shù)學核心素養(yǎng)落地生根.
一題多解,能夠使學生開闊思路,把學過的知識和方法融會貫通,使用自如,提升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一題多解可以培養(yǎng)學生靈活、敏捷的思維能力,讓學生學會對問題進行多角度、多層次的分析,達到對問題的全面理解,進而迅速準確的解決問題.通過一題多解的訓練,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及聯(lián)想能力,學會用不同的知識解決同一個問題,達到對多種知識的融會貫通.
(1)求角C的大??;
法2:(余弦定理法)在△CAD中,由余弦定理得CA2=CD2+AD2-2CD·AD·cos∠ADC①,在△CBD中,由余弦定理得CB2=CD2+BD2-2CD·BD·cos∠BDC②,
法3:(補形法)如圖,將三角形補形成平行四邊形,在△CAE中,由余弦定理得CE2=CA2+AE2-2CA·AE·cos∠CAE?b2+a2+ab=28①,
在△ABC中,由余弦定理得a2+b2-ab=12②,
評注:這是一道比較典型的解三角形問題,大部分學生能夠把它解出來.如果我們僅僅滿足于此,顯然就淡化了例題教學的價值.在高三二輪復習中,如何把一道典型試題的教學效果最大化,發(fā)揮典型例題的引領作用,是我們每個老師在備考階段需要深思的問題,也是備課組需要研討的問題.
波利亞曾指出:“好問題同某種蘑菇有些相像,它們都成堆地生長,找到一個后,你應當在周圍找找,很可能附近就有好幾個.”在解題教學活動過程中要學會采“蘑菇”,善于引導學生對一個好問題進行變式改造,如改變題目的條件、結論、圖形、敘述方式等,進而對問題進行更深層次的探索,這樣靈活的運用變式教學,既可以免于搞題海戰(zhàn)術,減輕學生負擔,做到深入淺出,以點帶面,以少勝多,又能較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克服思維定式,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及應變能力,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提高學習積極性.
【例2】(2018·全國卷Ⅱ理·21)已知函數(shù)f(x)=ex-ax2.
(Ⅰ)若a=1,證明:當x≥0時,f(x)≥1;
(Ⅱ)若f(x)在(0,+∞)只有一個零點,求a.
變式1:已知函數(shù)f(x)=ex-ax2,若f(x)≥1在區(qū)間[0,+∞)上恒成立,求a的取值范圍;
變式2:討論函數(shù)f(x)=ex-ax2的零點個數(shù);
變式3:討論函數(shù)f(x)=ex-ax2(a≥0)的極值點個數(shù);
變式4:若函數(shù)f(x)在區(qū)間(0,+∞)上有兩個極值點x1,x2(0 變式5:若函數(shù)g(x)=x-ln(ax2+1)(a>0,x≥0)有兩個極值點x1,x2(x1 圖書館的服務不僅服務資源建設,更主要的是服務于人的發(fā)展。在圖書館的主頁上,鏈接導師服務,或者組成學習小組或團隊。在網(wǎng)絡資源的學習過程中,注重對學生的學習支持、圖書館員作為參與者加入課程的輔導教師隊伍中,比如發(fā)布公告和郵件通知、對學生適時進行學習路徑的導航,通過線上、線下的參考咨詢或者討論組解答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幫助他們拓展相關的領域知識。這種做法能夠充分體現(xiàn)圖書館的教育功能:連接與合作、網(wǎng)絡化學習、融入課程、分享經(jīng)驗等特點。 評注:全國卷Ⅱ摒棄偏題、難題、怪題,注重主干知識,關鍵能力和核心素養(yǎng)的考查,引導數(shù)學教學回歸課堂,重視教材.其試題設計充分體現(xiàn)基礎性、層次性、實踐性.當然對于高三復習備考而言,我們可以對試題進行適當?shù)淖兪?、拓展,拓寬學生的視野,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復習的效益. 在海量的數(shù)學試題中,很多問題其實大同小異,形異而神似,即所謂的同一“題型”.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引導學生對它們從知識角度或解法角度進行歸納類比,梳理小結,提高學生對問題的理解與認識水平,強化他們對相關知識、方法的熟練與規(guī)范應用,力求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提升復習的效率與應對考試的能力. 【例3.1】在△ABC中,三個內(nèi)角A,B,C的對邊分別為a,b,c,若m=(cosB,cosC),n=(2a+c,b),且m⊥n. (1)求角B的大??; (1)求角A的值; (1)求A; (1)求角A的大小; (2)若a=2,求△ABC的周長的取值范圍. 評注:四道試題大同小異,其實為“同一個”問題.考查了解三角形中的三角恒等變換,利用正、余弦定理,通過邊、角互化,求已知三角形的角和邊;利用三角形的面積公式、三邊之間的關系,三角函數(shù)的性質(zhì),結合均值不等式等,可求已知三角形的周長或面積的取值范圍.解三角形試題難度不大,解題時要注重數(shù)形結合、注重分析、重視運算. ( ) 分析:曲線g(x)=f(x)-ax與x軸有三個不同的交點,即函數(shù)g(x)有三個不同的零點?方程f(x)=ax有三個不同的解?曲線y=f(x)與直線y=ax有三個不同的交點. 評注:已知函數(shù)圖象與x軸的交點個數(shù),求參數(shù)的取值范圍,相當于已知函數(shù)的零點個數(shù)或相應的方程的實數(shù)根的個數(shù),求參數(shù)的取值范圍,目的是考查函數(shù)的零點、函數(shù)與方程的關系,考查數(shù)形結合的數(shù)學思想方法,考查分析問題、轉化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4.2】已知函數(shù)f(x)=ax,g(x)=lnx,a∈R.若在[1,+∞)上不等式xf(x-1)≥g(x)恒成立,求實數(shù)a的取值范圍. 法2:不等式xf(x-1)≥g(x)即ax(x-1)≥lnx,令h(x)=ax(x-1),則命題等價于在區(qū)間[1,+∞)內(nèi),曲線y=h(x)恒在曲線y=g(x)的上方(可以有公共點),如圖. 評注:很多含參不等式成立問題的原始背景就是直線與曲線的位置關系,從這個層面理解直觀想象素養(yǎng),就是讓我們清晰地追溯到題目的源泉,站在更高的層面理解不等式問題的本質(zhì).并且我們還可以發(fā)現(xiàn):當參數(shù)恰為一次項系數(shù)時,這個參數(shù)往往具備了斜率的幾何意義,這就是將不等式轉化為直線與曲線位置關系的核心所在. 評注:試題4.1是已知函數(shù)的零點個數(shù),求參數(shù)的取值范圍;試題4.2是已知函數(shù)不等式恒成立,求參數(shù)的取值范圍;試題4.3通過等價轉化,化歸為直線AP的傾斜角α(α為銳角)的正弦值.因為所求參數(shù)有明確的幾何意義,比如直線的斜率(傾斜角),二次函數(shù)的二次項系數(shù),而參數(shù)的“臨界值”恰好是切線斜率,那么我們求解的策略就是巧用相切,化難為易. 將大量的“同類”問題進行恰當?shù)亍罢稀敝?,引導學生進行分析、比較、思考與探究、實踐與體會,有利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審視問題,促進學生深入問題的內(nèi)部,排除細枝末節(jié)的干擾,透過現(xiàn)象抓住本質(zhì),把問題弄清看透,從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有利于學生整體把握問題,形成對該類問題的一個合理成熟的算法,避免求解此類問題時走彎路甚至走死路,達到快捷準確的解題效果,從而提高學生解題的效率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有利于淡化老師搞“題海”戰(zhàn)術,避免重復機械訓練,耗費學生寶貴的復習時間.三、多題歸一
1.題型歸一
2.解法歸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