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云
摘要:在小學高年級科學課的自主探究中,還存在著許多問題,這些問題正是導致小學生自主探究能力過低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實際的課程教學中,小學高年級科學教師應該在分析主要原因后,對良好的應對措施進行制定,而后指導學生在應對措施中展開更加深入、更加有效的探究學習。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科學課;自主探究
對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進行培養(yǎng),從而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和發(fā)展就是教育的宗旨。而作為科學學習的方式和目標,探究可以幫助學生對知識進行獲取,可以促進對學生潛能的挖掘,可以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從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因此,小學高年級的科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正確的認知自主探究,并在認識到自主探究的重要性時,通過對學生主體作用的發(fā)揮,對其自主探究的興趣進行激發(fā)。同時,教師還應該利用留下懸念、設置競爭機制的教學方式,對學生的思維進行啟發(fā),對其好勝心進行調動。
一、小學高年級科學課自主探究的教學現(xiàn)狀
(一)學生缺乏自主探究意愿和思維
經過調查表明,有百分之六十的學生表示對科學課非常感興趣,而在此興趣當中,雖然有百分之三十的學生喜歡自己主動探究和動手制作,但是只有百分之七的學生會在課堂上主動進行提問,百分之十五的學生會對科學課程進行主動預習,在課后查資料的學生也只占百分之十。而在百分之三十的愿意主動探究并展開動手制作的學生當中,真正喜歡探究知識、獨立制作東西并經常制作的也只占一小半,大多數(shù)學生都是在教師的要求下展開探究和制作。這樣的情況就表明,小學高年級段的學生雖然喜歡自主探究,但是卻并沒有很強烈的自主探究意愿,更多的時候都是在科學教師的督促下進行。而當學生在自主探究過程中碰到疑難問題時,一大半的學生選擇直接詢問教師,只有一小半的學生會自己猜測探尋問題和查閱相關資料。如此情況可以看出,學生缺乏自主探究的過程和思維,對教師存在著較強的依賴性,相應的更是缺乏自主能力,無法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展開相應的思考。
(二)教師缺乏對自主探究的理解,過度關注學生
其實在小學高年級科學課的自主探究教學中,不止學生存在探究方面的問題,教師方面也存在相應的問題,其主要表現(xiàn)在:科學教師在教學中,只是重視課程理論知識的講解,而對學生的實際實驗進行了忽略,使得學生沒有足夠的自主探索機會和空間;科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過度的關注學生,在實際的活動中,也缺乏對學生制定實驗準備、實驗計劃、實驗目標的指導,以致學生在活動過程中,都只需要利用教師所提前準備好的實驗物品,遵從明確的實驗要求展開實驗,而不需要進行自主發(fā)現(xiàn)和思考,這樣的情況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到學生發(fā)現(xiàn)意識和思維能力的發(fā)展。
二、小學高年級科學課教學的應對措施
(一)留下懸念,擴大和延伸探究范圍
正所謂,一石激起千層浪。事實上,自主探究的教學目的,就在于對“一石激起千層浪”作用的充分發(fā)揮。一旦有效的激發(fā)起學生的探究欲望,調動了其挑戰(zhàn)積極性,就能夠在發(fā)揮學生創(chuàng)造力的同時,樹立起相應的探究意識。對此,作為小學高年級的科學教師,就可以利用留下懸念的方式,對學生的求知欲進行激發(fā),讓學生能夠在對探究范圍進行積極的擴展延伸時,將科學課的探究活動向學生樂于從事的日常活動進行轉變。與此同時,教師還需要加強對課本知識的探究,在全面掌握小學高年級科學課的教學目標之后,增強學生對課本知識的掌握,從而能夠在其高強的知識能力中,提升其對生活中事物的探究。
比如,教師在講解《巖石和礦物》知識時,就可以利用多媒體,對各種巖石、碎石、卵石和沙石的圖片進行展示,然后用虛線和實線兩種線條對其進行圈畫,并詢問學生,巖石和卵石、沙石等是否存在聯(lián)系?和其他礦物的聯(lián)系又表現(xiàn)在了哪里?而后再對書本內容進行講解,并在講解之后,讓學生對課程知識和所提出的問題進行自主的、延伸的探究。利用如此的方式,就能夠激發(fā)起學生的探究興趣,從而增強其探究意識,開拓其探究思維。
(二)設置競爭機制,激發(fā)學生動力
在小學階段的高年級科學課中,教師還可以利用競爭機制的設置,對學生的自主探究興趣和動力進行激發(fā)。小學生的學習動力,多數(shù)是來自于教師的表揚和鼓勵,然而隨著小學生年齡的增長,若還只是利用此種干巴巴的鼓勵方式,很難真正的激發(fā)出學生的動力。因此,教師就可以利用小學生的好勝心,對競爭機制進行設置,在制定了實際自主探究任務,提出探究要求之后,讓學生在競爭比賽機制當中,展開更激烈的自主探究活動。如此既能夠讓學生在探究動力的驅使下,積極的思考、主動的動手,還能夠讓其在全方位的動手探究中,加強對探究樂趣的獲取。從而能夠在其良好探究名次的獲得中,促進其成功體驗的提升。
以《生物的多樣性》為例。教師在講解完此章節(jié)知識后,首先可以對學生進行分組,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對校園中的各種生物進行探索搜尋。其次,教師可以在學生探索之后,對學生小組最終的探索結果進行對比,并在對比后,選擇出探索搜尋生物最多、正確性也最高的學生小組。而后教師可以對此小組進行物質獎勵,獎勵的物品可以是書本,可以是學生喜歡的零食玩具。利用這樣的方式,可以加強學生對知識的自主探究,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能力,從而達到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
三、結語
總而言之,小學高年級階段的科學教師,應該自始至終,都以學生為主體,在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完善教學機制,遵循新課標理念的同時,加強對學生自主探究的引導。只有如此,才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才能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獲取探究樂趣和成功體驗,從而在其探究能力的增強下,達到對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教學宗旨的落實。
參考文獻
[1]?? 徐艷禹,陳宗剛.小學高年級科學課自主探究教學策略[J].速讀(中旬),2018(04):149.
[2]?? 郭建英.小學高年級科學課自主探究教學策略[J].新課程·小學,2016(02):421.